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二、 明清之间的和议

主张与满清和议的人,都有一种非常乐观的想象。

他们都认为:如果与满清达成和议,那满清就不会再进攻自己了;如果与满清达成和议,那每年用于北部边防的费用就会大幅度的减少。

但这种想象,通常只是一厢情愿的。

六国都积极与秦国和议,但结果呢?秦国东下的步伐从未停止过。

赵构一直都想与金国和议,但结果呢?金国南下的步伐却从未停止过。更主要的问题是,即使与金国达成和议,这和议就真的可靠吗?显然是一点也不可靠。

事实上,宋金第一和议墨迹未干,金国的铁骑就已再一次大举南下了。如果不是南宋诸路大将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那金国真会再一次与南宋和议吗?显然是不会的。如果不是南宋诸路大将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那南宋就是与金国再次达成了和议,这区区一纸和议就能阻止金国南下的步伐吗?显然也是不会的。

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做为后盾,所谓的和议那不过是抱薪救火罢了。因为和议,都是主动把众多经济、政治、军事资源拱手让给侵略者罢了,问题是这种做法只会增强侵略者的实力,使他下一步的侵略更加有力量罢了。这种例子,在历史上多的去了。

许多人说,因为南宋和议受到历史非议,所以大家才去反对和议。泪痕以为支持和议者也真敢信口开河。

南宋的和议,显然是一次成功的和议;因为和议之后,宋金之间确实得到了长久的和平。

而历史上和议墨迹未干,敌人大军就再次侵犯边境的事有多少呢?

人们反对和议,竟然只是害怕重蹈南宋和议的复辙;泪痕以为倾向和议的人也真敢信口开河!如果有心和议的皇帝、大臣敢说和议之后就能实现北部边防长久的和平(就象宋金和议后一样),那谁还敢没完没了的反对和议呢?

问题是:他们都也知道,以明帝国丧失野战能力的军队,就凭一纸和议就让敌驻马长城以北,那纯粹是一厢情愿的想象罢了。

南宋有张、韩、岳、吴、刘、杨等强悍的军队,所以金国愿意与南宋和议;如果南宋将领也就袁崇焕等将领的水平,金国肯定不会真心与南宋和议的。

明帝国最强大的军队(关宁军队)面对敌人进攻,主力军队也是连个城门都不敢出,让敌人一再率军深入长城饱掠而去,却是一筹莫展。如果南宋各路大将领,也就明末将领那种水平。那赵构、秦桧就是再想与金国议和,金国也会懒得与他和议;即使勉强与他和议了,也不过是借机勒索南宋一大笔银子,但这和议能维持多久,最乐观的人也不敢做什么好的估算。

丧失野战能力的军队,加上一纸和议;真能与敌人实现所谓的和平?显然,这是最积极支持和议的人也不敢保证的!

黄道周反对和议时说了:且不说我们根本不应该与满清和议,就是想与满清和议,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这和约能不能达成都是个问题;就算和议能达成了,但这和议真能长久有效?就算能达成了、就算能长久的有效,我们用于北部的军费、军队就能用于剿寇吗?[注1]

明帝国与满清达成和议,对自己有什么利益呢?显然什么利益也没有。

明帝国只不过是花了一大笔银子,以后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银子,向敌人买回了一张废纸罢了。这一纸和议到底能不能起到人们所期望的价值,显然是谁也没有信心的。

反对和议者,显然也是主要是基于利害关系反对和议的。

这和议,到底有多大的用处呢?

黄道周问皇帝了:我们能因为这和议,就可以削减北部边防的军费、军队吗?

皇帝根本不敢对此做出肯定回答的。

积极支持和议的杨嗣昌,也不敢对此做一个肯定的回答。

因为一纸和议,只是一纸和议;如果失去了利害、力量的基础,这一纸和议,只是一张废纸罢了。

即使明帝国花费大笔白银买回这一纸和议,但以明帝国军队的野战能力,谁又敢保证满清从此不再进攻明帝国呢?

有心和议的皇帝自然不敢做这种保证、积极支持和议的杨嗣昌自然也不敢做这种保证。既然如此,一年花费几十万两银子签订的和议,能有多大的意义呢?

这才是普遍的人,敢于大肆反对和议的主要原因!如果皇帝敢对黄道周之类的反驳,大声给一个肯定的答案,那反对和议的人自然没有底气了。

和议是需要基础的;想与敌人达成和议,必须得用事实向敌人证明:你进攻我,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却不会获得什么实际利益的。

失去这种基础,所谓的和议,永远不过是废纸一张。明帝国让敌人一再的、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深入长城、轻而易举的抢劫完之后再撤走;就凭这种实力想与敌人达成和议,那羊也可以用和议与狼达成和平了。

和议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那不是一个政府愿意不愿意的问题,而是实力的问题。

宋金能达成和议,那是因为南宋当时军事力量空前强盛。南宋如果没有张、韩、岳、吴、刘、杨等大军的强盛,靠什么与金国达成和议呢?泪痕虽然不相信南宋有直捣黄龙的实力,但泪痕相信如果金国主动进攻南宋,肯定会损失惨重而所得甚少的。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