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做为一个老百姓,他们选择当兵与选择当流寇的动机;恐怕是没有多大差别的,都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罢了。如果明帝国政府能把政府军扩编几十万、百十来万的,那流寇之患马上就会消失了。因为大部分流寇肯定都会争着报名参军为政府效力去了。

只可惜,明帝国政府穷得连现有的军队都快要养活不起了;只可惜明帝国政府穷得,连现有的军队都要成天欠饷。既然如此,许多吃不饱饭的壮丁,只有去当流寇去了。

官兵与流寇之间之所以成天得打仗,那是因为官兵隔一段时间必须得杀一批流寇、或是招降一流寇;否则,就无法向帝国皇帝、帝国政府交差。官兵与流寇之间打仗的全部动力就在这里,而这种动力实在不足以推动官兵与流寇去玩命去。换而言之,官兵只要能隔一断时间杀一批流寇、或是招降一批流寇、或是把流寇赶跑一段时间,就足以向帝国皇帝、帝国政府交差了。

面对流寇,如果只是为了应付这种差事;那也实在不是难事。

因为官兵只需要把自己辖区的流寇赶走就可以了;而且实现这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因为流寇并不会与官兵争夺地盘的,所以他们才有流寇的雅号。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流寇赶得满世界乱窜;于是开始只是陕西一省闹流寇,后来闹得附近几省全成了流寇。最终的结果,就是官兵与流寇天天玩捉迷藏的游戏,参与这种游戏的流寇变得越来越多,当然了参与这种游戏的官兵也变得越来越多了;但这种游戏却似乎永远也看不到结束的时候。

面对流寇,如果只是为了向帝国皇帝、帝国政府应付差事;那也实在不是难事。

面对分散的、乌合之众的流寇,你只是想斩上几十、几百个、甚至几千个首级来交差;实在不是难事。因为面对几十股互不相统率的乌合之众,做为大军统帅如果想想击溃某几股流寇,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难事。但这对于已为流寇弄得天翻地覆的帝国来说,实在没有多大的意义。但他对负责某个地区剿寇的官员非常有意义,因为这个官员经常可以砍一批流寇的首级向上报功。问题是:这种主剿,对帝国剿灭流寇真的有意义吗?显然是没有的!

也正因为如此,帝国剿寇战线上的优秀统帅、将领越来越多,取得所谓大捷也不在少数,但帝国的流寇危机却是愈演愈烈了。

这种主剿最成功的代表是洪承畴。洪承畴主剿陕西非常成功,但结果是山西、湖广、河南、河北都遍布流寇。洪承畴因此获得名将的资格、也官职一再上升,但帝国的流寇危机却是愈演愈烈了。难道洪承畴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难道帝国普遍官员不知道这样做的后果?

显然他们都是知道的。

但他们不这样做,又有什么办法呢?

对此,我们显然没有必要苛责负责剿寇的具体官员、将领;因为做为帝国决策者的皇帝、阁部高级官员都无力解决这种社会问题;那些处在一隅之地的具体负责官员,就更无力解决这种社会问题了。

对流寇无论是“剿”还是“抚”,都是需要帝国政府去解决普遍百姓生存问题的。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那所谓的“抚”与“剿”,最终无非是把越来越多的饥民、乱民驱赶着满世界乱跑罢了;只是在数以十万、几十万计的人群中拿一些脑袋出来向帝国政府交差罢了。

在这种背景下,帝国每次奏报剿匪取得巨大成功之时,通常就是匪患越来越大的前兆;因为这种成功,通常是官兵默许流寇到别的地方去抢劫实现的;因为这种成功,通常是建立在官兵接受流寇诈降实现的;因为这种成功,最多不过是从几十万的流寇中砍下几百个人头罢了。

这种成功永远只是表面的成功;当洪承畴奏报陕西剿匪成功之时,流寇之患却已是遍布帝国北部地区了;当杨嗣昌奏报剿匪成功之时,流寇却是随时一声呼唤成为燎原之势。

流寇危机是社会问题;

但帝国政府却偏偏要用军事手段去解决,那注定只是扬汤止沸罢了;最终的结果只是帝国剿寇的军队越来越多、所谓的大捷越来越多,但帝国的流寇呢?也是越来越多,规模也是越来越大。

帝国面对这越来越沮丧的事实,帝国政府却永远是充满了最乐观的希望。总而言之,剿灭流寇永远只有一步之遥;总而言之,剿寇失败,永远只是一种偶然的、低级的错误造成的;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稍稍再努力一点,就可以把流寇彻底剿灭了!

