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态是奢侈品
刘备开始心慌慌了。因为诸葛亮给他写了一封信,告诉他老婆跑了,曹操来了,要打孙权,打完孙权,很可能直奔荆州,目的性很明确。
总之形势不大好,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意思。
刘备便问庞统:如之奈何?
呵呵,又一个如之奈何,那表情,在庞统看来,简直是世界末日到了。
庞统安之若素。
因为他相信一个人,诸葛亮。
诸葛亮有时会故弄玄虚,将一点小事搞得天样大,事实上在诸葛亮眼里,天下无大事——因为闷,逗你玩。玩得起你是男人,玩不起你就是鸟人了。
庞统当然不敢说刘备是鸟人,他们的交情还没有到那份上。他只告诉刘备,荆州没事,有孔明在那,不管是孙权还是曹操,都只能到此一游,然后走人。现在咱们得考虑一下退路。主公可写信给刘璋,就说曹操攻击孙权,孙权求救于荆州。我与孙权是两隔壁,唇齿之邦,不得不救。所以要回荆州,与孙权一起同破曹操,怎奈兵少粮缺,还希望看在同宗之谊上,援助我精兵三、四万,军粮十万斛,请勿有误。当然军马钱粮真到手后,咱再另作商议。
刘璋接到刘备的信,立刻准备发兵,很有兄弟的事就是我的事的意思。
的确,刘备的表现太好了,自入川以来,处处服从他的领导,制止闹事者,甘当守护神,现在兄弟有难,刘璋觉得自己没有理由不出手相助。
黄权在此时又出来苦谏了。
黄权是生命不息,苦谏不止。就像有些人的一生,执着于一件事情而不能自拔,他们把这叫做理想。
黄权的理想就是做刘璋的智囊,第一智囊。他提请刘璋注意,刘备自从入川后,广布恩德,以收民心,其用心之深,不在谋一城一地。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此次如若相助,是抱薪助火,也是与虎添翼,麻烦大了……
黄权以为,自己这么说会再次触怒刘璋,落得个跟上次一样的命运,被扫地出门。
但是很意外,没有。
刘璋没有发怒,而是沉吟。因为黄权有一句话打动了他——得民心者得天下。不错,刘备是很会玩这一套的,可他干嘛在我川内玩呢?现在川中的人心,是向着我刘璋还是向着他刘备?刘璋不敢肯定。
不敢肯定的结果是刘璋对刘备的出兵请求打了折扣——他只出老弱兵四千,米一万斛就草草了打发刘备,并派一个信使将此事告知刘备。
紧接着就发生了一件令庞统大跌眼镜的事情:刘备抓狂了。
刘备当着信使的面将刘璋写来的告知信撕了个粉碎,还边撕边骂说,刘璋!我为你杀敌,费力劳心。你倒好,小气鬼一个,就给我这点人马。老子,老子不为你卖命了!
信使落荒而逃。这个可怜的人儿不知道刘备抓狂后还会干出什么事情来,但是庞统知道,刘备不能再干什么了。
起码在刘璋的地面上,他不可能有所作为。
人往往是这样,谦逊低调的时候,是有分量的;抓狂发怒的时候,却是轻飘飘的。在庞统看来,刘备是一世仁名,毁于一怒。
但他又非常理解这个人,就像理解压抑的人是为了等待爆发而压抑一样,压抑的时间越长,爆发起来越吓人。
刘备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失态。
毫无疑问,这样的失态令他懊恼——乱世当中,失态其实是奢侈品,不是谁都可以买单的,刘备感觉自己这回就买不了单了。
因为要付出的代价太大——刘璋很可能会倾全力一攻……
怎么办?刘备又如之奈何了……
庞统给他指出了三条路。
一、无赖就无赖到底,索性今夜便选精兵,昼夜兼程去袭击成都;
二、假装以回荆州为名,设计夺了关隘,先取涪城,然后再向成都进发;
三、啥事也不干,连夜逃回荆州,以后再说;
刘备选择了第二条道路。因为一、三两条没什么技术含量,刘备不屑去做。
谁知历史的意外又在此时发生了。所谓意外年年有,今年特别多。这一回的意外发生在张松身上。
张松听说刘备要回荆州,那个急啊——刘备这不前功尽弃吗?他自己逃回去倒没事,可以后刘璋要是搞肃反,我老人家的脑袋可就不保了啊。
便连夜写信,苦劝刘备一定不要做逃兵,要将谋反事业进行到底。张松的信是这样写的:
“松昨进言于皇叔,并无虚谬,何乃迟迟不发?逆取顺守,古人所贵。今大事已在掌握之中,何故欲弃此而回荆州乎?使松闻之,如有所失。书呈到日,疾速进兵。松当为内应,万勿自误!”
张松的信写得语句通顺,没什么错别字,他自以为没什么问题了,可最后问题还是出现了。
因为刘备没有看到这封信。
看到信的那个人是刘璋。
刘璋这才知道什么是人心隔肚皮,什么是口蜜腹剑,什么是里通外国,什么是——
世道人心。
他的眼睛眯了起来。整个人神情看上去很冷。
有那么一股子杀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