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决定继续。因为高手最怕寂寞。高手之所以寂寞是因为没有找到对手。现如今,张昭的对手找到了,他就是——诸葛亮。张昭针锋相对:要是这样的话,先生你就言行不一了。一方面,“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这两个人,是真正的济世之才啊。什么叫济世之才?济世之才就是挽狂澜于既倒,从不可能的地方玩出可能来。执行,没有任何借口;成功,不怕千难万险。“先生在草庐之中,可以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以为可以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为何先生自归刘备后,就连打败仗,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已无容身之地”。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刘备刘豫州得先生之后,每况愈下啊。难道当年管仲、乐毅,就是这样济世安邦的吗?呵呵……
张昭这一番话说完,自己笑了,顾雍等江东精英二十余人都笑了。
诸葛亮也笑了。
但是他们笑的内涵不一样。张昭、顾雍等江东精英是得意的笑,笑诸葛亮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属无能之辈;诸葛亮则是清高之笑,笑声清朗,很有人世间,庸才遍地,知音何觅的意思。
两种笑声在持续,在较量。
很快,有一种笑声消失了,只剩下清朗的笑声——诸葛亮笑得很执着。
在这个世界上,执着者久长,无论是做事,还是发出笑声。而执着来自于信念。诸葛亮的信念是——我永远是最棒的,哪怕你们都否认我,但只要有一个人不否认就可以了。
自己。
自己不否认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诸葛亮在笑声中说,鹏飞万里,它的志向怎么是群鸟可以辨识的?这就像人生重病,不可以下猛药,应当先用薄粥饮之,和药服之;等到他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才可以用肉食补之,猛药治之。只有这样,才能病根尽去,人得全生。如果不等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我主刘豫州,三顾茅庐找我之时正败于汝南,寄迹于刘表处,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几个人。这就像病势尫羸已极之时,而新野是山僻小县,人口稀少,粮食鲜薄,刘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罢了,怎么会一辈子坐守此地呢?要说我的用兵之道,以羸弱之兵,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惇,曹仁辈心惊胆裂——这样的战绩即使管仲、乐毅来用兵,也未必过此吧。至于刘琮投降曹操,刘豫州实在是不知道,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这可是大仁大义啊,是不可以被嘲笑的。而当阳之败,刘豫州看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心抛弃他们,日行十里,不愿进取江陵,甘与百姓同败,这也是大仁大义。试问世间,有几人可以做到?!所以我要说,这样的失败是光荣的失败,是高尚的失败,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失败,我要为这样的失败讴歌!其实,一时的失败说明不了什么。寡不敌众嘛,胜负乃是常事。昔日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这难道不是韩信的良谋吗?所以说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要有远见有主谋的。它不是夸夸其谈之人,在斗室里过过嘴瘾,一旦临机应变,却百无一能。只为天下耻笑罢了!
张昭不再说什么。
因为他无话可说了。他原以为抓住了诸葛亮的漏洞——不为失败找借口,没想到诸葛亮竟然在失败里做出大文章,号称光荣的失败,高尚的失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失败,要为这样的失败讴歌!他辩无可辩了。毕竟刘备的仁义是辩不倒的,在大仁大义面前,辩术只是雕虫小技罢了。
张昭开始了他的纯生理咳嗽,意思是——同志们,我不行了,你们接着上。
第二辩手虞翻入场了。虞翻问诸葛亮,曹操现在势大力沉,兵屯百万,将有千员,你怎么看?
诸葛亮不屑一顾,昂头说道:“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吹牛逼!虞翻冷笑说,你诸葛先生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这才吧叽吧叽跑来求教于人,还在这里大言不惭说“不惧”,你好意思吗你!
虞翻战斗作风比较粗野,是个靠“打、砸、抢”上位的人物。因此他的辩法与首辩张昭大相径庭,属于“辱骂与恐吓就是战斗”那种。
但是,诸葛亮不怕。诸葛亮以为,在这个世界上,叫得越响的东西越没有分量,相反,一声不吭的才真正可怕,那句话是怎么说的?会叫的狗不咬人,会咬人的狗不叫。更何况,他还抓住了虞翻的一个软肋。
诸葛亮说,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怎么能抵挡百万残暴之众?之所以退守夏口,那是要待天时啊。而江东兵精粮足,又有长江之险,完全可以有所作为嘛,为什么某些自视甚高的人要劝他们的主人屈膝降曹,不顾天下耻笑呢?呵呵,由此论之,刘豫州真是不惧曹操呢……
虞翻无言以对,开始翻白眼了。不错,诸葛亮说的确是事实。要说江东的军事实力,远在江夏刘备之上,饶是如此,张昭和他们这些江东精英还是劝孙权投降曹操。这个那个,要说什么不惧,确实是挖苦自己。
他也退下去了。
三辩步骘见缝插针,质问诸葛亮说,兄弟你是要效仿苏秦张仪,游说东吴吗?言下之意是诸葛亮只逞口舌之利,肚子里没多大能耐,属于吃开口饭的那一种。
诸葛亮见招拆招,回击道,步先生只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他们也是英雄豪杰吗?!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都有匡扶人国之谋,不比那些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你们这些人一听曹操的那些狠话,就畏惧请降,怎么敢笑苏秦、张仪不丈夫?