帝国对流寇的态度 (三)从杨嗣昌谈起

帝国的剿寇,温和一点说不过是驱赶着无数饥民、乱民满世界跑罢了。帝国的剿寇,激烈一点说不过是从几十万饥民、乱民中砍几百、几千脑袋向上交差罢了。

我们不否认明末灾荒是历史上罕见的灾荒,但明帝国面对这场灾荒到底做了多少赈灾的努力呢?显然是少的可怜,不要说对这些地方进行大规模的赈灾行为了,就是大面积免除这些地方的赋税,帝国政府也无力做到。

做为帝国政府,本身就应具备赈灾的基本职能,因为一个幅员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小农社会,局部地区的灾荒根本就是平常之极的、普遍之极的事;这是哪个帝国也不可能避免的!但明帝国后期显然已丧失了这种基本职能!这种职能的丧失,本身就会把自然灾害演变成巨大的社会危机。

我们前面说过;杨鹤做为三边总督;他没有能力整顿当地的赈灾系统、也无力调集当地的经济资源救济灾民、更无力严惩普遍存在的贪污。如果杨鹤是失职的,那从全国范围而言,崇祯皇帝和杨鹤一样失职。

这些事情表面上非常简单;但他实际上是侵害了既利益集团的合法的、非法的既利益;所以这一切只能说说而已,根本无力去执行。做为当时明帝国政府如果做不到上述几点,单纯的剿、抚就都已丧失了意义!

失去上述的基础,那“抚”就只是招降几股流寇向皇帝交差、请功罢了;而“剿”也只是杀几个巨寇、斩几百、几千个流寇首级向皇帝交差、请功罢了。

失去了上述基础,那“抚”就成了只是让流寇暂时安静一段时间,以便向上面交差罢了;而“剿”也就成了把流寇赶出自己的辖区,以便向上面交差罢了。

帝国官员、将领实际上都是在用这种方法应对流寇。

后来的杨嗣昌,表面上没有用这种官僚手段(因为他十面张网,是要把流寇全面剿灭的战略);实际上他还是再用这种官僚手段。因为一旦把流寇都包在网中,他就会发现除了用以前官僚们的手段,实在没有别的办法。

“嗣昌既终右文灿,而文灿实不知兵。既降国能、献忠,谓抚必可恃。嗣昌亦阴主之,所请无不曲徇,自是不复言“十面张网”之策矣。”(《明史、杨嗣昌传》)

因为这样多的流寇,你就是把他们包在网中;你会发现他留给你的是一个你无法解决的问题。这样多的流寇,你怎样处置他们呢?

就好象十来个丨警丨察,把三五十个拿着枪的劫匪给追得无路可跑了;面对这种结局,谁敢说丨警丨察已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因为,警匪之间的兵力对比,实在让人不敢有一点点乐观。在这种背景下,你说丨警丨察感到害怕呢?还是劫匪感到害怕呢?在这种背景下,双方真的展开火并,真正受伤害的会是谁呢?

如果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有许多劫匪向丨警丨察求饶,希望丨警丨察能给他们一个悔过自新的机会。丨警丨察敢坚持要把他们绳之于法吗?

面对十多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流寇,官兵即使把他们追得无路可走了,又能怎样呢?

杨嗣昌的所谓“十面张网”,最多不过是让流寇无法再四处逃窜了。问题是,把这十多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流寇都困在网中,又有什么意义呢?

流寇之所以让官兵追得满世界乱跑,是因为普遍参与者都是出来混饭吃的,所以他们谁也不会与官兵玩命的(只要官兵愿意给他们留一条活路);张献忠等人动不动就向官兵提出投降,不过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罢了。

官兵之所以让流寇满世界乱跑,那是因为官兵也普遍是出来混饭吃的,他们谁也不会没事硬与流寇玩命的。(只要他们能向皇帝、政府应付了差事);如果统帅非要逼着他们与流寇玩命,那他们肯定会通过各种方式避免与流寇打仗的。熊文灿主抚,不过是这种背景下的产物罢了。

面对十多万、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流寇,官兵即使把他们追得无路可走了,又能怎样呢?把他们一网打尽,就是杨嗣昌有这种魄力,他手下的各级将领、普遍士兵,谁会支持他这种狂想呢?因为这不是没事逼着流寇与官兵玩命吗?

二十多万官兵,把上百万的流寇追得无路可走了;如果官兵报着主剿的态度,最后获胜的人会是谁呢?

我们假设最后获胜的是官兵,但,官兵取得这样的胜利后,他们最后还能有多少人活下去?

面对这即将来临的、空前的、巨大的、血腥的战争;普遍的流寇、官兵肯定都也吓得面无人色了。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2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2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