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洪承畴率军救援锦州,本身就是一种官僚行为;面对锦州被围,明帝国根本无力解决,但明帝国却又不得不采取一些表面措施;一方面救援锦州,一方面却屯兵于关外不前往锦州;只不过不过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罢了。如果满清两三天、二三十天攻锦州不克就撤军了,那明帝国马上又可以开动宣传机器创造出另一个宁锦大捷,但满清就是偏偏不撤军,于是明帝国这种盘算落空了。

泪痕常想,如果天启末年,满清也是死围着锦州不撤军;袁崇焕又有什么办法呢?难道他真敢率主力到锦州打退满清军队呢?袁崇焕的幸运在于,当时满清东有朝鲜、西有蒙古诸部,根本不会把军事主力旷日持久的用在宁锦罢了。

本来以明帝国内部的局势;以明帝国军队与满清军队之间的差距;锦州之围是无解的。但这种事实,明帝国上下是无人敢讲的!既然如此,明帝国自然只有硬着着头皮、把一枝巨大的战略部队投入了死地!

[注1]:松锦之战发生崇祯14年,这年正月,李自成攻克洛阳;二月,张献忠攻克襄阳;同月,李自成部围攻开封。八月,明清开始松锦决战。

[注2]:义州位于锦州与广宁之间、、、、、三月,各硕亲王济尔哈郎率军修义州城池、驻扎屯田、、、四月,仅仅一个来月的时间,数万将士“修城筑室,俱已完备,义州东西四十来里田地,皆已开垦。《清太宗初录》卷51;

为了把锦州的围困坚持下去,太宗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实行轮班更戍,以三个月为一期,避免将士疲劳,防止滋生懈怠之心。《清太宗实录》卷52

转引自孙文良、李治亭所著《崇德帝》

[注3]:谁知会议刚刚开完,胆小如鼠的王朴(大同总兵)乘天黑先自逃遁,而各将帅也跟着争相驰逃,沿海岩奔杏山,马步兵大乱,自相蹂践,弓甲遍野。

短短几天,清军歼灭明兵五万三千七百人八十三人,获马七千四百四十匹、、、、,赴海死者甚众,所育马匹甲胃数以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清太宗实录》卷57,转引自孙文良、李治亭所著《崇德帝》)

二、魏忠贤的权力基础。

帝国的最高权力,主要就表现在对奏章的批答之上。谁拥有这个权力,谁就是帝国的实际主宰;因为在批答奏章之时可以决定所有人的生死、荣辱、进退。

魏忠贤之所以能呼风唤雨,就是因为他一直在替皇帝行使这种权力。

天启皇帝死后,帝国的奏章马上就开始就由崇祯皇帝亲自批阅、答复,魏忠贤及其党羽并不敢对此做过任何阻挠,更没有敢把自己对奏章的意见强加给皇帝。

事实上,新皇帝一上台,魏忠贤及其党羽就自觉的远离了这种权力!这项权力马上就开始新皇帝主持着;虽然新皇帝并不敢靠这种权力对魏忠贤痛下杀手;但谁也知道这种权力现在是掌握在新皇帝手中。

从天启皇帝死后,官员再上奏触及了魏九千岁利益的奏章;魏忠贤也只有等着皇帝来裁决了;他再也不敢、也没有对此擅自做出过批答。幸好一时半会皇帝还不敢放胆使用这种权力,所以新皇帝与魏忠贤还表现着一定的和睦。

但在这种背景下,有一点是显而且易见的,官员在上奏时即使危及魏忠贤与“阉党”的利益,也不会受到什么实质的惩罚了,最多只是受到皇帝轻描淡写的一句批评。虽然此时皇帝并不敢大胆支持这种触及魏忠贤利益的奏章,但魏忠贤也绝不敢逼皇帝去严厉去批驳这种奏章。

魏忠贤虽然对这种“人走茶凉”的奏章非常不满意,却不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新皇帝;因为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实力、地位!事实上,就是在天启皇帝时,面对各种不利于自己的奏章,魏忠贤从来也不敢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皇帝;他只有求皇帝(泣诉、绕御床哭求)支持自己的意见!

帝国的“权杖”(批答帝国奏章的权力,以下都相同),此时就抓在皇帝手中!皇帝虽然不敢放胆应用他;但帝国官员已开始随着这个“权杖”做出种种本能的反应。随着一次次感受到“权杖”的巨大魔力;手拿“权杖”的皇帝渐渐越来越有信心了;随着“权杖”一次次表现出全新的动向,所有的人都已开始知道帝国的“权杖”已不在魏忠贤的手中了,这“权杖”现在已操纵在新皇帝手中!

