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甚至在1628年(崇祯元年),明帝国主动撤出锦州;满清也只是派军队毁锦州而去。[注2]如果此时满清愿意占据锦州为中心的地区,只要在那里留下足够的军队就可以了。但满清显然无力做出这种四下分兵的行为。

从以上历史事实我们可以看出来,满清显然没有一心占据宁锦的战略意图;如果真有这种战略意图,早就占据了宁锦地区;更怎么可能一再的放弃呢?

正因满清没有占据宁、锦的战略企图,所以宁远之战才会两三天就结束,所以宁锦之战二十多天就会结束。因为满清没有必要为这种城池,把军事主力旷力持久耗在这里。

也正因为满清没有占据宁、锦的战略企图,所以宁远、宁锦才会打成强攻坚城的战役;这完全是满清自恃兵威的轻举妄动。否则?围绕一块战略要地的战争,哪能一再打成这种毫无预想的盲目之战?

这种战争的出现,是因为满清在辽东、辽西的战役中,养成了一种骄傲轻敌的思想,以为自己军威所致就能攻无不克、轻易就能重创明帝国关外的军队、城池;但这只是他们的错误判断;而他们之所以发动这两场战争,都是盲目的轻率的;都是建立在这种错误判断之上的。

满清以有限的兵力、人力、物力,却需要用于蒙古诸部、朝鲜、明帝国三方面的战争,他根本不具备分兵占据远离辽、沈以外地区的能力!这才是满清长久无力占据长城以南地区的主要原因,哪是什么无力突破宁锦地区造成的?

满清当时连广宁、锦州为中心的辽西地区,都无力占据;面对攻下的数十座城池,都只有弃而不守,更拿什么奢谈战据山海关、或山海关为中心的地区呢?

如果满清想占据山海关为中心的地区,在辽沈与此相联的辽西该配置多少兵力呢?在山海关又该留多少兵力呢?

在东有朝鲜、西有蒙古诸部威胁的辽沈又该留多少兵力呢?

如果满清还想从山海关继续深入,那又得分兵多少呢?

满清只有统一了长城以北,才能拥有充足的人力、物力、兵力,才能把军事主力大举调到长城以南,才能把军事、政治重心大举移到长城以南地区。在崇祯初年,满清就是突破了山海关防线;在长城以南抢一翻后,也必然会退回辽、沈地区。

除非满清有能力在山海关留下足够的兵力;否则?明帝国如果大举收复山海关时,满清靠什么守得住呢?如果满清能把军事主力调到山海关一线,那明帝国自然无力收复了。问题是:如果满清能把军事主力这样大举南移,那满清就是占据北京城附近的城池;明帝国又靠什么收复呢?

在崇祯元年时,满清连个白扔在手边的、距辽沈三四百里的锦州地区都无力占据;崇祯元年,明帝放弃锦州;满清跑去破坏了一番就撤军走了[注2];更何谈占据山海关呢?

明帝国在制订对满清的战略时,显然愿意有意无意的模糊了这些事实。于是在这他们的宣传中,宁锦遂成为战略要地;好象这块地方丧失了,那满清就会长驱中原了。

[注1]后金占领广宁后,环广宁周围各堡也不战而降。、、、、、、共四十余堡镇及其将吏所属百姓,皆入后金的掌握之中以上各堡,据《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4。。

后金夺占广宁地区,“尽驱锦(州)、义(州)百姓渡河东去”《满文老档•太祖朝》。努尔哈赤下令撤离广宁、义州等城,守军全部返回辽阳。(转引于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

[注2]“五月辛未,明人弃锦州。贝勒阿巴泰等率兵三千略其地,隳锦州杏山、高桥三城,毁十三站以东墩台二十一。”转于阎崇年《袁崇焕传》

三、松锦会战

松锦大战,是一场无奈的战争;因为宁锦防线,本身就是一种死局的布置;因为如果敌人一旦围困锦州,明帝就会陷入两难之中。明帝国如果不救援锦州,那锦州就会坐困而亡;如果明帝国去救援锦州,那就意味着要率主力远赴关外四百里与敌人进行战略决战。

如果明帝国想与满清决战,什么地方不能进行?什么时间不能进行;非要选择这样完全被动的时间、地点进行呢?

在明帝国内部战乱还停留在局部之时,明帝国从不率、也从不敢与满清进行大会战。 在满清孤军深入长城之时;明帝国也从不敢、从不率主力军队与满清进行大会战。

在明帝国内部战乱翻天覆地之时;[注1]明帝国军事主力却远赴关外四百里与敌人展开大会战;明帝国的战略决策者没有毛病吧!

