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张飞决定趁热打铁。于是,燕人张飞一生中最具威力的断喝出现了:“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

张飞的一声断喝最直接的杀伤力是导致了一个人的死亡。

夏侯杰。

当时的夏侯杰正在曹操身边,已进入鸭听天雷的状态。张飞的晴天霹雳惊得他肝胆碎裂,立马倒撞于马下。这让曹操感同身受。曹操回马就走。于是跟随曹操的众将士也一个个争先恐后地往回跑,那场面如退潮一般,相当的壮观。

张飞笑了,笑得像第一男主角。

笑完之后,张飞做了如下这些举动:让树林中来回奔骑的二十几个随从解去马尾树枝,停止“扫地”工作;将长坂桥桥梁拆断,以绝曹操追兵,然后回马去见刘备。

刘备一声叹息,为张飞的功败垂成。唉,张飞还是不懂——人世间的有些事情其实是不需要收尾的。它们没有结束。不结束的状态就是结束。现如今,张飞将长坂桥桥梁拆断,只能给曹操这样一个信号——张飞示弱,此处无伏兵,可以追击。

张飞却不承认自己的失策。张飞以为,长坂桥桥梁拆断,正可以绝曹操追兵,怕他个鸟。

刘备又一声叹息,为张飞的目光短浅。

不错,长坂桥桥梁拆断,是可以断绝交通的,但曹军“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刘备对曹军的反攻能力做如是估计,由此,他又做出了战略撤退的决定——还得走,下一个目的地是汉津。

曹操果然见微知著。

一个多疑的人有很多缺点,但也有很多优点。

比如谨慎。

比如好奇。

比如见微知著。

好奇使得曹操重返现场去一观究竟,见微知著则是曹操在现场的所见所得。

他看见桥断了,人没了,他看见张飞式的阴谋正在清晰呈现。曹操传令派一万士兵,速搭三座浮桥,当夜就要过桥。

李典则比曹操更谨慎。他不仅想到了张飞,更想到了诸葛亮。李典说:丞相啊,这怕是诸葛亮之诈谋,不可轻进啊。

曹操此番却斩钉截铁,认定只是张飞玩弄的小聪明——他传下号令,火速进兵。

要请上门去,不要求上门去

在曹军的火速追击下,刘备并没有死翘翘。

因为关羽赶回来了。

关羽去江夏借得军马一万,得知当阳长坂大战的消息后,特地赶回增援刘备。这让曹操感到有些怕怕。他突然觉得李典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奶奶的,原来真是诸葛亮之诈谋啊!

要命的是曹操不知道诸葛亮的诈谋由多少个小计谋构成,水攻、火攻、心理战,樊城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便停止追击,让刘备死里逃生。

刘备惊魂未定。他明白,这是短暂的死里逃生。如果没有一个可靠的根据地,一道牢固的防火墙,他的人生是岌岌可危的。

所幸,诸葛亮也从江夏赶回来了,带来了刘琦所部的全部人马。与此同时,刘琦也公开表态,欢迎刘皇叔到江夏去,大家共生死,同进退。

刘备这才稍稍定下神来,觉得命运对他到底没有赶尽杀绝。

但是,更大的浪头打过来了。

这一次曹操的眼里不仅有刘备,还有孙权。曹操担心,在江夏的刘备如果连结东吴的话,势必形成滋蔓的局面,到那时就麻烦了。

荀攸献计说,世界上的事,怕就怕团结二字。刘备和孙权会团结起来吗?有可能,但这种可能性是可以斩断的,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威慑力。丞相不妨大振兵威,遣使驰檄江东,请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到那时孙权的反应肯定是惊疑,最终受利益驱使只能选择来降,若如此,大事济矣。

曹操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因为他相信每一个人的选择归根到底是利益的选择。孙权跟着他曹操干可以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何乐而不为?如果孙权选择跟刘备联手的话,傻瓜都知道下场只有一个。

陪葬。

孙权被雷倒了。

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浩浩荡荡的架势:曹操百万大军,水陆并进,船骑双行,沿江而来,西连荆、峡、东接蕲、黄,寨栅联络达三百余里。

这是什么架势?这是杀猪的架势。

猪是何人?孙权以为不是刘备,而是他孙权。刘备失魂落魄、残兵败将,值得曹操出动百万大军,予以穷追猛打吗?所谓杀鸡焉用牛刀?曹操这把大牛刀一出,孙权立马就知道,曹操要杀的不仅是鸡,还有牛。

他这头大牛。

当然,诱惑也是存在的。曹操来信说“分荆州之地,永结盟好”,这似乎看上去很诱人,却是可望不可即。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会在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与他人共分蛋糕的。能够坐下来共分蛋糕的,只能是旗鼓相当者。

