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三、袁崇焕之死

袁崇焕之死,主要是死在军事的失败之上。

如果不是明帝国在军事上一败再败,最终超越了皇帝所能承受的底限,袁崇焕根本用不着死!

袁崇焕并不需要死。只要他能把满清挡在长城之外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什么五年平辽。但很不幸,敌人却深入长城了。

再退而求其次,袁崇焕只要能把满清挡在蓟门之外,那他也用不着死了。但很不幸,敌人竟然越过蓟门直逼北京城下了。

再退而求其次,袁崇焕只要能尽快把满清赶离北京附近,那他也用不着死了。但很不幸,敌人就是长久的在北京城附近耀武扬威。

在这种背景下,明帝国军事上的失败终于超越了皇帝所能承受的底限。

我们常说袁崇焕死于皇太极的反间计,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能深入长城,那所谓的反间计如何起作用呢?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能越过蓟门一线,那所谓的反间计又如何起作用呢?问题是:如果皇太极不能长久的在北京城耀武扬威,那所谓的反间计又如何起作用呢?

换而言之,不要说皇太极的反间计本身就是子虚乌有的;即使真存在什么什么皇太极的反间计,这反间计也是建立皇太极把明帝国军队打得一筹莫展之际,才能发生作用。

问题是,在袁崇焕受帝国空前重用之际,明帝国面对满清的进攻就已失败到如此地步;那袁崇焕活着与否,真对帝国能有什么了不起的影响吗?

明帝国以关宁为中心的军队大册就有十五万[注1];明帝国在长城一线在册兵力有五十万[注1];如果加上以北京城为中心的军队,明帝国当时在北方的在册总兵力足足有七八十万。

而满清当时的总兵力呢?也就十万左右。在万历末年时,满清共有二百个牛录,总兵力大约六万左右;在崇祯初年增到二百五十个牛录,总兵力也就七八万左右;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争论,我们权且把这个数字增加到十万左右!

就是在双方这种兵力对比情况下,满清军队深入长城、越过蓟门、长久的耀武扬威于北京城下。

皇太极真的忌殚袁崇焕吗?显然不是的。

如果不忌殚袁崇焕,就是指皇太极必须得按袁崇焕设计好的方法打仗,那皇太极的确是忌殚袁崇焕的。

问题是,皇太极为什么非得按袁崇焕设计好的方法去打仗呢?

袁崇焕坐镇宁锦拥兵十五万,皇太极如果真的忌殚袁崇焕就敢率军深入长城?如果袁崇焕率军直捣他老窝怎么办呢?皇太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把明帝国军队渺翻了,明帝国军队早已丧失了这种野战能力;快速、机动的集结兵力选定目标全力攻击,这只是满清军队的专利,明帝国军队哪还有这种能力呢。

袁崇焕拥兵十五万、临时又节制十多万友军;皇太极如果真的忌殚袁崇焕,就敢率军越过蓟门一线直逼北京城?他不怕袁崇焕对他来个关门打狗吗?皇太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把明帝国军队渺翻了,一个丧失了野战能力的军队就意味着只有被动挨打了;明帝国军队现在除了能保证有限的几座城池安全外,其余地区就得任由满清军队出入、攻击;当然更不具备重创满清的能力了。

袁崇焕拥兵十五万(这些军队随时可能会赶到主战场)、临时节制十多万军队;皇太检如果真的忌殚袁崇焕,就敢长久的驻军北京城附近不撤军?他不怕一时不慎全军覆灭吗?皇太极敢这样做,是因为他早已把明帝国军队渺翻了,明帝国军队守个城还勉强可以,如果让他们主动进攻满清军队,那实在是赶鸭子上架了;只要满清不执着于强攻某座紧城,凭明帝国的军队哪有重创满清军队的机会呢?

袁崇焕拥兵十五万,更临进节制十多万友军;在战争开始一个月后,却让敌人大军长久的在北京城下耀武扬威;这一切有他能力上的原因、但更主要原因还是明帝国军事系统已腐烂了;泪痕对此并无意过份苛责袁崇焕。

但无论什么原因,袁崇焕失败的实在太惨了。

做为一个帝国的统帅,他面对上千里、甚至几千里的边防线;保证区区百余里的边防线安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有意义也只是政治宣传上的意义。

做为一个帝国的统帅,他面对是上百万平方公里、甚至几百万平方公里的疆土安全。保证有限几座城池的安全,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如果有意义也只是政治宣传的意义。

如果满清认为越过长城继续深入,随时都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那满清自然不敢越过蓟门一线了。

如果满清认为长久停留在北京城下,随时都会面临全军覆灭的危险,那满清自然然不敢长久的在北京城下停留了。

但满清显然早已把明帝国军队给渺翻了;因为现在的明帝国军队只能躲在城墙里、或是背靠城墙打仗,高速的、机动的、集结兵力全力攻击选定军事目标,那只是满清军队的专利,对于明帝国而言早已丧失了这种能力。

虽然如此,袁崇焕或许也不用死的;但他很不幸,他遇到了信奉乱世用重典的崇祯皇帝。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