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所谓的英雄通常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这个时代适合英雄成长,那自然会英雄辈出;死了张三、马上会有李四;死了李四,马上会有王五。总而言之,这个时代绝不会因为某个英雄死亡,而变得窒息起来。

所谓的英雄通常都是时代的产物;如果这个时代不适合英雄成长,那不要说他不会产生了英雄;通常就是有所谓的悲剧英雄,也不过是政治宣传、或是人们为了安慰心理而创造出来的罢了。

元末的中国,刘福通、花云死后,有朱元璋、徐达、常遇春;此后又出了一个蓝玉;这些人都死了之后,有朱棣五征蒙古、郑和七下西洋。总而言之,那个时代的强大武功绝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死而结束。

明末努尔哈赤死后,有皇太极;皇太极死后有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有索尼、鳌拜等人,这些人死后有康熙;总而言之,那个时代的强大武功,绝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死亡而结束。

在大汉王朝如日中天之际。周亚夫死了,有卫青;卫青不行了,有霍去病;霍去病死了,有陈汤。至于李广、越破奴那种优秀将领,都显得可有可无了。

但一个帝国到了衰弱之时,那实在是无可救药了;因为他实在找不到一个优秀的将领了,就是找出几个优秀的将领,通常也只是一种幻想的产物。因为人们总是说如果他们不死,就会如何如之何;因为人们总会说,如果皇帝信任他们就会如何如之何;但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罢了!至于真的是不是如此,恐怕只有上帝知道了。

[注];上面大部分内容出自我以前一篇旧文《悲剧英雄 上》,有改动。这里面涉及的典故很多,本来想一一标注出来,只是想想如果这样一来,标注的内容恐怕将是正文的好几倍了,所以也就做罢了。其间所涉内容,都是源于《史记》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从《史记》中去看的。

二、统帅必须裉变成官僚 杨镐的失败

在萨尔浒之战时,杨镐是这场战役的最高指挥官; 这位老兄当时统率了多少军队呢?对外宣传是四十七万,实际上呢?却不过十万左右。[注1]

但我们必须知道,在明末那种军事系统下,这所谓的十万人,到底有多少真正合格的士兵呢?恐怕只有求上帝保证了。

而且这十万军队还是从四面八方临时拼凑出来的;杨镐对这枝军队的权威到底有多大,恐怕又得求上帝保佑了。

这枝军队,到底得到多少后勤保障呢?实在少得可怜,就是如此;也把整个帝国折腾得叫苦不迭了;为了省钱,帝国政府是成天催杨镐不顾实际情况的赶紧出战。

我们常常把杨镐的失败归于杨镐的无能;问题是:仅从上面的客观条件去看,杨镐与努尔哈赤相比,真有什么优势可言吗? 显然是没有的。

一方是六万精兵,一方是十万临时拼凑的杂牌大军。

在萨尔浒战役中,明帝国把那十万左右的军队集中起来使用,就有机会重创满清军队?显然一点机会也没有!甚至而言,就是把明帝国那十万左右的军队集中起来使用,也注定是避免不了全军覆灭的结局,因为明帝国军队早已丧失了野战的能力。

也正因为如此,在宁锦之战时,袁崇焕统率远比萨尔浒之战时还多的兵力[注2],也绝不敢率主力大军出城与皇太极打一仗,因为袁崇焕清楚的知道,如果这样做那随时都可以导致全军覆灭的。

既然如此,那杨镐指挥上的错误,对这次战役的失败责任真有那样大吗?

但是?只有把战争的失败归于杨镐的无能、指挥错误,才能把帝国政府的军事、经济、政治责任推卸掉;好象这场战争的失败,只是前敌统帅的无能造成的。实际上,这本身就是自欺欺人的。

于是萨尔浒之战的明军统帅、将领,都成了一个个丑角般的人物;好象萨尔浒之败,只是因为这些丑角愚蠢、无能之极造成的。但?以明帝国当时的军队,谁当统帅又能怎样呢?

给熊庭弼明帝国那种十万大军,熊庭弼敢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吗?显然是不敢的,如果帝国政府硬要逼着他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熊庭弼的结局肯定比杨镐强不到哪去。

给孙承宗、袁崇焕、满桂、洪承畴明帝国那种十万大军,他们谁又敢去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呢?显然谁也不敢去做的,如果帝国政府硬要逼着他们去,他们肯定谁也不会比杨镐强在到哪里去!

