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再次举重若轻,指东打西。他说,寻章摘句,是世之腐儒所为,雕虫小技罢了,怎能兴邦立事?且请看子牙、张良、陈平这些人,都有匡扶宇宙之才,他们生平治何经典了吗?呵呵,没有。所以说世之大才,怎么可能仿效书生,在区区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仅满足于此呢?
面对诸葛亮的摆事实讲道理,严畯也低头丧气,一声不吭了。
但是,针对诸葛亮的人身攻击并没有停止。因为江东精英明白,这是最后的机会,不把这个人批烂批臭,踏上一只脚让他一万年不得翻身,就没有他们的出头之日。于是七辩程德枢粉墨登场了。
程德枢口气阴阴地说,诸葛先生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怕为儒者所笑啊。
诸葛亮却如是回答,他说,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那是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而小人之儒,搞搞雕虫,玩玩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十足小资情调。所以说君子之儒与小人之儒有云泥之别,龙蛇之分。你概念不清上来献丑,原形毕露也就怪不得他人了……哈哈,哈哈哈哈……
一场力量悬殊的辩论赛在诸葛亮的哈哈声中结束了。当然它也可以不结束,江东精英每个人都可以跳出来与诸葛亮过过嘴瘾。不过,这已经毫无意义。因为胜负已定。诸葛亮的口若悬河与挥洒自如使他注定穿越这些精英们去见那个最重要的人。
决定江东命运的人。
也决定刘备和诸葛亮命运的人。诸葛亮心中有很多好戏可以一一出演,但他现在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个舞台。展示的舞台。而这个舞台只有孙权才能提供给他。
他必须说服这个人。
必须。
高智商的人知道别人的秘密
孙权十分想见诸葛亮。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想见另一个人,原因有一千零一种。思念。仇恨。欠账不还。离别太久。
还有钦佩。
以及好奇。
孙权就对诸葛亮钦佩加好奇。一个人,要有怎样的智商加舌头,才能舌战群儒,穿越重重障碍,见到他呢?所以,他要见他。
不仅仅是见他,还要知道一些秘密。
关于曹操的秘密。
孙权以为,普通智商的人只知道自己的秘密,高智商的人知道别人的秘密,超高智商的人知道世界的秘密,超超高智商的人知道过去未来的秘密。那是跟时间和历史有关的秘密,也是这个宇宙的终极秘密。
孙权不想知道超高和超超高的,太累。他只想知道曹操的秘密。孙权坚信。诸葛亮肯定知道的,他现在需要的,就是获知它。
但是鲁肃却不想让孙权知道曹操的全部秘密。因为那是要吓死人的。孙权的胆子够大,却不是足够大。鲁肃不知道孙权能不能够承受。
孙权和诸葛亮开始了一问一答。
诸葛亮看上去毫无心机,一副坦荡如砥的模样。
孙权问:足下近来在新野,辅佐刘豫州与曹操决战,一定深知曹军虚实吧。
诸葛亮回答:刘豫州兵微将寡,再加上新野城小无粮,怎么能与曹操相持呢?
孙权问:曹兵共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马步水军,约有一百余万。
孙权问:这里面是否有诈?
诸葛亮回答:应该是比较合乎实际的。曹操就兖州已有青州军二十万;平了袁绍后,又得五六十万;中原新招之兵三四十万;今又得荆州之军二三十万:以此计算的话,不下一百五十万啊。所以亮以百万言之,还是怕吓着了江东之士啊。
诸葛亮的回答果然吓着了江东之士。
鲁肃。
鲁肃站在一旁,听得大惊失色失色,这个诸葛亮,会不会说话啊,这样一来,借孙权十个胆,孙老大也不敢合作抗曹了。他目视孔明,很有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意思。孔明却视而不见,继续和孙权一问一答。
孙权问:曹操部下战将,还有多少?
诸葛亮回答: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两千人。
孙权怕怕了,又问:现如今曹操平了荆、楚,还有继续进攻的打算吗?
诸葛亮将话说死:曹操傻啊,他不沿江下寨,准备战船,不图谋江东,下这么大本钱干什么?
