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连载(221)

应该说,开始李自成是不觉悟的。

李自成是个多疑的人,凡是看不惯的,或者是他认为有威胁的人,往往直接斩除,而且手段残忍,毫不留情。

由于杀戮太甚,好多地方百姓对李自成都抱有非常强烈的戒备心理,有些地方甚至直接和李自成对抗,可以说愿意跟着李自成混的,基本都是走投无路的饥民。

所以李自成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崇祯十三年(1640)李自成的部队被明朝总兵左良玉打败,只得转战河南一带,并且和当地的一只农民起义军合并,在河南李自成得到了两个重要的谋臣。

先是河南杞县的举人李信投奔李自成,并从此改名为李岩,仿佛这位英姿飒爽的李公子有着不可言说的过去。

关于李信的传奇故事,因史料记载不详,颇有争议,一般学者倾向于把他的经历看做传说,主要是认为它缺少过硬的史料支撑。

不过郭沫若先生对李信这个人物似乎有着独特的感情,并且始终认为李信还有一位漂亮而仗义的老婆红娘子。

据说李信是官宦出身,中过举人,因崇尚儒家治国理念,非常同情那些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为了赈济四处游散的饥民,他曾多次找杞县的知县大人理论,结果碰了壁。

可是这位李公子是个性情中人,他居然把家里的粮食拿了出来,接济那些饥民。如此一来仗义疏财的李公子顿时成了当地的红人。

老百姓中广泛流传这李公子的义举,说他可是大救星啊,乐善好施,人也长得帅。

据说一位跑江湖擅长绳技表演的美眉红娘子看上了李信,听说李信同情劳苦大众,便怂恿李信去干一桩大事——造反,而且愿意做李信的革命伴侣。

然而李信犹豫了。

因为他还没有完全觉悟,毕竟家里还有田产,吃穿不愁。就像那水浒中的卢俊义一样,还是地主阶级的身份。

不过这事儿不胫而走,传到了知县大人的耳朵里。

知县一听这还得了,分明是聚众谋反嘛,便逮捕了李信,不日就会送交京师法办。

红娘子听说李信被关进了监狱,便召集人马起义攻打杞县县城,杀掉了知县,救出了李信。李信就这样被逼上了梁山,于是投奔了李自成。

部队到达豫西卢氏县时,遇到了正值人生失意的牛金星。此时牛金星因得罪当地豪绅被革去了举人的头衔,下放到基层当差。

牛金星约生于1595年,因家族中一直有人府邸做官,所以牛金星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喜欢读书,据说天文地理都比较能懂,还通晓兵法,虽说没有谋到啥职位,可是牛金星却办起了学馆,日子过得还算平静。

自从被诬陷革去举人后,牛金星便成了完全的愤青。

经过李岩的举荐,牛金星加入到起义队伍中来,懂得一些兵法韬略的牛金星自然成了李自成的军师。

牛军师一加入队伍便迅速展开了调研工作,经过初步了解,他发现起义军整个队伍充满了匪气,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些仁义之师。

所以,牛军师立即向李自成建言:

“少刑杀,赈饥民,收人心。”

李自成一想这牛军师还真是那么回事儿,这话俺只是在脑子里打转,可就是想不明白。李自成毕竟是武夫,哪懂政治上这些门道,于是采纳了牛军师的建议。

连载(222)

可以说牛金星的组织建设是颇有成效的,他和李岩一道,给起义军重新定编制,明纲常,整肃军纪,把一群乌合之众打造成了一支相当有战斗力的正规化部队。

第二年,牛金星又给李自成举荐了一名军师,这人名叫宋献策。

宋献策也是读书人,长期在江湖上混。

他的业务就是问卜拆字,据说很有一套本事。

在李自成的心目中,宋先生就是一位活神仙,凡有军事行动,都要征求宋军师的意见。为了给起义军争取民心,宋献策和李岩担负起了全面的宣传统战工作。

不久,一句流行语很快在民间传开:

“十八子主神器。”

人们奔走呼告,说明朝气数已尽,十八子将顺应天命。

意思就是说姓李的将得天下。

老百姓们左右一瞧,哪个姓李的最有可能?

从当时情况看,非李自成莫属。

所以很多人纷纷加入了李自成的队伍。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很迷信这种拆字游戏,这种游戏之所以有神奇的力量,关键就是它很巧,冥冥中与神意相暗合,在科技尚未启蒙的古代,老百姓都相信这个。

提起李自成的宣传工作,还有一句大家都耳熟能详的口号:

“迎闯王,不纳粮!”

这口号几乎就成了当时小孩子们做游戏时的口头禅。

它逐渐还演化成了另一个民间版本:

“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

这还不算,譬如还有这样的童谣: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求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事实证明,这种宣传的奇效是不可低估的,你说它是煽动也好,忽悠也罢,可人家老百姓信了是事实,况且随着李自成的政权组织建设日益成熟,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代表了也维护了底层民众的利益。

所以,当李自成向北京推进的时候,能有破竹之势,并非得来容易。

可以说,没有牛金星抓组织工作,没有李岩和宋献策的鼓动宣传,李自成想要打进北京,下下辈子都做不到。

应该说,李自成开始还是抓住机会了。

不过这只是暂时的。

因为攻进北京以后,情况一复杂,李自成整个脑子就又开始乱了。

事实上,攻打北京的过程,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并不是说李闯王部队一到,明朝的官员一路开门投降,其中还有若干复杂的细节,譬如搞侦查啦,收买官府啦,通过地下渠道收集情报啦,只有这诸多环节安排妥当了,才会有进军的顺利。

明朝的腐败自不必说。

李自成的部队还没有进入河北,崇祯的朝政就已经紊乱了。

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初一,新年第一次上朝,崇祯起得很早,原本以为群臣今天会齐集大殿内,恭祝皇帝否极泰来万岁万岁的,结果只有锦衣卫的一个小厮来了,等到上班的钟声停了很久,还是没有人来。

崇祯很尴尬。

小厮说,皇上别急,估计大家没听到钟鼓声,应该把东西门都打开,继续鸣钟,大家听到了钟声,自然就来了。

没有办法,再试一试?

于是崇祯下令,给我拼命撞钟,门不要关闭。

还是没有人来(久之仍无至者)。

最后官员们听说皇上早就上朝了,又怕犯了渎视天颜罪,不知如何是好,都不敢从中门走,结果文官武官上班都错乱了。

有人说,朝班紊乱是典型的亡国征兆。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说说满清三百年——历史可以写得好看》小说在线阅读_第8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陈长江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说说满清三百年——历史可以写得好看第8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