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时叶向高复当国,化贞座主也,颇右之。廷臣惟太仆少卿何乔远言宜专守广宁,御史夏之令言蒙古不可信,款赏无益,给事中赵时用言永芳必不可信,与廷弼合。余多右化贞,令毋受廷弼节制。”(《明史、熊庭弼传》)

当时的帝国政府,是东林势力最举足轻重的时代。帝国政府普遍支持王化贞,竟然要归于“阉党”做怪,这能说通吗?东林党人保持着一贯的在野党本色。他们除了大肆非议别人外,什么事也不多干;总而言之,政府中出现天大的错也与他们无关!东林党人依然把全部精力用于宫庭、皇室的是是非非;总而言之,政府之中出现天大的问题也与他们无关!于是明帝国丧失了辽东,竟然与东林党没有关系,一切全是别人的错。

而后来喜欢把历史写成童话故事的人,更一再把当时所有的错都推给所谓的“阉党”;虽然只要对明史有一点点常识的人也会知道,当时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阉党”;“阉党”巨头之一的崔呈秀在三年后才投靠魏忠贤的。

如果东林党人,对待辽东的局势;真有对待“三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那辽东局势再坏,泪痕也懒得苛责他们;问题是,他们对待那种陈芝麻滥谷子的宫庭秘闻(梃击、红丸、移宫)的争执上实在太过卖力了,并且表现出了巨大的政治能量;而对待军国大事(辽东局势)上,则显然实在太过轻描淡写了,也表现得太过无力了。

王化贞之所以会取得帝国政府的支持;实际上是帝国官员对国家大事普遍麻木不仁、敷衍了事造成的!王化贞大言不惭,帝国普遍官员虽然明知这是胡吹,但都也不愿意说破;因为王化贞的大言不惭迎合了帝国急于收复辽东的愿望。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反对王化贞,岂非就是对帝国急于收得辽东的愿望大泼凉水?就好象大家都高呼要“亩产万斤”之时,哪个人敢说什么亩产千斤?

更主要的是;如果你支持熊庭弼;那熊庭弼要的十八万足额的、合格的军队、九万匹合格的战马,及其足额的军费,你从哪给弄出来呢?而支持王化贞呢?哪会弄出这么多麻烦事?

于是普遍官员,对此都是报以麻木不仁的、敷衍了事的态度。“化贞一切反之,绝口不言守,谓我一渡河,河东人必内应,且腾书中朝,言仲秋之月,可高枕而听捷音。识者知其必偾事,以疆场事重,无敢言其短者。”(见《明史、王化贞》)

这一切与袁崇焕的“五年平辽”类似。

这些纯粹是大言不惭的口号;帝国政府根本没有人敢公开对此表示质疑。因为面对这种责任巨大、随时可以承担责任的辽事;普遍官员都避之惟恐不及,既然有大言不惭的人愿意对此负全责,那他们自然都懒的趟这池浑水。

最后王化贞六万大军荡平辽阳的话犹在耳边,明帝国大军已丧失了辽东全部的土地;最后袁崇焕五年平辽的话犹在耳边,满清大军已打到了北京城下!

帝国政府官员说到无聊小事时,那是指天划地、争得上窜下跳;撸胳膊挽袖子的恨不得玩命;因为这种无聊小事之争,表面非常无聊,实际却是可以清除政敌,可以为自己、自己集团势力扩张打开道路。比如所谓的三案之争,那种鸡毛蒜皮的小事、那种陈芝麻滥谷的小事,就是争论清楚了,对帝国有什么意义?显然一点意义也没有!但他们却对所谓的正人君子、邪党的前途非常有意义!

所以帝国官员就热衷于这种事!

但一说到军国大事,大家马上都是敷衍了事;随大流、漠不关心;或是简单发表一下自己不同的意见(绝不会真正坚持自己的观点,在这种军国大事上,邪党与东林党都非常懂得求同存异的重要性);因为这种事,一旦说错、做错了,随时可能会被别人抓住把柄。这种军国大事,如果争得天翻地覆,对所谓的正人君子、邪党成员都没有实质利益、却很容易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帝国官员们一见这种事马上都变得非常和睦、非常懂得求同存异了。

于是熊王争于广宁之时,普遍臣子都表示了支持王化贞;只有几个人简单表示了一下自己的不同意见(而且也都非常明白求同存异的重要性)。更无耻还在于,一旦有了不良的后果;他们又开始指天划地的出来争得天翻地覆,好象他们都是大明白人,一切只是某个、某几个前线指挥官造成的。大明帝国官员最擅长这种本领了!大家看见明帝国当时官场面对正经军事大事的态度了吧!所谓的东林党与所谓的非东林党,有什么区别?

所谓的东林,真有他们自己所标榜的那样了不起吗?泪痕总奇怪,东林为什么不把用于“三案”的精力、劲头用于辽东局势上?

帝国官员,面对陈芝麻滥谷子的小事;比如“三案”;什么先皇当太子时被人打一闷棍的真相;什么先皇临死前吃一颗药的真相;什么先皇的小老婆是不是有垂帘听政的意思;这种事都无聊极了。这种事就是争论清楚了,对帝国局势有什么益处呢;这种事就是不争论清楚,对帝国局势有什么害处呢?但大家对于这种事情,那是上窜下跳;好象这种事真关乎帝国生死存亡一般。

而真正有关帝国局势的大事,大家都是随大流,报以绝对的麻不仁、带理不带理。他们为什么不拿出争论三案的劲头、精力去关心辽东局势呢?

历史不是正义与邪恶争斗的故事;政治更不是这种童话故事。但我们喜欢把历史、政治写成这个样子。

[注1]:神宗在驾崩前曾有遗言在先:“尔母皇贵妃郑氏,待朕有年,勤劳茂著,进封皇后。”(《明光宗实录》卷二,转载于樊树志《万历传》)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4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4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