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关于赵构冤杀岳飞的真实用意,由于内情复杂,先不急于讨论,但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就是他们栽赃的罪名可大可小,谋反作为十逆大罪之首,已经超出了太祖誓约保护的范畴,犯者必死无疑,不过既然是诬陷的,自然也可以不死。比如说韩世忠得知被陷害之后,便急忙入宫向赵构当面辩白,赵构也马上指示秦桧停手,此事最终结果是韩世忠的军队遭肢解,本人罢枢密使、充醴泉观使,秦桧做了小人,但赵构因为宽厚大度,还很令韩世忠感激。

而这次陷害岳飞,从九月初八王俊递上状纸,到十月十三日岳飞下狱,历时长达一个多月,其中至少有进奏官王处仁和福州专管巡捉私盐蒋世雄两人曾向岳飞通风报信,请他效仿韩世忠去向赵构当面辩白,可岳飞相当倔强,认为自己问心无愧,皇帝也完全清楚,如果皇帝不想杀自己,自己不需辩白,如果皇帝起了杀心,自己辩白也没有用,所以始终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其实在此期间,岳飞一直身在临安,完全有机会见到赵构,俗话说人怕见面、树怕扒皮,岳飞如果真肯进宫见赵构一面,总是要比不见的好。尽管现在谁也无法肯定岳飞只要进宫,赵构就会像放过韩世忠一样放过岳飞,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从岳飞被下狱那一刻起,他就已经没有了活着出来的可能,古人常说“君疑臣则诛,臣疑君则反”,赵构既然已经怀疑了岳飞,则岳飞必死无疑,因为如果岳飞不死,没有人敢保他出来不反。

既然如此,岳飞在狱中的一切遭遇都是走过场了,宋廷最先派出御史中丞何铸和大理寺卿周三畏为正副主审官,这两个人都是秦桧的亲信,其中何铸还曾弹劾过岳飞。可是在审问中,岳飞始终大义凛然,一身正气,对小人的诬告给与言辞驳斥,又解开衣服,露出背后“尽忠报国”四个字,何铸看后非常感动,竟然转变了立场,转而找秦桧为岳飞辩解,秦桧自然大为不快,说道:“此上意也!”何铸仍然据理力争,秦桧被说的哑口无言,只得换下何铸,用另一个亲信万俟卨接任御史中丞,再审岳飞。

万俟卨是秦桧最忠实的走狗,对诬陷岳飞之事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地搜剔岳飞的罪状,可这个事情也不好办,因为岳飞的骨头很硬,尽管受尽严刑拷打,却始终不肯自诬,再有就是岳飞本来也没有罪行,所谓的证据仅有王俊的一纸状书,可即便是王俊也留了心眼儿,一边诬告说:“张(宪)太尉道:‘更说与你,我相公处有人来,教我救他。’”一边又在状书上补了个“小贴子”,上面写:“张太尉说岳相公处人来,教救他,俊即不曾见有人来,亦不曾见张太尉使人去相公处,张太尉发此言,故要激怒众人背叛朝廷。”单凭这样的证据就想定岳飞的死罪,显然太没有说服力,万俟卨为此也是绞尽脑汁、耗尽心血,苦干两个月,可还是找不到有力的证据,也就只好凭空编造了。

绍兴十一年岁末,万俟卨等人终于敲定了岳飞的罪名,有以下三条:第一,岳飞自称和赵匡胤同为三十岁建节,这是指名诽谤先皇,犯有大不敬之罪;第二,金军入侵淮西时,岳飞前后接到赵构十三道手诏,却迟迟不肯出兵,犯有拥兵观望之罪;第三,岳飞指使长子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岳云给张宪写信,阴谋占据襄阳反叛,犯有谋逆之罪,合并执行斩刑。其部将张宪因犯有谋逆罪,处绞刑;长子岳云因犯传报朝廷机密罪,当追夺一级官阶,并处罚金若干。

万俟卨拟好了罪状,拿去让岳飞签字,而岳飞在最后几天里,已经知道自己断无生理,便开始绝食反抗,此时见罪名落定,便提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算是自己对这个黑暗朝廷最终的控诉。

不管岳飞写些什么,也不可能改变最终的结果。一般来说,古代遇上这种大案,主审官要把罪名定得重一点,好给皇帝开恩留下一定的空间,恶人要自己当,把好人留给皇帝做。按这三条罪名来说,其实已经够重的了,第一条其实够不上犯罪,因为就算岳飞真说过与赵匡胤同年建节的话,顶多也只能看做是自鸣得意之语,再说岳飞三十二岁才封节度使,跟赵匡胤并非同年,这样的话是真是假还是一个问题。第二条不用多说,就算出兵晚了,也犯不上死罪,唯有第三条谋逆,当属立斩不赦,可是还坐不实,也就是说即便以这种编造出来的罪名量刑都已经是偏重了,谁知赵构仍不过瘾,竟然给改成了“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可见赵构是多么的心狠手辣,为了能斩草除根,甚至不惜由自己亲自做恶人。

消息传出之后,已经罢闲的韩世忠愤愤不平,找到秦桧质问为什么非杀岳飞不可,秦桧有恃无恐,满不在乎地搪塞道:“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莫须有大意为也许有或不见得没有,韩世忠听完大怒,艴然变色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不过既然赵构已下定决心要杀岳飞,秦桧自然懒得再跟韩世忠废话,岳飞之死已成必然,从此“莫须有”三字,就成为了冤假错案的代名词。

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临安城内凄风苦雨、终日如晦,一代抗金名将岳飞,带着满腔的悲愤和无限的遗憾,在奸臣贼子们的狞笑声中,死于临安大理寺狱内,年仅三十九岁。关于岳飞最终是以何种方式离开人世,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说是被毒死,也有人说是被勒死在风波亭,还有人说是被力士猛击双肋而死,种种说法,不一而足,但已都不重要,因为忠臣烈士虽死,却能光耀千古;奸臣贼子虽生,也难免遗臭万年。

两本很好看的历史书》小说在线阅读_第8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两本很好看的历史书第8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