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关于有没有开悟的问题说起来比较复杂。当然禅宗说的就简单多了。机缘巧合,然后啪的一下就悟了。从此以后就每天像神仙一样的逍遥自在。

如果以这个为标准,我没悟。如果说见诸法实像,不生不灭,解佛所说意,我还是有点心得的。

关于悟,或者解脱的说法很多。有一些是后来人的美好愿望。在佛(自己)说的里面有理解脱和事解脱。

明白了佛的意思。看到了世界的本像是理解脱。但是仍然会有余业。比如大家顶了我的帖子我还是很高兴的。如果明天就把我这帖子无缘无故的删了,我也不高兴。

这不是我的特例。前面我说过佛的几个大弟子,至少都是阿罗汉级别的人物。对佛法理解的很透彻了,但是仍然会有嗔、痴、贪、我慢。就像死灰还会复燃一样。理论上讲,了解了无我,就不会有嗔痴贪。因为没有我相,贪也没用。没有憎恶也就没有嗔恨。但是真正在境界当中时,仍然会有嗔痴贪。这就是理解脱了,但是还会被事绊倒。释迦的三藐三菩提境界不是容易达到的。

至于那些挨了顿打就悟道的僧人,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真的从此以后对境心不起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没有悟道……

另外,不能说靠读经能够悟道。毕竟宗教不是哲学。解脱仍然需要戒定慧的实践。但是如果不清楚佛教的宗旨、要义,那怎么戒、怎么定呢?

古印度沙门诸教中比佛教戒律更森严的有很多。释迦本人也因为不够苦行而受到外道的攻击。所以不知佛意怎么戒?为戒而戒?

很多人把定和瑜伽混淆。或者偏重于身心合一、保健身体。或者追求玄幻的体验。其实在原始佛教,也就是佛说的记录中,即使是以为修禅定者所说的《杂阿含》里面,也没有什么奇幻事情出现。佛说的禅定主要目仍然是为了体验离欲、离烦恼、寂灭的状态。这和佛法的教义是相契合的。所以说禅定仍然是方法,深解缘起,无我无我所的涅磐才是目的。古代大德修习禅定修得无量神经病果的也是有的。那叫禅病。定上瘾了搞得心智错乱。其实定只是要把心神集中,欲望收敛,真正要证的还是经里说的诸法实像。如果片面追求禅定,那才是造船上瘾不想过河了。

回事了穿衣去:

那个五灯会元的故事前面还有一半。是因为童子只学表象,而完全忽略了内涵。其实这个故事的一点重要意义是警醒那些片面的喜欢打机锋,玩悬念的人,机锋只是在了解佛法之后的某一种表达形式。而不学佛法空玩行为艺术是没有意义的。不过有意思的是,那个童子还是因为这个行为艺术就悟了。当然,禅宗总是简单的来个大彻大悟了事。这种简单的二分法倒是挺方便快捷。

你关于割人手指头对不对的问题应该这么说。先说值不值。对于真正出家修行求解脱的人而言,假如舍去一指得解脱还是值得的。因为生死流转是无尽的苦。而出家人为求解脱这种种苦难所舍弃的也不比一个手指头更少。但问题是能不能。是割了手指头就能悟道涅磐吗?当然从故事中来看,应该是师傅有法眼,看的出机缘。在最关键的一刻,给出了关键的一刀。童子就果然悟了。如果我妄加揣测说这不可能,那是不合适的。但我只能说在禅宗以前,包括释迦摩尼在内,没有把度人解脱玩儿的这么快,这么帅,这么潇洒有意境的。虽然我说了禅宗一些坏话,其实我不反对禅宗。只不过他们有时候在艺术化,美学化方面功夫下的太足了。以至于搞得好多人都去玩儿潇洒,把正经事儿倒是给耽误了。

说点和佛教无关的。你可能认为无论值不值,不由分说就把童子手指头剁了,完全没有参考童子的意见。人家还不一定乐意呢。那个时候对于这些基本人quan的意识没现在这么明确。当时中国是家长制的。人虽出家,观念也是一样的。就像家里儿子嗜赌如命,家产败尽。老爸一怒之下把儿子手剁了,村里人也不会说什么。说这是为了儿子好。

这种观念好不好的也不一定。根据人quan的观点,割手指头肯定不对。但反过来,假如在那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割了手指头童子真的一定能悟的话,如果当断不断可能也是耽误了孩子一辈子。(就像中国家长逼孩子学习一样。按照西方观点不应该逼。而且后果是立刻显现的。孩子被压抑,类似于童子断指。但是不逼的话就有耽误孩子一辈子的风险。我是说风险。不读书的孩子也可以有出息。童子错过了时机,以后还有机会。但是这些都是概率比较小的。而我的同辈人中已经有后悔当初没有好好学习的人了。另外真正有机缘悟道的人也没有几个。)所以搞专zhi还是搞民zhu也要结合当时社会的观念来看。孰优孰劣也不太好说。

