第三节天日昭昭
就在赵构解除三大将兵权、陷害岳飞的同时,宋金两国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另一件大事,也就是两国间的和谈又再度展开。
我们知道,和谈是一种平衡的产物,没有平衡,和谈将无从说起,比如说早在南宋刚建国时,赵构就屡次遣使求和,但金国根本就不做回应,因为在金人眼中,灭亡南宋不在话下,既然我能用武力消灭你,那我凭什么还要跟你讲条件?
然而到了绍兴十年,完颜宗弼倾举国之力大举伐宋,可是一败于顺昌、二败于郾城、三败于颖昌,不但没能取得一场像样的胜仗,反被宋军打得丢盔卸甲,要不是赵构在最后关头用十二道金牌撤回了岳家军,金国所有河南之地都将不保。要仅是这次失败或许还不能说明问题,第二年完颜宗弼又大举入侵淮西,可居然被三大将之外的刘锜、王德、杨沂中大败一场,这就使他清楚地认识到,宋金两国的实力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金国已经没有了以武力征服南宋的可能性,所以完颜宗弼不得不调整思路,准备用和谈的手段,取得在战场上取得不到的利益。
根据现存史料记载,双方的第一次放出和谈空气是在绍兴十一年的九月,当时完颜宗弼主动放回了被羁押一年半之久的宋使莫将和韩恕,并让这两人带回了一封对赵构横加指责的书信,说他破坏了两国在绍兴八年时签订的和约。这种倒打一耙的行为,却令赵构心花怒放,因为这明显说明金国也不想再打仗了,于是赵构马上派光州观察使刘光远赴金,给完颜宗弼送去一封言辞卑下至极的答书,大意就是说:“我蒙上国皇帝不世之恩,日夜所思不知何以报答,并不敢违背与上国的和约,至于上国质问之事,那都是因为前方将士临危惧死,遇到危险后自觉反抗,绝非受我指使。今天听说上国又要兴兵伐罪,并在出兵之前具书相告,足见上国爱念盈厚,未忍弃绝下国,生灵之幸,下国之愿,非所敢忘也!”
完颜宗弼见赵构在书信中自辱于此,知道他苟且之心非但不死,甚至还要更加强烈,认为这个事情能办,于是又送了第二书,称:“如果你们认识到上一次的罪行,并能真心悔过,那就派有名望、职位高的大臣过来谈判,或许可以达到目的。”
赵构一听事情有门,赶紧将吏部侍郎魏良臣任命为大金军前通问使、知阁门事王公亮为副使,捧着国书去金国求和。完颜宗弼见目的已经达到,便派行台户部侍郎箫毅为使者,带着元帅府至南宋的第三书,随魏良臣一同回到临安,单方面提出了割地、岁币、归还流亡人员等一系列苛刻条件,具体内容为:第一,南宋向金国称臣,并承诺子子孙孙、谨守臣节;第二,两国划定东以淮水中流、西以大散关为边界,为此南宋要将东部突出的唐、邓二州,西部突出的商、秦两州的一半割让给金国;第三,每年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逢金国皇帝生日及正旦,南宋要遣使称贺不绝;此外,金国同意归还宋徽宗帝后梓宫及赵构生母韦氏,南宋要遣返身在江南的北方籍人士,并交付已在金国任职的原宋朝官员家属。
这种条件已经苛刻到了极点,即便是上次议和时,金国还答应归还宋朝河南、陕西等地,要跟南宋划黄河为界,可这回竟然直接把边界划到了淮河,这样南宋不但连一寸被占领土也不能收回,反倒要给金国割让土地,所以就连一向以厚颜无耻而著称的秦桧都觉得很难接受这样的条件,谁知赵构急于求和,竟然不惜一切代价,见到金使后就全盘接受条件,然后马上派签书枢密院事何铸为大金报谢使,带着写有“有渝此盟,神明是殛,坠命亡氏,踣其国家”的誓书出使金国。赵构连这种条件都能接受,其余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存在问题了,绍兴十二年二月,双方就正式签订了和约,史称“绍兴和议”。
关于南宋与金国签订绍兴议和是错是对,我想没有任何值得讨论的必要性。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当时南宋由于连年征战,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的破坏,百姓生活极度困苦,而南宋又不具备全面收复失地的能力,此时达成议和,对外可以解除来自敌国的威胁,使政权得以延续,对内又能使国力得到恢复,到达修生养息的目的,是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可是这种道理能讲得通吗?一个国家,在一半的领土被异国夺走,一半的人民沦为异族奴隶的前提下,还有和谈的基础吗?难道只有这一半国土上的百姓值得同情,那一半国土上的百姓就活该沦为奴隶吗?这不仅仅是个道义的问题,因为即便是再弱小的国家,也有责任去捍卫自己的领土和尊严,如果遇到遇到强国入侵就屈膝求饶,明知力有不逮就停止抗争,那么这个世界上还会有弱小国家的存在吗?显然这是一种荒谬至极的观点。
其实从古至今,并不乏小国战胜大国、弱国战胜强国的先例,比如说三国时的赤壁之战,东晋时的淝水之战,都是无可争辩的例子,何况就当时而言,南宋真的就那么弱小吗?以至于只要金人同意讲和,南宋就必须不分条件马上接受,显然并非如此,此时南宋再弱,也要比刚建国时强得多,那时都能坚持,此时却不能了吗?反过来讲,假如金国仍不同意议和,难道南宋就会灭亡了吗?这显然更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事情,赵构并非十足的白痴,难道他会不懂这么浅显的道理吗?那么他为什么又非要忍辱屈膝与金国议和呢?
关于这个问题,如果站在国家的立场上分析,没有人能找到答案,但如果是站在赵构个人的立场上,马上就会看得一清二楚。岁币给得再多,也不会能降低赵构的生活质量,割掉领土看似可惜,其实也无所谓,那些州县都靠近金军占领区,就算不割赵构也不会去,所以割了也就割了,唯独称臣这一件事对赵构稍有影响,面子上多少有些过不去,不过既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也就没有什么想不开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