宁锦神话的宣传,已让帝国政府不可能做出放弃宁锦的战略决策;于是帝国政府遂决定派军事主力救援宁锦。

泪痕只是奇怪,如果明帝国真有能力率主力远赴关外四百里救援宁锦;那面对满清孤军深入长城,为什么不集结军事主力重创它呢?

洪承畴救援锦州,完全是一种官僚的行为;总而言之,他也知道救援锦州那是必败无疑,除非满清会主动撤军。否则锦州之围是无解的。如果明帝国能远赴关外四百里解了锦州之围,那明帝国在长城之内,哪容满清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但洪承畴对此就是不说。其实何止是洪承畴如此,明帝国所有的官员都是这种态度。

面对满清军队进入长城,明帝国上下都是一个德性;他们才懒得与满清军队打仗,他们才懒得思考如何打败满清军队;保护好北京城就可以了,反正敌人抢够了自然会撤军的。明帝国这种官僚行为非常管用;满清几次深入长城,都是被他们用这种战略打败的! 就这种腐朽的军队,指望他们到关外四百里解锦州之围;那不是指望母猪上树吗?

如果明帝国军队真有这种能力,那满清一再深入长城,哪能说来就来,说走就走呢?

洪承畴率军去救援锦州;集结了八镇13万军队,却是停于宁远城内不再向前了。美其名曰:稳扎稳打。实际上呢?这与从前袁崇焕的战略一样,总而言之率主力出战凶多吉少,呆在城里那才安全!

袁崇焕那次在宁远也没有率主力救援锦州,但二十四天后敌人自己主动撤军了。于是历史上就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大捷(宁锦大捷)!洪承畴这次在宁远呆了半年,满清还是死围着锦州城不撤军;于是历史上就少了一个著名的宁锦大捷第二。

我们后来,大约总喜欢说明帝国政府瞎指挥洪承畴,才捣致松锦会战的失败。泪痕以为,这根本就经不起推敲!所谓洪承畴与满清稳扎稳打就有取胜的机会,那纯粹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我们看看松锦会战时明、清各自的实际情况。

满清当时在西面征服了蒙古诸部,在东面征服了朝鲜;后顾之忧不存在了。

明帝国呢?李自成、张献忠早已不是从前的“吴下阿蒙”了,他们现在已开始进攻明帝国的军事重镇、军事主力。并成功攻陷洛阳、襄阳、大败明帝国军事主力。同[注1]

仅凭这一点,明清双方军事主力在关外耗下去;谁能笑到最后呢?满清对锦州的围困,根本没有必须撤军的理由;却有一直要耗下去的实力;因为满清当时已统一了长城以北,更在锦州附近开始大规模屯田[注2]。明帝国却显然没有这样从容,因为一座城池的粮草永远是有限的。

如果洪承畴不主动救援锦州,仅仅是可以避免明帝国的这枝军事主力被敌人击溃;却绝不会解了锦州之围。这最多只能保证在锦州被攻陷后,洪承畴有机会全军而撤。如果只是为了这种军事目的,那洪承畴不率军出关岂非就可以实现了。

明帝国松锦的失败,并不是败在一个偶然的原因上。明帝国从上到下都用一种官僚的态度敷衍军国大事,这才是失败的根本原因。

帝国军队成天说政府欠饷;帝国政府成天说军队滥冒军饷;一切谁是谁非,上帝才知道。反正帝国政府从来也没有认真去解决过它!

明帝国解救锦州之围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明帝国军事主力出其不意直逼锦州,在满清大军还未准备好之时一举重创它。但明帝国那种军队,早已丧失了这种野战能力。

明帝国所谓稳扎稳打的方法,实际上不过是给敌人上道菜罢了。因为当他们把军事主力投入主战场时,满清军队也早已布置好了。在这种状态下作战,那纯粹是双方的军事主力对决;在这过程中双方谁也没有取巧的地方。

明帝国的军队与满清打这种仗,那纯粹是赶鸭子上架!于是战争还没有真正开始,明帝国八镇总兵就有六镇总兵率军集体逃跑了,剩下的两镇总兵随洪承畴撤到附近城里困守孤城了。[注3]逃跑的六镇大都被满清趁乱杀得一蹋糊涂;困守孤城的两镇都坐困而亡了。

稍有失利,马上集体逃跑,全然不管主帅的权威;稍有失利,马上集体逃跑,全然不管这样的做的后果;就这种军队,也敢远赴关外四百里与强敌作战?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3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3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