嗯,我又扯偏了……

回答另一个问题。我对于禅宗的思想脉络还没有一个认真的研究,随便评论可能不是太合适。既然问到了,我就简单说说,可能有偏颇。

所谓戒定慧,慧是贯穿始终的。在信之前,就应该有选择。通过了解佛法,而生慧。对于佛法有整体的认识。由此生信心,发愿学佛。在慧的指导下,经过戒定的修行,最后能够真实实现体验到慧的圆满。

就像是接触到了很多的主义。最后我发现马列主义是最好的。于是就坚定不移的开始实践。时间过程中还是要以马列主义理论为指导,再结合思想、理论、代表、和谐,最后实现了GC主义社会。从慧到慧。认识、信、行、证道。当然社会发展和学佛还是有区别的,我只是打个比方。

禅宗从六祖坛经中是可以找到很多佛教渊源的。空的思想、第一义不可说的思想,佛性的思想等等,也包括著名的不住文字。不住文字本身是对的,就像龙树所说,第一义谛是“心行言语断,寂灭如涅磐。”但是龙树还说了,“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谛,不得第一义谛,则不得涅槃。”

另外,不执着于文字不等于把书都扔了。就像前面说的德山宣鉴烧书、骂佛。(当然那是他自己的著作。如果不满意烧了也就烧了。比如过几年我要是长进了,发现这个帖子错误百出,可能也给删了呢。)不执着于文字不是说,不明白的意思不该研究。只是第一,不要在没有必要的问题上多纠缠。比如小乘佛教就把一些佛说的东西扩展的纷繁复杂。搞得重点都不突出了。第二要知道佛说也是为假说。是为度人解脱而强作言语。就像治病虚了补,实了泻。是药三分毒。开了药是治病用的。别吃了两副药有了好转,就迷上吃药了。佛说就是筏喻。佛给你船让你度过彼岸。度过了就没用了,别老背着满街跑。

结果是人们听说不执着于文字就不要文字了。佛经不看了,自己悟。谁看佛经就笑话谁执着于文字。其实不是别人执着于文字,而是自己执着于“不执着于文字”。佛说给你条船,度过河就没用了。没说让你把船烧了自己游过去。

我不敢于随便批评禅宗,但是却感觉比较怪异。因为所谓顿悟的公案故事里和尚都不研究佛法,即使是研究了也是作为反面典型出现。坐禅入定是六祖已经批判过的了。和尚们过着魏晋名士一样的生活,说一些云里雾里的话。有真明白的,有装明白的。有原创的伸手指头,有山寨的伸手指头,有被暴力执法的伸手指头。但故事的结尾终归是一句大彻大悟。具体悟到了什么,悟到了什么程度,不得而知。故事里面的艺术和风情是很重要的。如果刨根问底的问一句,您真是悟到了涅磐解脱的境地吗?或者说,您悟的东西和佛教是一回事吗?您是的了无上菩提了,还只是自以为明白了?那肯定有人说我是没禅趣了。说白了就是不解风情,破坏气氛。

模模糊糊的东西没什么可批评的。他将了个故事,说学一辈子佛白忙活,挨了顿打,就突然悟了,然后故事就讲完了。他说悟了,那也就是悟了吧。人家除了个‘悟’就没提供别的信息。涅磐解脱,离却生死是悟;心结打开,豁然开朗也是悟。但豁然开朗以后是不是过两天又糊涂了呢?比如有人想了几十年没想通的东西,看了我的帖子,一下子全明白了。感觉豁然开朗,神清气爽,欣喜异常。那就是涅磐吗?兄弟,路还长着呢……

再强调一下,为了不招来不必要的骂名。我不是反对禅宗。相反,禅宗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而且禅宗也是中国生命力最旺盛的佛教宗派。另外,我也不是说禅宗的和尚都没悟道。而只是想澄清一下,不要片面的跟着机锋跑。说实在的,打机锋,玩儿艺术比读佛经有意思多了。但那要看您想要干什么了。佛教对目的是涅磐,持戒、入定、研习佛法,包括打机锋,玩儿艺术都是手段。您要是把佛法扔了,一门心思只顾打机锋,跟执着文字是一回事。还是抱着船满街跑。

深入浅出说『心经』》小说在线阅读_第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释戒悲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入浅出说『心经』第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