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满清入主中原的原因,最终被满清几个政治宣传故事所淹没了。

袁崇焕的故事;陈新甲的故事;吴三桂的故事。这几个故事,渐渐成为解释满清入主中原的主要依据。

明帝国皇帝昏晕自毁长城;明帝国皇帝爱面子不与敌人和议;吴三桂为了一顶绿帽子引狼入室;于是满清入主中原了!

在这种政治宣传中,处于肆意扩张阶段的满清成了伟大的和平爱好者。满清实际并不想与明帝国家打仗,只可惜明帝国太实相了,所以满清没有办法只有把他给灭了;如果明帝国稍实点相,哪会有这种结果呢?泪痕以为,如果日本打胜了侵华战争;那我们看到历史恐怕也是这种说法,日本实际并不想与中国打仗,可惜中国太不识相了,所以日本没有办法只有把他给灭了;如果中国愿意与日本友好的实行大东亚共荣,哪有这种结果呢?

在这种政治宣传中,明帝国皇帝、明帝国政府成了黑暗、残忍的象征;一个可以挽救帝国命运的伟大将领,竟然让皇帝残忍的冤杀了。一个人只要看过袁崇焕的故事,相信都会自然而然的对明帝国报以失望、痛恨。

在这种政治宣传中,吴三桂遂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之一。好象他的何去何从,真能影响中国历史的变迁。

我们必须得知道,满清入主中原并不是吴三桂邀请的结果;吴三桂的投降仅仅是改变了满清入关的路线罢了。最初满清是计划从蓟门一线入主中原的,当时就已制订了入主中原的战略。吴三桂的求援,仅仅是改变了满清入关的路线罢了。

就算吴三桂投降了李自成;满清从蓟门一线入关后,吴三桂就能率主力到北京城下痛击满清吗?吴三桂就敢率主力直逼辽沈吗?显然是不会的,这是在关宁军队全盛之时,也无力做到的事。

面对刚刚占据的河北、山西等的;面对大江南北众多的明帝国旧势力,李自成靠什么敢在这里与满清展开战略决战呢?如果李自成军事主力在这里被满清击溃,整个中原地区岂非同样可以被满清传檄而定;区区一个吴三桂占据残破的关宁地区,就能改变这种历史变迁?

历史是上层建筑,统治者在讲叙历史时;通常绝不是为了说明历史的真相,通常历史怎样写对自己有利,他们就怎样写。于是同一段历史、同一个历史人物,在不同的年代、不同政府笔下,通常总会有着天差地别的不同。

[注1]:皇太极说:“你们动不动张口就说航海山东、攻取山海关。上天给予我的兵力很有限,如按你们的意见进兵,即使稍有损失,我如何能受得了?你们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帮了敌人而损害我的将士。”《东华录》转于孙文良、李治亭的《天聪汗、崇德帝》

[注2]:崇祯八年,皇太极说:“今察哈尔蒙古,皆新来归附,降众未及抚绥,人民主未及安辑,城廓未及修缮,而轻于出师,何以克成大业?”

“倘蒙天佑,克取燕京,其民人应作何安辑?我国贝勒等皆以贪得为心,应作何禁止?”《清太宗实录》转引自孙文良、李自亭《天聪汗、崇德帝》

第八章 帝国对满清兴起的态度

一、明帝国对辽东的幻想

明帝国与满清所有的战役,数宁锦战役最牛了!但如果我们去仔细看这所谓的大捷,也会发现明帝国军事系统早已腐烂了;这种所谓的大捷,本来就是明帝国政府自欺欺人的产物。

在宁锦之战时“明关内外共十二万兵马,加上援兵三万余,已超过十五万,尚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前线。关外兵八万,加上满桂的援兵万余人,达到九万人左右,这在兵力上已超过后金。”(孙文良、李治亭所著《明清战争史略》)

在宁锦之战时“明有关内兵4万,关外兵8万,四上援兵3万,共久有官兵15万。还有数省兵员待命,随时调往关门外。”(阎崇年所著《袁崇焕传》)

从前杨镐、袁应泰、王化贞,后来的袁崇焕、张凤翼、杨嗣昌、周延儒、洪承畴做为大军统帅与满清作战时,在一个具体占场上所能投入的军事资源;最多也不过如此吧!在一个具体战场上,调动如此庞大的军事军事资源;实在已达到明帝国当时的极限了!

