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奇迹果然出现了。一个叫太史慈的年轻人在此时从城外拍马赶到,义不容辞地要做孔融的大救星。他武功高超,意志坚定,似乎是天造地设要拯救北海城于水火的那一个人。刹那间,糜竺的眼睛亮了。

因为他看到了希望。

北海的希望。徐州的希望。

起码混了个耳熟

太史慈确实牛逼。他一个人如入无人之境枪挑围城之敌,轻轻松松地入城见到了孔融。

但是,仅此而已。

因为围城之敌依旧在,太史慈的成功只是他一个人的成功。要驱走数万敌人,一杆枪是远远不够的。

一个人也是远远不够的。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是人多力量大,很多时候智比勇重要。

糜竺的眼睛暗淡下去了。

希望转瞬即逝。

不过,孔融的眼睛没有暗淡下去。他还是看到了希望。

不错,希望在太史慈身上。起码迄今为止,太史慈还是他的大救星——

孔融看上了太史慈的突围能力。

现在的北海已是铁桶一个,水泼不出,蚊子更飞不出。但是太史慈可以飞出。

他可以飞出北海去找一个人。

刘备。

孔融急需刘备的帮助。不仅是帮助他,也帮助陶谦。

不妨这么说,这样的时刻,孔融把刘备看作他最后的大救星。与此同时,太史慈也还是他的大救星。因为没有太史慈突出重围去找刘备报信的话,刘大救星怎么可能从天而降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孔融的救星有两个:刘备。太史慈。

现在,他就把宝押在此二人身上。

在平原,刘备一如既往地怀才不遇。

此前,每一次京城发生的重大行动或国事活动,刘备几乎都参加了。重在掺合嘛。应该说掺合的过程是爽的,也进一步提高了自己在权力圈的知名度。

不爽的是结果。结果只有一个。

从哪里来回哪里去。

平原,既是现如今刘备的起点,也是他的终点。

走出平原?走不出平原?快要人到中年的刘备首鼠两端,几乎要抓狂了。

太史慈就是在这样的时刻突出重围见到刘备的。

他眼中的刘备郁郁寡欢,优柔寡断,看上去很不男人。

太史慈不明白,孔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人生放在此人手里——太不靠谱了。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是堂堂北海太守的大救星呢?

刘备很快就不优柔寡断了。

因为太史慈接下来对他说的一句话。太史慈说,刘备刘大人啊,孔融先生是仰慕您是天下英雄,所以才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你,盼你前去一救。他为什么不找别人,不找那些更有实力的豪杰求援?一句话,全是你刘备刘大人的江湖名声在起作用啊……

太史慈的这番话毫无疑问让刘备动容了。

四个字。

江湖名声。

的确,对一个怀才不遇的人来说,江湖名声就是最好的安慰。

看来这么多年的掺合没有白掺合啊,起码在江湖上混了个耳熟。

但刘备还是不放心,不放心孔融的想法——他把身家性命都托付给我,凭什么呀?

基于如此这般的不放心,刘备小心翼翼地追问一句:“孔北海知世间有刘备耶?”

太史慈笑了。

笑得很温和。

因为他明白,对一个不自信的男人来说,是不能够在他面前笑得太放肆的。否则——

后果很严重。

刘备出发了。带着他的所有家当——三千兵马。

当然还有关羽、张飞。

三千PK数万,刘备不知道北海城该如何解围,就像他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该如何解围。

事实上他是在打一场没有胜算的战争。尽管在此之前,刘备同志打的每一场战争都是没有胜算的——玩的都是心跳,但这一回不一样。

这一回赌的不是实实在在的利益,赌的是他的江湖名声。

他是为自己的江湖名声而战。

没有人知道刘备这样做是不是意气用事,但刘备自己知道,不是。

还剩什么呢?现在的人生又能剩下什么呢?唯江湖名声而已。有江湖名声在,一切可以从头再来;没有江湖名声在,一切的奋斗都将失去价值。

刘备如此安慰自己。

很快地,刘备就知道自己赢了。

因为管亥死了,死于关羽的青龙刀下。

虽然管亥手下的数万人马依旧在围城,但刘备知道,他们已经不重要了——

因为,黄巾军们失去了管亥就失去了人生的凝聚力——没有凝聚力的人生必将是涣散的人生,从此以后,再没有人带着他们去冲锋陷阵,他们如何找到行动的目标呢?!

