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动是魔鬼
太史慈出击了。带着孙权再一次的冲动,引兵五千,去做后槽的外应。
后槽与他商定说,夜间打仗比较混乱,你们来后先在城外草堆上放一把火,待火起时我在城中叫反,趁城中兵乱,你们冲进来就可以刺杀张辽了。
太史慈觉得,这主意不错,今夜,当是张辽与世长辞的时刻。
但是太史慈不知道,这一次与世长辞的人将是自己。
因为张辽的狡猾,或者说是高智商——尽管孙权不承认这一点。
对张辽来说,这个夜晚是小心谨慎的夜晚。正当曹军得胜回城,准备大快朵颐之时,张辽却对他们下了这样一个命令——今夜,大家不许喝酒,不许解甲睡觉。
兵士们觉得不可思议,说今日全胜,吴兵吓得不敢钻出头来,世界有多远,他们就躲多远,我们为什么不能庆祝一下,放松一下呢?
张辽没有告诉他们不能放松的原因。
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世界上的很多事都是要靠自己去悟的。悟来的东西与听来的东西,完全是两回事。这也是张辽能做将军而他们只能做士兵的区别。
视野决定见识。视野有多宽阔,见识就有多宽阔。
视野也决定深度。入世的深度。站得越高看得越远的人,在世俗社会中也会有一个较高的位置。比如他,张辽。
张辽以为,为将之道,要不以胜为喜,不以败为忧。常怀战战兢兢之心,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如果胜利了就放松警惕,高枕无忧,那离失败就不远了。
所以这个夜晚,他注定要比以前的夜晚更加谨慎。
张辽胜了,胜在他有这个认识。
不错,胜利常常属于战战兢兢之人,而不属于大大咧咧之人。
这个夜晚,曹营中后寨起火,城中一片叫反之声,应者云集。但是张辽并不慌乱。他出帐上马,告诉众人说不可能有一城皆反的情况出现,这绝对是极个别造反之人在故意扰乱军心。
毫无疑问,张辽的话起了镇定剂的作用,给那些枕戈待旦的士兵们以极大的安慰。
于是一场反击战开始了。
挺枪纵马率先入城的太史慈身中数箭,成为了这场偷袭战的牺牲品。这一年,他四十一岁。他的死成为四十不惑的反面教材,也成为孙权心头永远的痛。因为孙权不知道太史慈是死在张辽手下还是他手下。冲动是魔鬼,冲动的人不一定会死,但一定有人会代他去死。这是冲动的代价。
孙权终于收拾旧心情,带领同志们暂回南徐休养生息。人生的路还很长,他也远没有到四十岁。年轻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孙权觉得,自己还是有资格做东吴领导人的。
只要下次不那么冲动。
保证书还是合同书?
还有一个人也死了。在太史慈壮志未酬身先死之后。
刘琦。
刘琦的死让刘备忧心忡忡——荆州的明天在哪里,特别是他的明天在哪里?
因为鲁肃跟他有言在先,如果刘琦一死,他的执政合法性就会受到质疑,到时荆州会成为一块无主之地,周瑜会插将进来,基本上没他刘备什么事了。
刘备哭了,嚎啕大哭。
诸葛亮皱起了眉头。诸葛亮最讨厌动不动就嚎啕大哭的人,特别是男人。不错,你刘备是中山靖王之后,孝景皇帝玄孙,那也不可以嚎啕大哭的,或者说更不能嚎啕大哭。
因为有失尊严。
再者说了,天下是嚎啕大哭就能到手的吗?
诸葛亮:这个不可以哭。
刘备:这个可以哭。
诸葛亮:这个真不可以哭。
刘备:这个真可以哭。
诸葛亮:天下不是哭来的。
刘备:如果得不到,哭一下也没什么。
诸葛亮:能得到。
刘备:真的?靠抢吗?
诸葛亮:不,靠舌头。
刘备:你是说骗?
诸葛亮:不要说得那么难听嘛……
刘备:骗来的东西我不要。
诸葛亮:天下事本质都是一样的。骗其实有一个代名词:说服。
刘备:说服谁?
诸葛亮:鲁肃。
刘备:你觉得鲁肃真会来?
诸葛亮:只要荆州还在这个世界上存在。
刘备:说服鲁肃不难,说服周瑜很难。
诸葛亮:我的眼里没有周瑜。
刘备:为什么?他是个很多疑的人。
诸葛亮:多疑之人最好攻破。
刘备:给个理由。
诸葛亮:一个人多疑,心就不安于室。
刘备:那又怎样?
诸葛亮:心不安于室,就会有破绽。怕就怕一个人心如枯井。
刘备:你的悟性很高。
诸葛亮:悟性很高的人并不幸福。
刘备:哦?
诸葛亮:因为孤独。
刘备:孤独者是美丽的。
诸葛亮:孤独者首先是寂寞的。
刘备: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孤独者。它是一种境界。需要的是冰雪聪明。
诸葛亮:如果可能,我不愿意做孤独者。
刘备:好像不可能了。
诸葛亮:为什么?
刘备:人在江湖,每个人都有位置。位高者孤独。这个我能理解。
诸葛亮:被你理解是一种幸福
……
鲁肃终于来了。
来给刘琦吊丧。
刘备不知道该怎么接待他。因为他感觉鲁肃不是来给刘琦吊丧的,而是给他吊丧的。
鲁肃果然提出了要求,要刘备把荆州交出来,还给东吴。
刘备无法应答,抬眼看诸葛亮,诸葛亮却置若罔闻。
刘备只能请鲁肃继续喝茶。在一片喝茶声中,三个人尴尬地沉默。
也是沉重的沉默。
令刘备喘不过气来的沉默。
因为鲁肃又提出了要求。在喝完一杯茶之后。
唉,人世间的茶是可以喝完的,哪怕是再大杯的茶,但是人世间的欲望却是无穷无尽的,就像周瑜想得到荆州的那颗心,执着而强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