但结果呢?面对五六万敌人[注1],帝国统帅的全部心思无非是守住锦州、宁远两座孤城罢了;孤城之外的地方全部任由敌人驰骋(整个宁锦战役中,整个宁锦地区,满清无力率军驰骋的地方仅仅是宁锦两座孤城罢了);敌人率军撤走之时,帝国统帅除了马上向朝庭大写捷报之外,根本不敢再采取任何军事行动。

一个帝国调动如此庞大的军事资源,就打出一个这种所谓的“大捷”,有多么值得夸耀?如果他值得夸耀,无非是因为明帝国从前在关外都是全军覆灭、丢失所有防守城池;宁远、宁锦战役却是例外罢了,仅此而已!

如果从这种所谓的“大捷”;就能推论出明帝国再加把劲就能打败满清,那实在也得有惊人的想象力!

明帝国在萨尔浒、辽沈、广宁的失败;绝不是什么偶然性造成的(换句话说绝不是杨镐、袁应泰、王化贞的失误造成的;即使这些人都没有失误,这些战争也是必败的);事实上就是换上袁崇焕指挥这些战役也是注定要失败的。

如果让袁崇焕指挥萨尔浒之战;以他在宁锦之战的表现,他又能如何去做呢?他会集结兵力主动出击努尔哈赤吗?显然是不会的;因为宁锦之战中,明帝国动员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萨尔浒之战[注2]!袁崇焕在宁锦之战中,都不敢率主力走出城门一步;难道就敢主动统率相对弱小的力量到萨尔浒攻击满清军事主力?

如果帝国政府没完没了、一个劲催他、逼他主动去进攻努尔哈赤,他真能保证自己不全军覆没吗?显然可能性非常低。

袁崇焕在宁锦之战时,所能调动的军事资源远远超过了萨尔浒之战时的杨镐,袁崇焕都不敢率军队主力出城打一仗。如果让他指挥萨浒之战,他就真敢率军事主力出城主动进攻努尔哈赤吗?显然可能性低到等于没有。

如果帝国政府不干扰袁崇焕的行动,让他自己做主制定军事计划。袁崇焕会怎样做呢?

在这种背景下,袁崇焕自然只有选择把军队驻扎在辽、沈等大城池之中;打死也不率主力部队走出城门一步。(就如在宁锦之战,选择把军队驻扎在宁、锦两座城中)。这种选择的结果,自然可以避免明帝国一次空前的失败。

问题是:这样做的结果,无非是任由敌人一直打到辽、沈城下!

既然如此,那我们让袁崇焕去指挥辽、沈战役吧。

以他在宁锦之战中的表现,他又会如何去做呢?他肯定是把军队都驻扎在辽、沈等城池之中,想着如何去坚守这几座城池。(就如他在宁锦战役中一样)。

这种选择,自然可以避免明帝国辽东主力被迅速击溃!

但?用这种战略,辽东七十余座城池[注3],明帝国能防守几座?最多不过占据三五座吧。其余城池,岂非都等于拱手让给敌人?这些城池之外的村落,当然也都只有拱手让给敌人了。

明帝如果重点选择占据几座城池,那这几座城中就肯定不能留太多的居民;因为一旦围城开始,多一个人就多吃一份饭;粮草断绝的时候就来得早一天;而且一旦围城开始,太多的居民留在城里,谁敢保证他们的政治可靠性?

在这种背景下,辽东普遍人口、物资岂非都得留在这几座孤城外面?在这种背景下,满清即使夺不下辽、沈等军事重镇;岂非同样可以在辽东站住脚?在这种背景下,满清难道也会三几天、几个月攻不下这些军事重镇就撤出辽东?显然是不会的!因为这等于明帝国与满清共同占据了辽东;而且满清控制着最多的人口与物资!

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除非明帝国能把这几座城池外的居民、物资都转移。问题是:辽东那样广阔的地方,想把当地的居民、物资都转移,有可行性吗?显然一点可行性也没有!

就算真能把辽东的居民、物资都转移了;那辽东还叫辽东吗?

就算真能把辽东的居民、物资都转移了;明帝国孤悬在辽东的十多万军队靠什么长久立足在那里呢?

袁崇焕的战略;只能在宁锦那种地方用?把它应用于整个辽东,那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

当然了,对于守辽西也是一样的。

用所谓城墙大炮的战略,满清大军一旦深入辽东,明帝国马上就是进退失据。

集结兵力打击满清吧;这结果恐怕就是自毁武功!

坚守城池吧,那是等于把孤城之外的地区全部拱手让给敌人;如果敌人控制了辽东最主要的地区与人口,那孤城之内的明帝国军队靠什么长久支撑呢?

袁应泰、王化贞的失误固然很多;但即使他们没有失误,以明帝国早已残破的军事系统,想守住辽东也是无可想象的。做为一个统帅,想用一个腐烂的军事系统,去战胜新兴的、充满野性的敌人;那实在是一种奢求!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2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2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