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才难得,人才难得啊!自己不是强势人物,惶惶然如丧家之犬一般,到哪里去找寻济世之才辅佐自己呢?
水镜先生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伏龙、凤雏。
水镜先生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但是伏龙、凤雏究竟是何人,水镜先生却打死都不说。他只是颇有深意地看着刘备,一脸安详。刘备有如被天雷击中,似有所悟终未能悟。他呆站在历史的谜局里,百思不得其解。
这个夜晚对刘备来说是终不能寐的夜晚。一切都很安静,一切却又嘈嘈杂杂。刘备恍然间明白了,人世间最大的噪音不是来自大自然,而是来自自己的内心。
心静,则万事静。可世间人事碌碌,有几人可以心静无虑呢?刘备一声叹息。
下半夜将睡未睡的时候,刘备真切听到了敲门声。
是找水镜先生的。
一个被水镜先生称为元直的人自称刚从刘表那里回来,很有明珠投暗,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感叹。水镜先生也认同他的感叹,说“公怀王佐之才,宜择人而事,奈何轻身往见景升乎?且英雄豪杰,只在眼前,公自不识耳。”
刘备听了,当下心里一阵狂跳——英雄豪杰,只在眼前——这是在说我刘某人吗?莫非这个被称为元直的人就是水镜先生说的伏龙、凤雏两人中的一个?
他几乎要跳出去现身了。
但是,没有。
因为一旦跳出去,他就不是刘备了。刘备行走江湖几十年,太知道进退之道了。什么时候该出人头地,什么时候该韬光养晦,他拿捏得非常得当。
这个夜晚好不容易过去了,刘备以为,收获会在天亮时。天亮之后,水镜先生会将元直先生隆重推出,而他所要做的,只是笑纳罢了。
但是,什么都没发生。
什么事都没发生。水镜先生继续颇有深意地看着刘备,一脸安详。他似乎永远要这样看着刘备,却不想有所作为。
刘备忍不住了,只得自己有所作为。他向对方打听昨天夜里来的那个人是谁,现在到哪里去了?水镜先生什么都没说,只是一味地“好、好、好”,令刘备那个焦急和怅然若失。
这次的邂逅是以遗憾告终的,刘备最后一无所获地回到了新野。
当然,也不能完全说一无所获,毕竟刘备知道了两个符号:伏龙、凤雏。刘备隐约觉得,这是两个影响他今后命运的符号,前提是,他必须得到他们,起码是其中的一个。不过对于这一点,刘备的信心并不足。人间不如意事常八九,他刘备何德何能可以功德圆满呢?
所以,还是随缘,随缘吧。
新晋偶像
一个叫单福的人开始做秀了。
不错,是做秀。他在新野街市上“葛巾布袍,皂绦乌履,长歌而来”。很是醒目。
当然最醒目的是他唱的歌词:天地反覆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山谷有贤兮,欲投明主;明主求贤兮,却不知吾。
这歌词唱得很幽怨。是怀才不遇的幽怨,愤世嫉俗的幽怨,也是渴求发现的幽怨。
刘备发现了他。事实上刘备别无选择。在没有引来伏龙、凤雏之前,他总要有一个军师替他排兵布阵,哪怕是毛遂自荐者。
单福走马上任了。
没有人看好他,包括刘备。这个世界往往是这样,来路不明的人最容易受到轻视,如果没有业绩来说话的话。
好在,这样的业绩很快就来了,因为曹操打来了,雄赳赳气昂昂地打来了。曹操派曹仁、李典带着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襄,很有先拿刘备开刀的意思。
准确地说,要拿下刘备人头的是吕旷、吕翔二人。他们带领五千人马,直扑新野。
这是致命的直扑。因为几个时辰之后,人头落地了。
吕旷、吕翔的人头。
被张飞、赵云砍下的。当然,功劳不能算在此二人身上,或者说最主要的功劳不能算在此二人身上,要算在单福身上。单福在这一小小的战役上小露身手,终于令刘备们刮目相看。
但这只是开始。对于一场战争来说,只要对方不认输,就不能算结束。
曹仁就不认输。
曹仁之所以不认输是因为他自恃有才。在排兵布阵方面,曹仁有秘而不宣的武器。他鸣鼓进军,布成一个阵势,很有请君入瓮的意思。
刘备当然不敢进到瓮里,他要的是破瓮之道。
