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关羽住手了。因为他不好意思再杀下去。毫无疑问,曹操的口信具有软化人心的作用——他曹某人如此宽宏大量,我关某人就不能刀下留情?!

便刀下留情。

便各走各路。

这两个南辕北辙的男人开始了各为其主的奔跑,但他们并不是一无所获。夏侯惇的收获是:权力比刀尖更锋利,如果没有曹操的“钧旨”,关羽铁定要跟他你死我活。关羽的收获是:宽容比权力更有力,他尊重的不是曹操的丞相威权,而是宽恕之心。这两个各有收获的著名男人走在南辕北辙的道路上,脚步欢快,表情坚定,看上去是那样的不容置疑和充满希望。

有价值的死

古城。

古老的城。

古老得没有生气的城。

却又是一座寂寞之城。

寂寞只因为一个人的幽怨。

张飞。

张飞是从不幽怨的。好多年前,张飞以为幽怨是女人才干的事,好多年后的今天,张飞才明白,男人其实也幽怨。

比如男人在孤独的时候。张飞的孤独是失去了刘备和关羽这两位兄弟。徐州之难后,曾经三个人就像一个人的张飞体验到了一个人被分做三个人的痛苦。痛苦无以复加时,他来到了古城,占城为王,左思右想,幽怨寂寞,孤独难耐,直到这一天,关羽宿命般地来到此地,宿命般地与他遭遇。

毫无疑问,遭遇是激情的,但这两个乱世兄弟却没有拥抱在一起。关羽摊开了双臂,做拥抱状,可迎接他的却是丈八蛇矛。

不是张飞疯了,而是张飞怒了。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张飞的发怒当然是有缘故的。

他听到了传言。

江湖传言。

江湖传言说,关羽投靠了曹操,获得了荣华富贵。张飞便因此而怒。因为他以为,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投靠曹操,获得荣华富贵,但关羽不可以。

不仅仅是他们三人有桃园结义之盟,更重要的是江湖人都知道,关羽是个靠“义”字走天下的人。义既不存,何以为人?

所以他要结束关羽的性命。

关羽目瞪口呆。

因为事实。

张飞所说的的确是事实。关羽投靠过曹操,也一度获得了荣华富贵。当然这背后是有原因的,可原因重要吗?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之所以只问结果,不问原因,就在于原因永远是暧昧的。原因只是一块暧昧的遮羞布,为那些隐秘、见不得阳光的欲望遮遮掩掩。

只是关羽扪心自问,却觉得自己满不是那回事。他有隐秘的欲望吗?他自己怎么不知道?如果有,为何要千里走单骑?关羽希望张飞能明白他的一片忠心和苦心。

张飞不想明白。

或者说张飞根本不可能明白。因为说实在的,明白世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阅历、慧根乃至悲悯。很显然,头脑简单的张飞做不到这一点。张飞只能依靠已经发生的事实进行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应急反应。

所以,张飞的丈八蛇矛一定要刺向关羽。谁叫他们都是纳了投名状的?这是友情的代价。

当然,也不是没有人出来阻拦。孙乾苦口婆心地劝张飞,做人要前半夜想自己,后半夜想别人。关羽大哥不容易啊,为了两个嫂嫂忍辱负重,甘愿自己名节受损,乃真丈夫也!我们要设身处地替关羽大哥想想……

张飞却将环眼圆睁,吼声如雷地骂道:放你娘的贼屁!姓关的在曹操手下当一辈子婊子是婊子,当一天婊子也是婊子,他休想再当我的兄弟!

随行的刘备二夫人也为关羽求情。甘夫人说:“二叔因为不晓得你们的下落,所以暂时栖身在曹操那儿。现在知道你哥哥在汝南了,才不避险阻,送我们到这里。三叔不要错怪了。”糜夫人则说:“二叔原来在许都,是出于无奈的。这个我可以保证。”但张飞听了却只是嘿嘿冷笑。

自然,历史的剧情发展到这里,是一定要有转折的。否则,三国的历史就太无趣和没有生命力了。不错,张飞的丈八蛇矛在刺向关羽,却一定不能刺中。

因为来了一彪人马。

是曹军。

没有人知道曹军为什么在关张反目的时候如影随形地到来,但张飞却似乎突然间明白了——

曹军是关羽带来的。

来抓他的。

张飞表情复杂地看着关羽,仿佛看见了人心的阴险狡诈。

关羽也表情复杂地看着张飞,仿佛看见了人心的冰火九重天。

这样的时刻,语言是无力的,辩解是苍白的。它只需要一个行动,让一切黑白分明。

关羽出手了。

目标是曹军头目蔡阳将军。

蔡阳将军很惆怅。惆怅地死在关羽的刀下。他其实是为其死去的外甥秦琪报仇来的。在关羽千里走单骑的过程中,秦琪因为充当了绊脚石的角色不幸呜呼哀哉。蔡阳将军此番前来,原本是要讨一个公道,但他没想的,世界上最大的公道只有两个字。

