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第十三章绍兴议和 ——一纸书成千古恨

第一节杯酒再释兵权

淮西战事刚刚落定,赵构便以赏功为名,召三大将入朝觐见。按照以往惯例,三大将平时领兵在外,但每年至少要回京一次,主要是为了加强君臣间的感情,三大将要在此时对赵构大表忠心,赵构也要对三大将鼓励慰问,之后三大将各回防区,继续为国效力,但这一次完全不同了,因为赵构此次召三大将回京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解除他们的兵权。

宋朝承五代兵火之余,对武夫专权所带来的危害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开国不久,太祖赵匡胤就巧妙地用“杯酒释兵权”的手段,解除了手下几大将领的兵权,此举既消除了那几员大将对国家统治基础造成的威胁,同时也是对他们的一种保护,至今已被传为佳话。此后,赵匡胤将全国的正规军都交给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兵司这三大衙门手中,但又命枢密院掌控调兵之权,这样掌兵的三衙无权调动手上之兵,有调兵权的枢密院手中又没有军队,双方就都没有发动叛乱的能力了。

这种制度的确行之有效,所以一直都是宋朝历代皇帝控制军队的看家手段,然而到了南宋初年,由于宋金两国连年交战,一大批将领在战争中成长起来,建立起直属于自己的军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吴玠、岳飞统率的五支屯驻大军,这五支军队都不归三衙统属,枢密院也无权调动,将领与士兵都直接听命于主将,其实已近似于私人武装,例如岳飞的队伍被称为“岳家军”,韩世忠的队伍被“韩家军”,这样就有可能对南宋政权造成威胁,所以从南宋刚建国起,就不断有人建议赵构削夺几位大将手中的兵权,赵构也曾与张浚合伙落实过一次,夺掉了刘光世手中的兵权,不想竟闹出了淮西之变,可谓是得不偿失,但不管怎么说,赵构收缴几大将手中兵权是迟早的事情,只是没有人想到会来得这么快。

淮西之战后,张俊、韩世忠、岳飞就分别接到了赴京朝见的旨意,便不约而同地向临安赶来,其中张俊、韩世忠先到一步,而岳飞因路程较远,所以迟迟未到,这不禁让心怀鬼胎的赵构君臣异常恐慌。种种迹象表明,参与这次收缴兵权的人并不多,主谋自然是皇帝赵构,同谋为宰相秦桧和御史中丞常同,实际操作者是秦桧和参知政事王次翁,这四人组成了一个收兵权行动小组,赵构是组长,秦桧是副组长,下面带两个组员。自打这个小组成立之日起,几名核心人员就开始疑神疑鬼,生怕一旦走露了风声,会引起岳飞、韩世忠等人的恐慌,万一再激起一次淮西之变,后果将不堪设想。岳飞的迟迟不到,更加重了这几个人的疑虑,他们整日为此忧心忡忡、坐立不安,还生怕被人看出破绽,只好每天都在西湖边上宴请先到临安的韩世忠和张俊,不知吃进去多少胆固醇,才算把岳飞盼了过来。

绍兴十一年四月二十三日,岳飞来到临安,秦桧等人大喜,连忙在西湖边上摆下一桌丰盛的酒席,为岳飞接风洗尘。与此同时,赵构命人在宫中拟好了诏书,正式发表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皆罢军职。赵构又在随后将三大将的队伍肢解,连同四川宣抚司的三支队伍,共计分为十支军队,统一冠以“御前驻扎”的名号,这样就使原来的行营护军变成了天子亲军,成了赵构的直属部队,各支部队的编制也被大幅压缩,从此再也不会有哪一支军队能够威胁到赵构的统治了。

南宋这次杯酒释兵权,布置得紧锣密鼓,进行得也格外顺利,岳飞和韩世忠都胸怀坦荡,从没有想过要利用手中的兵权拉山头、搞独立,朝廷突然收缴兵权,他们也都能够从大局出发,主动配合,起码没把不满的情绪表露出来。张俊本来是反对朝廷收兵权的,上年枢密副使王庶就建议过赵构削夺大将们的兵权,张俊还曾专门派人对王庶进行过威胁,说你还不知道能在朝廷里面干几天呢!不要乱出主意。但这回赵构、秦桧在行动前就已跟他约好,承诺在事成之后把兵权全部交到他手里,张俊只当真是这样,所以积极给与配合,第一个交出所属兵马,“拨归御前使唤”。