孙权不说话了。他现在总算明白“会猎于江夏”五个字是什么意思。这哪是共同会猎啊,这是将我孙某人当猎物啊……明白自己成了猎物的孙权却不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办。
战还是不战,这是一个问题。
一个大问题。
一个他自己不能决定的大问题。他想把决定权交给诸葛亮,暂时的。他想听听这个高智商人的高见,以为自己的借鉴。
诸葛亮循循善诱,将孙权诱到一个圈套里:天下大乱,将军与刘豫州、曹操并争天下。现在曹操胜出,刘豫州遁逃至此,不再有昔日风采,只愿将军量力而行,把问题想明白:如果能以吴、越之众,与曹操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如果不能,何不听从众谋士之论,放下武器,北面事曹?
孙权觉得自己不好回答。说实话,“放下武器,北面事曹”这句话刺激了他。如果真这么做了,他以为是耻辱;如果不这么做,下场会不会更惨——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
诸葛亮想一针见血,让孙权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孙将军表面上服从曹操,内心却不想这么做,事急而不断,我担心将军您很快就大祸临头了啊!
诸葛亮刺的这一针果然见血。因为孙权急了。情急之下的孙权抛出了一个问题:我如果投降曹操了,刘豫州为何不投降?
诸葛亮要的就是这一设问。他马上昂起头颅说:刘豫州怎么可以投降曹贼呢?刘豫州是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他落到这个地步,这是天意罢了,又怎能安屈人下呢?!
孙权火了,他站起来高声骂道:我孙权也不是孬种啊!刘豫州如此落魄还不降曹,我孙权怎么可能投降曹操呢?我非与那老贼决一死战不可!
诸葛亮笑了。
鲁肃也笑了。
因为他们的目的都已达到。接下来,只不过是抗曹技术层面上的问题了。诸葛亮接着刚才的话题把话往回收,表示刘备虽然新败,可关云长那里还有精兵万人;刘琦领江夏战士,也不下万人。而曹操方面却是问题多多,兵士远来疲惫;近追刘豫州,轻骑一日夜行三百里,诚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荆州士民投降曹操者,没有一个是真心实意的。孙将军如果能和刘豫州联起手来,协力同心的话,肯定能破曹军。曹军一破,必定北还,到那时荆、吴之势走强,天下鼎足之形必成!将军您说呢?
孙权不再说什么。因为什么都不用说了。高智商的人就是这样,不仅把话说到人心坎上,还把解决问题的方案也附带送上,令人心旷神怡。
暧昧之夜
张昭却不心旷神怡,而是心烦意乱。
在得知孙权被诸葛亮忽悠得像打了鸡血似的,高喊要和曹操决一死战之后。他连夜闯入孙权内宅,拉着孙老大的手说,主公,冷静啊,你可千万要冷静啊!主公要和曹操决一死战,这不是一般的危险,这是相当的危险。主公不妨和袁绍比一比,谁强谁弱?当年曹操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拿下袁绍,何况今日拥有百万之众呢,我们岂可轻敌?主公若听诸葛亮之言,与曹操争锋的话,无异于抱薪救火,越救越玩完啊。
孙权的一颗心一下子变得瓦凉瓦凉的。他这才知道,人世间最锋利的东西不是武器,而是话语。话语可以让人热血沸腾,也可以让人浑身冰凉。
最重要的是从什么角度去说它。他隐隐觉得,张昭的话也是有道理的,当年曹操兵微将寡,还能一鼓作气拿下袁绍,何况今日拥有百万之众呢,再说了,他跟袁绍做比,还真的不在袁之上呢……
孙权低头不语了。顾雍则趁热打铁,说道:主公啊,刘备是因为被曹操所败,所以才想借我江东之兵以拒之,主公为什么要为其所用呢?
孙权的头低得更厉害了。因为他觉得顾雍的话也是很有道理的——被刘备所用,他奶奶的我为什么要被刘备所用?我贱啊……而诸葛亮所有的巧舌如簧背后,莫非都只隐藏着这样一个险恶的用心?苍天啊,给我一双一双慧眼吧,让我把这纷扰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吴国太给了孙权一双慧眼。
准确地说是当头棒喝。
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这个事情,最关键的人物是周瑜啊。周瑜的态度怎么样现在还不知道,为什么要自寻烦恼呢?
便叫周瑜回来。当时的周瑜正在鄱阳湖上训练水师,属于作而不述的人物。他的态度到底怎么样,不仅孙权关心,其他部门的同志也关心。
周瑜回来了。
在周瑜刚回柴桑的夜晚,有四个人出现在他面前。
张昭、顾雍、张纮、步骘。
他们的表情充满了绝望、急切和忐忑不安。
忐忑不安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周瑜对待曹操的态度。是战是和,他们要弄一个明白。
周瑜脸上的表情却是没有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