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话题又扯远了。说回涅磐的本意就是不生。但这个不生不是说你从来没有从娘胎里生出来。也不是讨论你会不会以后再一次生出来。而是基于缘起无自性。由缘起无自性就可以把三法印穿在一起,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由于万物随缘而起,相待而生,不能自己决定自己,所以没有实在的自性可得。自性分为两种“我性”、“法性”。我性是指有一个不随缘起而能自己决定自己的实我自性。法性的法指客观物体。法性就是在物质世界每一个物体都有一个实在常住的自性。如杯子有杯子性,海浪有海浪性。

证得常住法性不可得就是说明诸行无常,证得我性不可得就是诸法无我。《大智度论》卷二十二说:“有为法无常,念念生灭故,皆属因缘无有自在;无有自在故无我;无常无我无相故心不着,无相不着故即是寂灭涅磐。”由于生灭的本体“我”、“法”都无自性可得所以生灭本身也无自性可得。也就是虽然在因缘当中看到有生有灭,但是生不是实有自性的生,灭不是实有自性的灭。由于“能生”(五蕴)和“所生”(我或法)都自性不可得,所以本就无生。无生就是涅磐。由于不生,所以不灭。离开生灭不住的相,背后就是不生不灭的寂灭本质。就像潮起潮落,看似有潮的生灭,但并无实有自性的潮生灭。反观水本身仍然是空寂。

经过了复杂的说明,我们终于证得了诸法不生不灭。(如果还不太懂,透露一下,在无老死,亦无老死尽那里我还要再说一下,敬请期待。)于是我们骄傲地说:哥参透的不是生死,是寂寞。

(课后题,如果诸法无自性所以不生不灭就是涅磐。那涅磐实有自性吗?真的有一个大彻大悟的行为叫做涅磐吗?证得不生不灭和没证得不生不灭的区别是什么?以上三道题任选一道。写成一篇不少于1万字的论文作为跟贴。谢谢!)

我们费尽千辛万苦,终于证明出来了诸法不生不灭。当然了,我也不知道我说明白了没有。就当明白了吧。然后说不垢不净。

以世俗谛来说干净和不干净其实是相互对应的,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垢和净。如果我们较真一点的话请问什么叫脏呢?手上沾了土,手就脏了。也就是一种东西上面粘上了被人们认为不应该沾上的东西。

首先从量上讲,垢和净没有绝对的区分。手上有土是脏,洗完了手还有细菌呢,脏不?细菌死了还有其他微粒呢,各种微观粒子还有呢。如果要定义起来的话是不是手上有了“不是手”的东西就是脏呢?那手上不可能完全没有那些没有被定义为“手”的东西。即使有的话,手上脱落的死细胞还算不算手呢?就像古人说脑袋上有很多头发肯定不是秃子。拔掉一根呢?也不是。两根呢?也不是。那全拔光了呢?当然了,如果这种较真有人可能认为近似于诡辩论了。如果您认为没有意义,就当没看见好了。

其次从质上说,如果我用手抓蛋糕,人家会说我很脏,因为我的手污染了蛋糕。相反,如果有人把蛋糕拍到我的脸上,我也很脏,因为蛋糕污染了我的脸。那么我和蛋糕到底谁比较干净一点呢?所谓的脏不过是两种东西接触到了一起。当我强调蛋糕上不应该出现我的表皮细胞和其他物质的时候,我说手弄脏了蛋糕。当我强调我脸上不应该出现奶油和巧克力脆皮的时候,我说蛋糕弄脏了我的脸。垢和净的确切标准在哪呢?我只能说,没有标准,仁者心动而已。

介绍完了以上高论,假如您信了,我不得不遗憾的告诉您,上面的说法只是我自己的发挥。虽然我认为是有道理的,但是佛家讲经一般不从这个角度切入。因为干净和脏毕竟没有太大的佛学意义,只不过是一个辩证法而已。如果用比较佛学一点的说法可以把垢理解成为杂染,把净理解成为清净。这样看着就有意境多了。

这个染字一出,可说的就多了。染是烦恼。贪嗔痴都是染。用血汗钱买股票套了是因为你贪。天天被老婆数落,实在忍不了割肉了是因为你嗔。又买了一只垃圾股,结果原来的股票反弹了,是因为你痴。当然这是开个玩笑。

如果真的说染,就要说一个谁染谁的问题。“谁染谁”主谓宾。分别证明这三个元素都是缘起而又无自性的。那这个染肯定就是空了。那两个谁都是名词,肯定不是法就是我。前面已经证明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也就是法性空,我也性空。所以染者和被染者,或者说能染和所染都是空。

那染呢?任何一个动作都要有施加者和承受者。不可能离开这两者而凭空出现一个染的动作。所以既然染者和被染者都非实有,这个染也一定非实有自性。三者都不可得我们就可以说“诸法不垢不净”了。

是不是有一点绕呢?相信我,这套方法是从印度人那里学来的。我的说法已经比他们说的好理解多了。为什么三论宗和法相宗早早的就消失了呢?中国人听着嫌烦。中国人喜欢“悟”。印度人喜欢“证”。

这个染字却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很严肃的话题。很严肃很严肃的哦~就是慧能的那句著名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惹尘埃就是染。如果直接理解的话就是说:因为物是不存在的,所以尘埃不能落在物上。如果把他当成是比喻的话就是说:我相不存,所以一切尘劳无法蒙蔽我。关键在于这个无是自性无还是实无。

如果做实无来解释,那大师就是睁眼说瞎话了。明明有东西你怎么能说没有呢?如果能惹尘埃的物都没有的话那尘埃到底有没有呢?总不能说尘埃是实际存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吧?这样就落入了所谓的恶趣空。也就是著实空。把空看成没有。如果你说街上的大卡车是实际的空,大可以去马路上躺躺看。

如果理解为自性空则是说物虽有,但是却非自性实有。都是五蕴和合而成的假有。用《金刚经》里的说法就是“所谓明镜台,即非明镜台,是名明镜台”。“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但为什么偈子中只说无一物,却不说无尘埃呢?也许我们可以理解成为了偈子的工整,并且能和大师兄的针锋相对才这么写。

至于这里的空到底说的是恶趣空还是自性空,估计是很难看的出来了。因为禅宗崇尚不立文字,不太喜欢解释自己的著作——其实连著作都不想有。而且慧能还算是比较传统,说话比较朴实的。以后的禅师越来越对行为艺术比较感兴趣。说理的事情就放在一边了。

慧能的这个偈子到底是深得诸法空相,还是执着于恶趣空,我们很难区分。事实上考古发现了更加古老的敦煌本《坛经》。里面慧能的这个偈子是两个而不是一个。学界普遍认为这个版本更加接近于慧能的愿意。

其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

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其二:“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

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

这两个偈子里都没有涉及到“本来无一物”这句比较可疑的话。从这两个偈子来看,显然慧能和神秀一样,都是佛性论者。对于这个佛性论我不想发表过多的看法。这个“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表现出来的是佛性清净自照,尘埃本无自性可得。相比神秀那个认为实有尘埃需要拂拭的偈子,就要高出很多了。因为这个偈子体现了当下即是清净,尘世就是净土。没有尘埃染与净的妄加分辨,就不会在离开世间妄图另寻清净了。

“明镜本清净,何处惹尘埃。”也表达了同样的道理,虽然说净也是假名,只为破垢。为了证明染不可得。实际上染不可得,垢不可得,净一样不可得。不是说无尘埃就是清净,而是不垢不净的寂灭无分别。

1、心是如何照见的呢?

深入浅出说『心经』》小说在线阅读_第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释戒悲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深入浅出说『心经』第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