赵构解除三大将兵权的行为,本身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因为从历史的经验上看,武将权力过大绝非国家之福,可是赵构在这个时候采取行动,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因为当时距金军从淮西撤军不过一个多月,危险并没有解除,这个时候就卸磨杀驴,显然有为时过早之嫌。

就在半年之前,岳飞还曾因为北伐受挫而主动辞职,赵构非但不许,还对他说道:“未有息戈之期,而有告老之情?”意思是仗还没打完,你怎么能够想到退休呢?然而仅过半年,赵构却反而主动解除了岳飞等三大将的兵权,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赵构已经掌握了具体的“息戈之期”了呢?

事实上,宋金两国确实是在几个月后就达成了停战协议,此后二十年间,两国都没有再度开战,似乎印证了赵构的正确性,可问题就在于在这段时间内,两国之间并没有使者往来,赵构又是通过什么渠道得知了金国同意议和了呢?况且赵构已经被金人骗过了一次,那么他又是凭什么相信金人这一次不会败盟呢?

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不难发现,自淮西之战后,赵构连续做出了好几件不合常理的事情,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好像掌握了未卜先知的能力,这些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却使他达到了最终想要达到的目的,先不忙探寻其中的究竟,看看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

赵构罢三大将兵权之后,拜张俊、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并对他们说道:“朕付卿等以一路宣抚之权尚小,今付卿等枢府本兵之权甚大。”这当然是假话和空话,说出来连自己都不会相信,岳飞等人就更不会相信,可是他们却没有料到,收兵权只不过是刚刚开始,后面还有更加厉害的招数在等着他们。

第一个倒霉的人是韩世忠。韩世忠是武夫出身,当了文官仍要讲派头,每天出入都堂办公,都要带三十名亲兵护卫,秦桧见了十分不快,便跑到赵构那里告御状,赵构还真对此事做出了批示,把这三十名士兵送回了楚州,这件事情不大,却预示着韩世忠即将挨整。此事过去后不久,秦桧便指使人诬告韩世忠的亲信耿著,说耿著从临安回到楚州之后,就开始撒播谣言,动摇军心,企图发动叛乱,接韩世忠回去重掌兵权。

这一手相当厉害,因为只要把人扯到谋反的事情上,罪名肯定就小不了。赵构对此也是心领神会,便在五月上旬命张俊、岳飞为正副使,赴淮东措置战守,表面是让他们整饬淮东战区的军队,实际上交给他们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搜罗韩世忠的罪状,二是拆散这支部队,其中张俊作为正使完全知情,岳飞作为副使并不能完全知情,但在他们临行之前,秦桧仍然阴森森地对岳飞说了一句:“且备反侧!”岳飞当即反驳道:“世忠归朝,则楚州之军,即朝廷之军也。”气得秦桧当场变色。

张俊和岳飞到楚州时,韩世忠的亲信耿著已经被下狱了,形势对韩世忠非常不利。张俊早年曾和韩世忠一起在王渊手下共事过,两个人还是双重的儿女亲家,韩世忠的第二子是张俊的二女婿,张俊的第五子又是韩世忠的小女婿,关系相当亲密,谁知在这个时候,张俊非但不肯帮忙,反而趁机落井下石,大肆搜罗捏造韩世忠的谋反罪状,幸亏岳飞暗中派人回去给韩世忠报信,把这里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透露给他,韩世忠这才知道有人在背后向他伸出黑手,于是急忙进宫求见赵构,当面大哭大闹,赵构本来也无意将这个苗刘之变的功臣置于死地,随即示意秦桧就此打住,秦桧也无可奈何,只得匆匆结束了耿著的冤狱,将其杖脊刺配了事。

在这件事上,充分体现出岳飞高贵的品格,他和韩世忠私交原本平常,韩世忠的官位又在他之上,当时韩世忠任枢密使、岳飞任枢密副使,如果韩世忠倒台,岳飞自然就有了升迁的空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然而岳飞根本不为所动,在关键时刻毫不犹豫地向韩世忠施以援手,最终助韩世忠逃过此劫。不过,这注定不是一个令好人如意的年代,韩世忠的事情才刚刚过去,就有一场更大的政治风波降临到岳飞的头上,更可恨的是赵构虽然能放过韩世忠,却万万放不过他。

两本很好看的历史书》小说在线阅读_第7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英雄旗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两本很好看的历史书第7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