当然了,也许有人会说魏忠贤如果死抱着帝国的“权杖”不放手(他可以阻挠皇帝批答奏章,可以把自己对奏章的意见强加给皇帝);那就可以把帝国皇帝变成傀儡。泪痕以为,如果一个人能推导出这种结论,那只能证明他是把政治当童话去讲了,所谓的“权杖”只是一个权力的象征;皇权如果真是靠这样幼稚的东西来维持,我们实在无法想象大明帝国何以维持近三百年?皇权如果真是靠这种幼的东西来维持,那我们也实在无法想象一个个幼儿皇帝,是如何让千万人匍地跪拜的!

如果凭魏忠贤那点所谓的权力(他的权力只是皇帝宠爱、纵容而来的,并没有任何值得一提的权力基础),就能实现这一切,那帝国皇帝恐怕三年五年就得换一个姓!

在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中;

在一个地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小农经济为主的社会中;

在一个地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小农经济为主的、且人口有几千万、甚至上亿的社会中。一个人想把自己的权力全面渗透到普遍角落、普遍人身上,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不要说别的,就是把北京城发出的命令,传到帝国最边远的地方,快马得跑多少天?

皇权却显然能把自己的权力全面渗透到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人口上亿的社会中。这种权力一旦产生,谁想动摇它,都将是一件难之又难的事。因为皇帝有权调动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任何一个反对者,想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中,迅速调动可以与之匹敌的力量,都将是难以想象的事。而且这种事,反叛者也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准备的;时间稍长一点他全家的人头就已都砍掉了。这也是最高统治者在小农社会中、尤其是地域广阔的小农社会中神秘、神圣的原因!因为他的权力大的让人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

这种权力被推翻,通常得无数人前仆后继、成千上万人流血才能实现。如果普遍利益群体的利益没有受到致命的威胁,有几个人敢干这种事?

而且;我们无论怎样反对皇权,但有一点是无法否认的;那就是在这种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庞大帝国中,如果皇权一旦崩溃,那带给社会的、社会普遍利益集团的永远是战乱与不幸!皇权之所以牢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普遍人都会自觉、本能的接受皇权的统治。

而且牵扯挑战皇权的事,那从来都是帝国最大的罪行;这种罪通常不是你一个人能承担的,他需要你全家拿出脑袋来承担。皇权之所以牢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因为普遍人不会轻易卷入这种事中。

在一个地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人口上亿的小农帝国之国;想迅速调集普遍的人力、物力、财力去反对皇权,本身就是困难之极的事。再有着上述两种因素制约,那就更不可想象了!

在汉、唐、五代、元之际;那种豪强地主、豪门贵族、军阀化的军队经常存在的背景下,一个人如果拥有巨大的权势,他想挑战皇权时相对容易时;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他只要取得众多豪强地主、豪门贵族、军阀化的将领支持,就有机会与皇权抗衡;即使他无法取代皇帝,却也常常能把皇帝分庭抗礼。

但在宋、明、清之时;从普遍意义上早已不存在什么豪强地主、贵族大家、军阀化的军队;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想挑战皇权,那他想在一盘散砂的小农社会中集合起足以挑战皇权的力量,那不是太难了吗?正是在这种背景下,终宋、明、清近一千年时间里,能与皇权分庭抗的人实在少之又少!而且通常也都是在特殊的背景下实现;总而言之,帝国当时都存在于渐渐独立于皇权之外的权力系统。

比如明初的燕王造反,是帝国北方军事力量渐渐军阀化造成的(他已成了塞王的私家军队)。而清末慈禧专权,则是新兴汉军阀势力势力、依靠外国列强的势力越来越多造成的(慈禧只要控制好这几些力量就可以了);南明皇帝成为傀儡,则是军阀势力林立造成的;而清初小皇帝顺治受人制约,那是因为清初手握独立经济、军事、政治权力的八旗贵族存在造成的。在没有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势力时,靠什么挑战皇权呢?

总而言之;一个人想挑战皇权;其基础是社会中存在众多豪强地主、豪门贵族、军阀化的军队(当然了,社会存在巨大的、无法保障普遍人切身利益的危机,皇权已无法扭转;而你代表了这股扭转社会危机的潮流,也可以挑战皇权)。否则?在一个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地域数百万平方公里的、人口数千万的社会中,一个人通常是无法与皇权分庭抗礼的,更不要说取代它了!

处于魏忠贤的背景;如果他敢公然挑战皇权;(立一个婴幼儿当傀儡皇帝;剥夺崇祯皇帝批答奏章的权力)结果会怎样呢?他肯定会死得非常难看,任何追随他的人都会死得很难看。因为这明着就是在找死!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