单福给了他破瓮之道。单福的破瓮之道听上去神神叨叨的,充满了东方神秘主义色彩。他是这样说的:“这是八门金锁阵啊,很难破的。”
刘备的心悬起来了。他被单福的最后一句话吓倒了。这是神秘的力量。神秘是这样一种东西,先抛给你一个匪夷所思的名词,然后再吓你一下,但目的却在字面之外。单福危言耸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衬托他的非同凡响。因为接下来,他要给出的正是破瓮之道。单福说这八门叫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如果从生门、景门、开门而入则吉;从伤门、惊门、休门而入则伤;从杜门、死门而入则亡。现在八门虽布得整齐,但要找它的破绽,还是容易的。我们如果从东南角上生门击入,往正西景门而出,其阵必乱。
刘备听得一头雾水。的确,这样的玄学专业性太强,充满了似是而非和东拉西扯的“穿越”逻辑,除非有实践的确凿验证,否则没人知道它的正确性究竟如何。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真是千古不易的名言。所以接下来,赵云冲进去了,以为验证。赵云引着五百士兵从东南而入,呐喊着杀入中军。曹仁便引军往北走。赵云不追赶,他突出西门,又从西杀转东南角上来,逼得曹仁军大乱。然后刘备率军冲击,结果曹兵大败而退。
胜了。刘备和他的弟兄们。
胜了,单福。
单福的胜利是锦上添花式的胜利。他令刘备们刮目相看了。但单福不满足于此,因为一个偶像的诞生靠的不是一两次的胜利,而是接二连三的胜利。单福接下来的贡献是计夺樊城。
事后想起来,樊城之所以能夺成与曹仁的蠢蠢欲动密切相关。《易经》上说,一动不如一静。曹仁没读过《易经》,所以他不知道这个深刻的道理。当他蠢蠢欲动地带着全部人马自以为先知先觉地偷袭刘备的营寨时,他不知道,在这一刻,他的悲剧命运已然铸就。
悲剧是双重的:一是刘备在单福的提醒下早有防备,将曹仁的劫寨变成了反劫寨。曹仁的手下人马悲哀地发现,这个夜晚,自己要站着进去躺着出来了;二是关羽趁虚而入,夺得曹军的大本营樊城。当曹仁劫寨不成,死战逃脱,在李典保护下渡过河面,上岸奔至樊城时,他发现城头已经变幻大王旗。
关羽在他的旗帜后面放声大笑。
由此,单福功成名就,终成新晋偶像。
优点,也是弱点
对曹操来说,目前的眼中钉、肉中刺不是刘备,而是单福。
这是一个军师的可怕力量。曹操不允许刘备身边存在这种力量。
但他无可奈何。因为单福身份不明。在这个世界上,一个身份不明的人是神秘的,也是难以控制的。
因为找不到命门。
不错,是命门。每一个人都有命门,只要他是人。命门是弱点,是进入乃至于控制该人的通道。唯一通道。
有些人贪财。有些人好色。有些人无知。有些人托大。有些人爱面子。有些人惧内。有些人有洁癖。有些人怕蛇。有些人怕黑。有些人同性恋。
这些都是命门。掌握了这些命门,基本上也就可以控制命门背后的这个人。
曹操不知道单福的命门是什么。他甚至不知道单福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是名字吗?可这名字背后,能透露什么信息呢?
一无所知。
这是信息的不对称。在任何时代,信息不仅仅是财富,更是未来。
不过程昱知道一切。
程昱说,单福其实不叫单福,而叫徐庶,他是颍川人,字元直。单福是他的假名。
曹操笑了。当然他感兴趣的不是这些。而是徐庶的才能。他想弄明白的一点是,徐庶和程昱的才能之比较。
程昱说了这样一句话:“十倍于昱。”这样的回答让曹操心生寒意和恼意。寒意是他和刘备在军师能力方面的比较是他弱刘强;恼意是他不明白自己的号召力为什么不如刘备。
天下杰出人才,怎么可能效力于刘备而不是他曹操呢?曹操百思不得其解。
但程昱以为,曹操纠结于这个问题是没有必要的。世间事各有归属,目前重要的是斩断这种归属。徐庶不是效力于刘备吗?让他终止这项服务就可以了。
所以接下来,曹操需要寻找的就是徐庶的命门:这个人的致命弱点是什么?
很快就找到了。
程昱提供给他的。
程昱说徐庶这个人既不贪财,也不好色;既不无知,也不托大;既不爱面子,也不惧内;既没有洁癖,也不怕蛇;既不怕黑,也不搞同性恋。
他唯一的弱点是有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