谁也吃不了谁,谁也占不了谁的便宜。只有这样的旗鼓相当者才能共分蛋糕。

所以鲁肃给孙权的建议是,去江夏打探虚实,如果可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共抗霸权。

当然要联合是需要由头的。鲁肃的由头是带上厚礼往江夏吊丧,沉痛哀悼刘表同志的去世。

在江夏,面对大军压境,刘备感觉命运对他又步步紧逼了。

曹操的百万大军,不是人间任何一个谋士的计谋可以抵挡的。诸葛亮高明是相当的高明,但只能在一些小规模的战争中讨得一些便宜。现如今,百万大军啊,每人一口唾沫也足以将刘备淹没。刘备不知道,谁是那个拯救他于危难之中的人。

诸葛亮再次站了出来,提出了这样一个对策:“曹操势大,我们一时间急难抵挡,不如往投东吴孙权,以他为应援。曹操、孙权南北相持,这对我们来说是好事,可以从中取利,何乐而不可呢?

刘备看上去没有什么欢乐的意思。因为他听出了诸葛亮对策中的一个破绽——往投东吴孙权,以他为应援。呵呵,东吴孙权是我干爹啊?凭什么无缘无故地成为应援,为我顶雷?!

刘备对此毫无自信。

诸葛亮却以为,人世间的事,强大与弱小是相辅相成的。不错,江东人物极多,深谋远虑之辈也众多。可正因为这一点,江东才会看到自己的弱小与不足。现在曹操引百万之众,虎踞江汉,对江东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江东有远见者必定会寻求外援,以为自己的帮手。那么江东找外援最便捷的目标在哪里呢?无非是江夏罢了。江夏现如今已成为两强必争之地,倒向哪一方,哪一方的胜算就会多一些。

刘备开始有所动心了:这个那个似乎好像的确可能有些道理啊……

诸葛亮继续往下说。他说,我可以打赌,江东一定会派人来打探虚实。如果真有人到此,那我愿意回访江东,凭三寸不烂之舌,说动南北两军互相吞并。如果南军胜,我们和孙权共诛曹操以取荆州之地;如果北军胜,那我们乘势取江南好了!

刘备激动了,他伸出大拇指:高!实在是高!……可我现在担心,江东会不会派人来呢?他们要不来人,我们总不能腆着脸上吧……

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再说一句话。因为该说的都已经说完了,至于来不来人,在他看来根本不是一个问题,就像太阳明天照常升起一样,诸葛亮以为,那不是假设,而是事实。

他现在需要的,就是等待。

和养精蓄锐。

鲁肃表情沉痛地来了,来吊丧。

刘备不知道在鲁肃表情沉痛的背后还隐藏着什么,但是诸葛亮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欢喜,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沉痛。当年孙策亡时,襄阳未曾遣人去吊丧,因为江东与刘家有杀父之仇,不通庆吊之礼。现如今,形势比人强,孙权强压杀父之仇不报,差鲁肃前来吊丧,只能说明一点——

别有用心。

诸葛亮欢迎这样的别有用心。他对刘备说,鲁肃到了以后,若问起曹操的动静,主公只推不知道就可以了,如果鲁肃再三问起,主公只说去问诸葛亮好了。一切由我来安排。

诸葛亮果然料事如神。因为鲁肃对曹操的一切都很感兴趣。但是诸葛亮却对此半遮半掩,让鲁肃愈发的好奇。这个世界似乎就是这样,隐秘的东西才是值钱的,没有秘密的东西则毫无价值。诸葛亮深知这一点。

接下来,他愈发地云山雾罩,跟鲁肃透露了一个新秘密。诸葛亮说:“使君(刘备)与苍梧太守吴臣有旧,将往投之。”这让鲁肃觉得自己统战的目的没有达到,内心隐隐感到不安了——刘备不能走,刘备走了,他怎么回江东交代?

鲁肃开始有倾向性地发表意见。他一方面诋毁吴臣的气度,说他粮少兵微,自不能保,怎能容人;另一方面猛夸孙权的有容乃大——“孙将军虎踞六郡,兵精粮足,又极敬贤礼士,江表英雄,多归附之。今为君计。莫若遣心腹往结东吴,以共图大事。”

呵呵,诸葛亮要的就是这最后一句话——被人请上门去,而不是自己求上门去。的确,两种上门的价值大不相同,前者是尊贵的,有价值的,可以待价而沽的;后者则是卑微的,不可以讨价还价的。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小说在线阅读_第9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麻辣摇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第9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