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问题出在五名使节身上。

原来这五名使节不是同一时间到达东突厥,而是阴差阳错的分成了两拨,第一拨三人,第二拨两人。

东突厥可汗阿史那默啜会见第一拨使节时答应了联合出兵,而就在这时,第二拨的两个人到了,他们的姗姗来迟让阿史那默啜非常恼火,一声令下,推出去斩了。

眼看脑袋不保,两个使节大声呼喊了起来:请让我们说几句话,再死不迟。

阿史那默啜喝退了手下,然后冲着两人说道:“说吧!”

两个使节话一出口,阿史那默啜的眼睛亮了。

两个使节说:“现在契丹的大本营防守空虚,很容易击破,你不妨出兵进行攻击,收获必定比联合出兵进攻周朝大的多。”

古往今来,开门迎敌的家贼破坏力是最大的。

事情至此,峰回路转,阿史那默啜随即改变主意,不再联合出兵,而是火速出兵攻打契丹大本营。在出兵之前,他还顺手把先到达的三位使节斩了,转而将后来的两位奉为上宾。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此言不虚。

戏剧性的一幕就此发生,原定的盟友袭击了契丹的大本营,再次抢光了契丹叛军所有的家当,这一次契丹叛军再也坚持不住了。

此时,周朝的部队已经与契丹叛军再次正面遭遇,而契丹的叛军已经军心涣散,雪上加霜的是,原本一起出征的奚部落这时也反水了,他们直接从侧面向契丹军队发动了攻击。

契丹叛军就此兵败如山倒,领头的孙万荣最终被自己的家奴杀死,他和李尽忠领导的叛乱就此告一段落。

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契丹大规模的叛乱结束了,小规模的叛乱却还在继续,如果处理不得当,小叛乱很有可能演变为大叛乱。

这时,狄仁杰提出一个建议:重用契丹降将。

这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同时也是很冒险的想法,一旦契丹降将再反叛呢?

对此,狄仁杰力排众议:“他们能为旧主效力,也就能为新主效力,只要我们安抚得当,就一定能为我所用。”

这时旁边有人提醒他:“这样做可是为自己埋隐患啊。”

狄仁杰却平静地回应道:“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用管对我自己是否有害了。”

在狄仁杰的坚持下,契丹降将李楷固和骆务整得到重用,李楷固被委任为左玉钤卫将军,骆务整为右武威卫将军,而原本他俩是要被处死的,因为他们投降太晚了。

辛亏他们遇到了狄仁杰。

不久李楷固和骆务整用行动回报了狄仁杰的信任,他们率军迅速平定了契丹部落的所有叛乱。

数月后,李楷固、骆务整和狄仁杰一同出现在三阳宫的含枢殿上,李楷固因为战功得到了武则天的封赏,这个原本要处死的契丹降将被晋升为左玉钤卫大将军(从三品,副部级),封燕国公,赐姓武,其实这一切都是源于狄仁杰。

此时的李楷固在心中感激着狄仁杰,而同时还有一个人对狄仁杰充满了感激,这个人就是武则天。

在随后的宴会上,武则天冲狄仁杰举起了酒杯:这一切都是你的功劳。

令人没有想到的是,狄仁杰却回应道:“这都是陛下的声威和将士的功劳,我哪有什么功劳。”

所有赏赐一概推辞不受,功劳全推给了武则天和其他将士。

老子说,夫不争,天下莫与争,狄仁杰读懂了,也做到了。

金玉良言

公元697年闰十月二十七日,狄仁杰由幽州总管升任鸾台侍郎(副监督长),正是在鸾台侍郎的任上,他为李唐王朝的光复埋下了关键的伏笔。

在这个时候,关于武则天接班人的争夺已经进入到白热化,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在多方活动,他们都想成为武则天的接班人,不过在各自藏有私心的同时,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先搞掉武旦。

两个人不断派人去游说武则天,核心的话题只有一个:古往今来,还有没有让不同姓的人继承大统的。

言下之意,武旦原本姓李,跟武则天是两姓,而武承嗣和武三思却是一笔写不出两个武字,他们比武旦更有继承大统的资格。

武则天再次陷入到犹豫之中,她不知该如何抉择。

不久之后,武则天与鸾台侍郎狄仁杰有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对于李唐光复至关重要。

狄仁杰对武则天说:“太宗皇帝栉风沐雨,冒着刀林箭雨平定了天下,然后将天下传给了子孙。先帝将两个儿子又托付给了陛下,现在陛下想把天下传给外姓,这恐怕不是天意。陛下比较一下,姑姑与侄子,母亲与儿子,到底哪一个更亲?陛下立子,离开人世后会配享太庙,代代相传,直至永远。如果立侄,臣没有听说过哪个皇帝把姑姑的牌位放进太庙。”

狄仁杰话说到这个份上,立子还是立侄,明眼人都知道。

然而武则天还是有些不甘心,她还在犹豫,她想暂时回避这个话题,便对狄仁杰说:“这是朕的家事,你就不用干预了。”

这句话正中狄仁杰的下怀,他等得就是这句话。

狄仁杰接过话头,说道:“君临天下的王者四海为家,四海之内都是陛下的奴仆和奴婢,哪一件不是陛下的家事?陛下为元首,臣为肱骨,就如同一体,况且臣既然位居宰相之位,难道不应该参与这些事情吗?”

国家,国家,对于皇帝而言,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家国已经一体,武则天还想用家事来搪塞狄仁杰,显然已经应付不过去。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照出每个人的真实面目,在皇帝家事这个问题上,狄仁杰与当年的托孤重臣李世勣便是高下立分。

李世勣在武则天立后的问题上说了一句话:此乃陛下家事;

而狄仁杰则在武则天传位的问题上说了另外一句话:皇帝没有家事。

一个为私,一个为公,由此可见,李世勣尽管被称为千古名将,然而跟狄仁杰相比,私心还是重了许多。

不久之后,狄仁杰跟武则天又有了一次谈话,这次谈话效果更加明显。

这一天,武则天跟狄仁杰说起了自己的一个梦,在梦里,武则天看到了一直鹦鹉,可是这只鹦鹉的两只翅膀都断了,这个梦有什么含义呢?

狄仁杰随即接过了话头,他把这个梦又扯到了传位的话题上。

“鹦鹉,武也,象征着陛下的姓,两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陛下重新起用两个儿子,那么两个翅膀就重新振作了起来。”狄仁杰话中有话的说道。

闻听此言,武则天的心中为之一振。

这次谈话记载于《资治通鉴》之中,而在《新唐书》中,则有另外一个版本:

武则天说:“我最近做梦,打双陆(唐朝的一种纸牌玩法)总是赢不了,这个梦象征着什么?”

狄仁杰回应道:“这说明眼下陛下无子,如果起用两个儿子,那么打双陆就一定会赢了。”

两个版本都是狄仁杰解梦,而在解梦的同时却在做着讽谏的事,主题都是一个:把皇位传给儿子。

就这样,几番谈话下来,武则天心中的天平渐渐向儿子倾斜,如果再在这架天平上加一个砝码,儿子这一端就会彻底胜出。

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小说在线阅读_第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曲昌春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第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