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特殊砝码

在狄仁杰与武则天谈话后不久,一个特殊的砝码出现了。

这个特殊砝码就是正当宠的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他俩也站到了武则天儿子这一端。

两位面首在武则天面前面陈了传位给儿子的诸多好处,并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坚定的支持武旦和李显,这让武则天感到有些意外,什么风让他俩转向了李旦和李显呢?

武则天仔细想了一下,以张易之和张昌宗的智商是说不出这些话的,他们的背后一定藏着一个人,这个人应该就是吉顼。

吉顼就是那位力主处死来俊臣的明堂尉,此时他已经进入张易之和张昌宗领衔的控鹤府,与张易之兄弟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吉顼这个人是非常复杂的,相比于狄仁杰的“好官好人”,吉顼这个人则一分为二,他是一个好官,但不是一个好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有的时候他不择手段。

在酷吏横行的时代,吉顼也不是省油的灯,在《旧唐书》中,他的名字与来俊臣等人并列,被编进到酷吏传中。他曾经协助武懿宗审案,一下子牵连出三十六家无辜的官员,这笔血债最终记在了武懿宗的头上,而吉顼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

尽管做人要打一些折扣,但是吉顼这个人大事不糊涂,他知道“立子还是立侄”关系到王朝的传承问题,因为他在心里暗做计划,而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就是他计划中的关键环节。

在一次三人的宴会中,吉顼的脸色突然沉了下来,话语也沉重了许多,对他张易之和张昌宗说道:“你们兄弟现在恩宠到了极点,可是却并非因为品德或者功业取得,天下人对你们恨之入骨,咬牙切齿的人多了,你们没有大功于天下,将来如何保全自身呢?”

吉顼的话深深刺痛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其实两个人在心中也有这样的担忧,尽管现在恩宠无边,但是女皇年龄已高,早有一天会驾鹤西去的,到那个时候,兄弟俩又盖怎么办呢?

他们想过很多次,也没有想到办法,现在吉顼把话挑明了,两人倒想向吉顼讨个计策。

依你之见,我们兄弟俩该怎么办呢?

吉顼回应道:“天下没有忘记李唐王朝的恩德,一直在思念庐陵王。皇上现在年龄已经很大了,江山社稷早晚要托付出去,而武氏诸王都不是女皇中意的。你们兄弟俩何不劝皇上指定庐陵王接班,以满足天下苍生的愿望。如此,不但能免祸,而且还能长保富贵。”

吉顼的话深深打动了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于是便有了武则天面前张氏兄弟拥立庐陵王李显的一幕。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武则天心中的天平再也无法保持平衡了,狄仁杰把票投给了李显,张易之和张昌宗把票投给了李显,吉顼同样也把票投给了李显,而他们的背后,还隐藏着众多支持李显的人。

想到这里,武则天不禁叹息一声,如果自己的侄子们成器,能够堵上天下人的嘴,或许就没有太多的非议。而现在,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侄子在朝中的口碑都不好,即使自己想立,也挡不住天下人的汹汹之口。

而如果立儿子,自己这些年又算什么呢?

武则天的心情复杂到了极点,纠结到了极点,自己追求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已经成为前无古人的女皇,到头来却发现,所谓女皇,居然有这么多烦恼。

好吧,还是尊重民意吧,既然这么多人属意李显,还是把机会留给李显吧。

归来

公元698年三月九日,庐陵王李显的命运发生了转机。

在这一天,武则天对外宣称,庐陵王病了,特恩准回京医治,随后派出使节,前往房州迎接庐陵王李显回京。

等这一天,李显已经等了十四年了。

十四年前被废黜时,李显28岁,现在重新回京,他已经是42岁的中年人了,人生中最宝贵的14年,便是在房州有限的天地里,无情的被磨尽了。

其实从李显的一生来看,他并不适合当皇帝,他适合当一个平安王爷,就是不适合当君临天下的皇帝。

原本,李显也并没有野心,在24岁之前,他根本没有想过自己能当皇帝。

李显出生于显庆元年十一月,在这一年的正月,他的大哥李弘已经被立为太子,从他记事起,他就知道,太子就是日后的皇帝,而他将是皇帝的弟弟,一个平安王爷而已。

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大哥李弘死了,二哥李贤成为新的太子,到这个时候,李显依然不认为自己能当皇帝,因为这时二哥李贤受到了交口称赞,二哥必定是日后的皇帝。

然而令李显没有想到的是,天有不测风云,二哥李贤居然被认定为“谋反”,太子之位便这样传给了他。

都说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头脑,其实,对于太子之位,李显并无准备,终其一生,他都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一个品质不坏,但是却没有多大追求的人,这样的人可以做一个好人,可以做一个平安王爷,就是做不了一个合格的皇帝。

幸福的时光转瞬即逝,24岁的李显成为太子,27岁的他成为李唐王朝的皇帝,然而在皇帝的宝座上屁股还没有坐热,结果就被母亲从皇帝之位上赶了下来,被赶下来时,距离他登基称帝还不到两个月。

接下来便是体会人生的巨大落差,他一下从人生的巅峰摔倒最低谷,尽管他还有一个庐陵王的头衔,然而那个头衔只不过是一个遮羞布,他这个被废黜的皇帝,比囚犯好不了多少。

十四年的大好时光就这样无情的逝去,就算他原本还一点雄心壮志,现在已经都磨没了,此时的他一切已经认命,既然母亲让自己回京,那就听从她的安排,至于下一步会如何,只能走哪说哪,随遇而安了。

公元698年三月二十八日,李显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洛阳,随后进入母亲武则天的寝宫,被藏在寝宫的帐后。

他在帐后听见一个官员进来与母亲谈话,谈话的内容是关于自己的。

来谈话的官员是狄仁杰,此时他还不知道李显已经回到洛阳,他还在为李显求情,恳请武则天在李显回来之后正式确定李显接班人的位置。说到动情处,狄仁杰声泪如下,他既是为李显14年的遭遇感慨,也是在为李氏皇族力争。

说到最后,武则天也有些伤感,她走到帐子外面,把帐子一掀,对狄仁杰说道:还卿储君!

李显从帐子里面走了出来,狄仁杰的眼泪再一次流了下来。

狄仁杰快步走上前去,行了君臣之礼,嘴里不断的向李显祝贺,而李显在听闻刚才那一幕后,内心也感动不已,自己能有今天,便是拜狄仁杰这样的忠臣所赐。

几天后,狄仁杰给武则天上了一道奏疏:太子还宫,而百姓还不知道,这样不妥,应该让百姓知道太子还宫的消息。

武则天随即准奏,让李显回到洛阳的南门外,以隆重的礼仪,迎接回宫,这样天下人都知道了,庐陵王回来了,而且是以隆重礼仪迎接回来的。

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小说在线阅读_第7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曲昌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第7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