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人生就是一个忍字

刘备没有灰心,因为他更加认定,诸葛亮不是救不了东吴,是不想救。诸葛亮是谁啊?国宝啊,是他三顾茅庐请出来的,不是在路边随便捡的。他东风都能借,说明已经完全不是人了,而是神。神是什么?

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能,我可以。

刘备激他,当年你怎么跟我说的,“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你说的那些计都到哪里去了,莫非先生只是夸夸其谈而已?还说什么“诚如是,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现在曹操都要灭东吴了,谁霸业可成,又哪个汉室可兴?你倒是说说看,啊……

诸葛亮坐不住了。这个自信的男人第一次发觉,被人看扁的确是很难受的。

因此,必须出招了。

当然诸葛亮出招不是要和刘备对抗,而是要从不可能处找出可能来,变火为冰,化掌为刀。

让三十万曹军一夜间失去战斗力。

这的确不是人干的事,而是神干的事。刘备只有区区几万人马,自保尚且不足,是绝不能拉出去和曹军硬拼的,东吴的部队他又指挥不动,拿什么去和曹军战斗呢?

诸葛亮陷入了长考。

很快,他的长考就结束了。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角度。

解决问题的角度。

不错,目前的局是三个人的局:曹操、孙权、刘备。他们呈僵持状态,合纵连衡、欲打还拉,谁都不是谁的克星,只要第三方还存在。可要是跳出这个局呢?那天地就宽多了。

僵持状态就打破了。

毕竟曹操的敌人遍天下。所谓誉满天下,谤满天下。一个人站在高处,阳光是灿烂了,可寒意也是如影随形。

诸葛亮以为,有一个人是不会放过曹操的。

马超。

杀父之仇,不可不报。马超现在的第一仇人就是曹操。有了这个认识,诸葛亮觉得,事情就好办多了。

刘备也觉得事情好办多了。毕竟曹操也是有后顾之忧的。他能全身心地南征吗?如果马超在他后面举起屠刀的话。

刘备笑了。

诸葛亮也笑了。

他们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封信。

一封催人泪下的信。

一封催人泪下却又充满计谋的信,到了马超手里。

信是刘备写的。目的只有一个: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刘备在信中先是回顾了他和马腾当年同受密诏,准备共同举事的燃情岁月,很有“忆往昔峥嵘岁月稠”的意思。当然刘备也在信中表达了对此事未遂的深深遗憾,然后笔锋一转,表示要化遗憾为行动,欲与马超共同行动,攻击曹操。“汝若能率西凉之兵,以攻操之右,备当举荆襄之众,以遏操之前:则逆操可擒,奸党可灭,仇辱可报,汉室可兴矣。”刘备如是描述共同行动计划,很有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

马超被感动了。他认为,这样的情怀是自己目前急需的。壮士情怀当缚虎,马超蠢蠢欲动,准备尽起西凉军马,杀奔许都而去。

西凉太守韩遂的人生面临着一个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是一个问题。

这当然是问题了。对任何人来说,向左走还是向右走都是人生的重大问题。没有人愿意闭着眼睛往前走。

韩遂将蠢蠢欲动的马超请到了自己跟前,希望他能给自己一个答案。

马超不明白,为什么韩遂会将自己的人生交给他来判断,就像这个世界上的很多人那样,不愿意对自己的人生做出独立的判断与选择,最后将一生随波逐流地度过,临死前只知道埋怨生命的单调与乏善可陈。

不过,马超很快就知道了韩遂的用意。

和他一样,韩遂也接到了一封信。

不是刘备写给他的,而是曹操写来的。

曹操的信写得很简单,大致意思就是——“若将马超擒赴许都,即封汝为西凉侯。”

这是一种交换,也是一种选择——这的确是个古老而又乏味的选择。人类历史有多长,这个选择的存在就有多长。并且它将永远存在下去,起码在人类消失之前,看不到他终结的迹象。

马超明白了——韩遂这是不好意思说。这个与他父亲马腾结为兄弟的人看上去还有些害羞,尽管他的眼里燃烧着熊熊欲望。

马超伸出手去,做捆绑状,意思是不劳叔父动手,要取荣华富贵,尽管拿去。

韩遂看着这双手,摇头。

马超:为什么摇头?