一群乌合之众而已。

在这群乌合之众面前,刘备的自信心开始一点点恢复起来。

首鼠两端

刘备破城了。

一般来说,刘备只要能够自信起来,那是无往而不胜的。

这一次他之所以能解北海之围,就是基于这一点。

孔融很敏锐地看到了刘备的自信心。

他感激这样的自信心。

也想利用这样的自信心。

当然准确地说,是糜竺想利用这样的自信心。因为他被孔融隆重推出了。

糜竺向刘备诉苦,北海现在没事了,徐州人民却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无人去拯救他们,苦啊……

刘备打着哈哈,是苦啊,苦啊。

不再有下言。

糜竺不好意思催促刘备拔刀相助,便把求助的目光投向孔融。孔融拔刀相助了。他搂住刘备的肩膀亲热地说,刘兄你可是汉室宗亲啊,这天下事就是你家的事。现如今曹操恃强凌弱,要乱了这天下,刘兄你管还是不管?

刘备明白了。

明白之后是不明白。

不错,他是汉室宗亲,可这天下事就是他家的事吗?他有家吗?远在长安的皇家跟他有什么屁关系呢?

再有,他为什么要解徐州之围?如果说解北海之围是为了所谓的江湖名声的话,解徐州之围可没人对他景仰之情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啊……

这些问题,刘备都没想明白。

但其实,刘备最没想明白的,是一个人——

曹操。

曾经,曹操对他刘备是欣赏有加的。

不仅对他欣赏有加,对关羽、张飞也欣赏有加。

所以在刘备眼里,曹操不仅是英雄,甚至是知音。

现如今,英雄一夜之间成魔鬼,知音说话间就要刀兵相见。刘备不能不踌躇。

踌躇于自己的两难选择,更踌躇于曹操的实力。几十万人马围住徐州,岂是公理、正义、良知等形而上的东西可以解围的?

毕竟,徐州之围不是北海之围,曹操也不是管亥啊。管亥可以死于关羽刀下,曹操能吗?最关键的问题是,关羽敢吗?温酒斩华雄时,曹操可是给过关羽机会的,关羽如此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他手中的青龙刀会砍向曹操的脑袋?!

刘备决定,不再趟这混水。

孔融却决意要拉刘备下水。

因为只有刘备也下水了,孔融的义举才显得郑重其事和富有价值。他甚至向刘备幽怨地说,刘兄啊,我和陶谦过去虽然有交情,但这次出兵,并非是为了哥们义气,而是为了天下大义。我一个非汉室宗亲都有这份心,难道刘兄就没有这份心?

刘备不好意思了。

他只能继续找托词。说自己心中当然是有天下大义的。只是手上兵不多,总不成用这区区三千兵去以卵击石吧?刘备提议,孔融兄拉上人马先走一步,他刘某人这就去公孙瓒那儿借兵,然后跟上。

孔融笑了。

这是睿智一笑。

因为他看穿了刘备的那一点心思。不过看穿归看穿,现在的形势是人心隔肚皮,人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小九九。刘备真要耍赖逃走的话,他又能如何呢?

虽然他孔融是决意要拉刘备下水的,但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能不能下水其实跟拉者无关,而与他本人有关。

心中有水,不下也在水中;心中无水,浑身湿透也无济于事。

孔融独自带着人马上路了,只把一个难题留给刘备,让他去首鼠两端。

因为他相信,刘备是注定要首鼠两端的。

不为别的,只因为他是刘备。

刘备果然首鼠两端了。

说实话,刘备首鼠两端并不奇怪,奇怪的是有朝一日他突然不首鼠两端——这样一来的话就不符合刘备为人处世的风格了。

刘备的一生,事实上就是首鼠两端间度过的。

只是这一次,他首鼠两端得实在无以复加。刘备原以为,他已下定决心,不怕牺牲,不再趟这混水的。可孔融一走,留下他孤独一人时,他的决心又动摇了。

这是致命的动摇。

是事关他底线的动摇。

也是对他过去为人处世历史的一次质疑。

如果这样的时刻他要去做刘跑跑,那以前参与的那些国事活动还有什么价值呢?他汉室宗亲的招牌不砸手中了吗?更要命的是,他的江湖名声难道不会变得臭不可闻?!

这是刘备一千个一万个不能答应的。

如此这般的一想,刘备似乎将孔融留下的难题想明白了——救不救徐州是态度问题,救不救得了徐州是能力问题。也许他的三千兵马会毁于一旦,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兵马毁尽可复来,只要他的江湖名声得以升级!

此时的刘备觉得,这才是他的绝佳收获……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小说在线阅读_第2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麻辣摇滚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最三国——一个乱世的欲望与宿命第2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