步骘也默然无语了。因为诸葛亮确实狠,不仅指桑骂槐,还一剑封喉,抓住这些所谓的江东精英只知投降不知韬略的本性迎头痛击,令他们个个哑口无言。
四辩薛综决定改变问题的实质,围绕曹操的人品问题做一番文章。他首先问诸葛亮,先生以为曹操是什么样的人啊?
薛综的问话很阴,后面似有伏招,但诸葛亮却回答得干脆利落——曹操就是汉贼啊,这难道还有什么疑问吗?
错!曹操是英雄,大英雄!什么汉贼?汉难道不是贼吗?这个江山打哪儿来,是来自汉吗?汉之前呢?江山是谁的?江山自古无名主,谁有实力谁去坐。汉朝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天曹公已有天下的三分之二,正所谓人皆归心。他不坐江山谁坐江山?刘备不识天时,强欲与其争,这叫以卵击石,怎么能不败呢?
薛综的辩词一下子赢得江东精英的一致叫好,是啊,谁说曹操是贼?他是英雄,大英雄!只有把“曹操是英雄”这个定义确立了,他们自己的高大形象也就确立了。投奔英雄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不是贪生怕死。相反,刘备的所作所为则成了可笑的不自量力,势必要被历史的车轮活活碾死。江东精英们像发现新大陆一样个个交头接耳,喜形于色,为自己形象的焕然一新而兴奋不已。
诸葛亮则坚持他的道德评判,并且表达了他发自肺腑的愤怒。诸葛亮说,薛综你是不是人啊?怎么可以说出这样无父无君的话来!人生天地间,当以忠孝为立身之本。薛综你既为汉臣,那么看到不臣之人,应当毫不犹豫地杀了他。这是最基本的为臣之道啊。当今曹操和他的祖宗都食汉禄,不但不思报效朝廷,反怀篡逆之心,这是天下人所共愤的恶行!薛综你却以天数归之,真是无父无君之人啊!我不与你这样的人对话!请别再多说!
诸葛亮怒形于色,一副为汉室安危忧心如焚的样子。薛综傻了。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有些事,可做不可说。毕竟现在的天下还是刘家的天下,毕竟他还是汉室的官员,必要的贞节牌坊还是要的。薛综退到一旁,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五辩上场了。
五辩是陆绩。他秉承薛综的“遗志”,继续在曹操的人品上做文章,同时陆绩同志还发扬光大,将刘备的人品拿来做垫背,以图重创对手。陆绩是这样说的,曹操虽说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他还是相国曹参之后。刘备虽然自称中山靖王之后,却无从稽考,大家现在所公认的事实是刘先生只是个卖草鞋的,如此人物,怎么可以与曹操抗衡呢?哈哈……
诸葛亮听了,也是哈哈一笑。他继续举重若轻,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曹操既然是曹相国之后,那应该是世为汉臣了。可他现在专权肆横,欺凌君父,这不惟是心里无君,而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还是曹氏之贼子。这样的人,不配做人臣,做人子。而刘豫州就不同了。刘豫州乃堂堂帝胄,是当今皇帝,按谱赐爵的,怎么可以说无可稽考?况且高祖高皇帝起身亭长,最终拥有天下;卖草鞋也是一份职业,怎么可以被羞辱呢?风物常宜放眼量,英雄莫问出处。陆绩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
陆绩说不出话来。这个诸葛亮,真能忽悠啊,把刘备和刘邦都相提并论了,且堂而皇之,令人无可辩驳,有才,有才……
诸葛亮所言,都是强词夺理,均非正论,我们不必再跟他说什么了。请问诸葛先生,你平时治何经典啊?
在当头棒喝中,江东六辩严畯上场了。严畯聪明,知道再次转换攻击的角度。当抬高曹操、贬低刘备的目的没有达到时,严畯将茅头直接对准了诸葛亮本人——山野村夫,能治何经典?!没有学问,你瞎闯什么——六辩严畯决定用江东精英的集体智慧闷杀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