韩遂:因为它太细。

马超:再细,曹操也需要。

韩遂:不错。

马超:你可以绑了它去。

韩遂:我是你叔父。

马超:富贵面前,没有叔父。

韩遂:不要那么赤裸裸嘛,我不习惯的。

马超:你很快就会习惯。

韩遂:怕是没有这个机会了。

马超:叔父不需要这双手?

韩遂:需要。

马超:那就不要太含蓄。动手。

韩遂:你这双手太细。

马超:什么意思?

韩遂:打曹操,这双手没什么力。

马超:……

韩遂:加上我这双,应该可以了。

马超终于明白,韩遂在跟他玩躲猫猫的游戏——这个老男人,心还是红的,血还是热的。

他要跟马超一起去打曹操。

于是二十万大军被组织起来了,他们浩浩荡荡,杀奔长安而去。

长安很快得手。马超、韩遂得了城池后,犒赏三军,并剑指潼关。

曹操怕怕了。他奶奶的,这样下去的话,我的老窝就有问题了。曹操不敢再想南征之事,而是考虑怎么守住潼关。

曹洪、徐晃被赋予了重任。曹操交代他们:先带一万人马去守潼关。如果十天内失了关隘,你们都不用活了;如果是十天外失了关隘,那就不关你二人的事。我统领大军随后便到。

曹操的交代很有些无厘头的风格,但是曹仁却认为,派曹洪去守关,不仅仅是无厘头,也是悲剧。

因为曹洪的性格。

曹洪这个人,性格比较暴躁,曹仁担心,这不是一个守关者应有的性格。

不错,不同的性格做不同的事。性格暴躁的人一般适合进攻不适合防守。曹仁担心,曹操这回犯的错误可能是致命的。

致一个人的命。

更致一座关隘的命。

事实上曹操并非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但他还是派曹洪去了。不为别的,只因为他多派了一个人——徐晃。

徐晃为人谨慎。曹操以为,他和曹洪将构成一对黄金搭档。性格互补的人往往能够成为黄金搭档。这个道理,曹操很早之前就明白了。

曹操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就是掌握这些貌似浅显易懂的道理,然后在关键时刻灵活运用,这就叫识人,也叫知人善任。

曹操还以为,曹仁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人善任是一门大学问啊,就像中药的组方配伍,不会配的只知用一种药,会配的天下药材皆可拿来为我所用,治病救人只在弹指间。

曹操自信,自己是配药的顶尖高手。所以曹洪、徐晃一起去守关,他认为相得益彰,刚柔相济,当是人间绝配。

事实好像按照曹操的预料在往前走。

因为徐晃确实能很好地遏制曹洪的蠢蠢欲动。

曹洪的蠢蠢欲动应该说也是迫不得已的。一方面是他性格暴躁,另一方面实在是马超攻击得太厉害了。

马超的攻击靠口而不是靠手。他领军来到关下,把曹操祖宗十八代的母系成员都一一问候了个遍,这让曹洪忍无可忍,无法再忍。他准备出兵下关厮杀。徐晃就是在这样的时刻拦住了他:兄弟啊,忍忍,再忍忍……

大哥啊,忍无可忍了啊。

忍无可忍也要再忍。

错。忍无可忍无须再忍。姓马的骂的又不是你的祖宗十八代。

骂谁都一样。都痛。

那为什么要忍?

你真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不明白。

唉,兄弟啊,你白活了。

怎么?

人生就是一个忍字。你不会忍,怎么活?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小说在线阅读_第12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麻辣摇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第12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