武功。

所以蔡阳将军很惆怅。为自己毫无价值的死。

张飞却哈哈大笑。当然,他此刻的笑是送给关羽的。关羽长嘘一口气,很有“江湖兄弟依旧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意思。他看一眼躺在地上死不瞑目的蔡阳将军,下马为他闭上双眼。

说实话,他有些感激这个人。

因为他的死。

有价值的死。

不错,在关羽看来,蔡阳的死不是轻于鸿毛,而是重于泰山。这个人以被迫停止呼吸的方式挽救了人世间最著名的这段兄弟情,这样的死去,怎不重于泰山呢?

立场如刀

接下来是刘备。

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个人必须是一个人,这样的兄弟情才堪称完美。

但是刘备寻而不得。

当关羽与孙乾引数骑奔汝南刘辟、龚都处去接那个寄人篱下的刘大哥时,他们得到了刘备重回袁绍处的消息。

这似乎是寄人篱下者的宿命。虽然刘备一度以为自己逃离了袁绍的控制,可刘辟、龚都缺兵少将的现实只能让刘备怏怏而返,继续和袁绍在一起上演与狼共舞的悬疑剧。

在这出悬疑剧中,刘备是兔子,袁绍是狼。兔子与狼共舞的结果无非是两个:兔子被狼吃了;兔子跑了。

关羽希望是——第二个。

他让孙乾匹马入冀州见刘备,希望刘大哥早日逃离狼窟,与兄弟们团聚。

刘备笑了。

笑得很无奈。

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也不能两次逃离同一个狼窟。刘备的无奈就在于,没有理由。

不错,在这个世界上,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理由。进去需要理由,出来更需要理由。刘备上次离开河北奔汝南而去曾经给过“共谋抗曹”的理由,现如今,还能“共谋抗曹”吗?

即便“共谋抗曹”,又与谁谋呢?

简雍提了一个人选:刘表。

简雍自徐州兵败后一直跟随刘备,在那些寄人篱下的日子里,简雍也深刻地品尝到了屈辱漂泊的滋味。离开!离开一棵又一棵似是而非的大树,离开一个又一个冷漠甚至充满杀机的屋檐,不仅是刘备的渴求,同时也是简雍的渴求。

所以,此刻的简雍,甘愿为刘备做一个理由提供者。

刘备却不置可否。

因为他没有被说服。

往荆州劝说刘表与袁绍联合共破曹操,可能吗?最致命的问题是,此二人有没有这个实力和诚心联手拿下曹操?

简雍叹气。

叹得那叫一个举重若轻。在他看来,刘表与袁绍有没有实力和诚心联手拿下曹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袁绍相不相信这一点。只有从这个基础出发,刘备才能有所作为。

刘备也叹气。

叹得那叫一个恍然大悟。是啊,人世间的事确有无限可能。自己不信的事并不表示他人不信。袁绍是什么人,是要成就大业的人,成大业者第一品格就是自视甚高。

袁绍,一个自视甚高的鸟人。刘备如此为他下定义。

可惜,刘备想错了。

袁绍并不自视甚高。

自视甚高的人其实是曹操。

当刘备在一个既不刮风也不下雨的日子里向袁绍提出联合刘表共破曹操时,他悲哀地看到,这个人的眼里有万千神情,唯一缺少的就是自信。

袁绍表情复杂,眼神游移,似乎在猜测刘备提此建议的动机。

刘备的表情则很傻很天真,让袁绍一时看不出其真实意图。

袁绍:你觉得有可能吗?

刘备:世上事,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袁绍:刘表长得那样委婉,难成大事。

刘备:委婉之人才能曲径通幽。

袁绍:给我一个严肃的理由。这是打仗,不能没有技术含量。

刘备:刘景升镇守荆襄九郡,兵精粮足,宜与相约,共攻曹操。

袁绍:听着好像有那么几分意思。

刘备:不是几分,是十分。

袁绍:你很自信。

刘备:自信比自卑好。

袁绍:自信之人非寻常之人。

刘备:愿为明公效力。

袁绍答应了刘备为其效力。虽然他也明白,非常之人很可能有非常之谋,但袁绍最终还是无法抵挡来自刘备的那个致命理由——表是备同宗,备往说之,必无推阻。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麻辣摇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