天启七年时,满清军事主力去攻打朝鲜;出于唇亡齿寒的、避实击虚的考虑,魏忠贤让袁崇焕趁机去攻打满清的老巢。但袁崇焕编造理由说了:“满清一共有二十万军队,十万去攻打朝鲜、还有十万留守老巢;我们哪有机会避实击虚呢?”最后迫于来自各方的压力,袁崇焕也就只派出九千军队出去转一圈了事。总而言之,让袁崇焕率主力军队与满清打仗,那是打死也不干。[注3]

一个月后,满清率军来攻打宁锦;袁崇焕还是抱着老主意不放手;总而言之,打死也不率主力出城与敌人打仗的!

泪痕在此无意苛责袁崇焕,泪痕只是想说,统率明帝国的十万大军,去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那是谁也不敢干的事,袁崇焕也不例外!后来洪承畴也没有这种胆量,只是这位老兄与杨镐一样;最后逼得只有赶鸭子上架,于是一战也全军覆灭了。

率领明帝国那种十来万的军队,就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这种战略决策绝不是杨镐制定出来的,而这种战略决策本身就注定了明帝国军队要全军覆灭的结局。因为以腐烂的十万军队,去主动进攻一只新兴的六万敌军,本身就没有任何获胜的机会。

如果靠这么点军事资源就可以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并有机会获取胜利;那后来的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岂非早就有机会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了?因为他们曾经拥有的军事资源,实际上都远超过萨尔浒之战时的杨镐,但谁敢去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呢?

事实上,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都清楚的知道,就靠明帝国那种所谓的十万军队去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那不过是敌人去上一道菜罢了,如果想保证不全军覆灭,恐怕就得求上帝去保佑了。所以他们谁也不敢干这种愚蠢的事。

也正因为如此,熊庭弼向帝国政府要了近二十万军队,却是要和满清玩旷日持久的战略。他哪敢向杨镐一样无知无畏的主动去进攻敌人主力呢?就是如此,熊庭弼也是被认为英雄了得。

王化贞大言不惭什么“六万大军荡平辽阳”,面对敌人的进攻,却是连城门都不敢走出。在心怀异志的孙得功怂恿下,在熊庭弼的催促下;于是王化贞才硬着头皮出城了,最终却是刚与敌人开战,就全军溃散了。[注2]

也正因为如此,孙承宗只敢率军收复并没有敌人一兵一卒的宁锦地区,哪敢向杨镐一样无知者无畏去进攻敌人军事主力呢?就是如此,也被吹嘘得战功卓著了。

也正因为如此,宁锦之战时袁崇焕拥有的军事资源远远超过了杨镐在萨尔浒之战时的军事资源[注3],但袁崇焕的军事主力却是连城门都不敢走出一步,就是如此也被吹嘘得英雄无敌了!

从熊庭弼、孙承宗、袁崇焕的表现去看,我们可以知道杨镐统率明帝国那种十万左右的军队主动进攻满清军事主力,那是一种多么英勇的、无知的行为!做为帝国政府,给杨镐这样有限的、衰弱之极的军事资源,就逼着他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那不是让杨镐率军集体自杀吗?最后失败了,却认为一切是杨镐无能、愚蠢造成的,这公平吗?

如果孙承宗、袁崇焕处于杨镐相同的地位,帝国政府让他们率明帝国那种十万军队去主动进攻努尔哈赤,孙承宗、袁崇焕就能保证不全军覆灭吗?从孙承宗、袁崇焕所取得的战绩来看,这一切也实在让人太没有信心了!

萨尔浒的失败,不过是明末官僚政治下的必然产物罢了。

杨镐虽然是大军统帅,但帝国政府为他准备的军队、后勤却实在是太糟糕了;杨镐虽然是大军统帅,但帝国政府给他的选择几乎是没有的。事实上,杨镐除了率这十万临时拼凑的“杂牌大军”抓紧进攻努尔哈赤外,已没有任何选择了。

杨镐也想率这些军队躲在辽、沈城池中,打死也不出城。可是帝国政府绝不会容许他这样做的,因为十万大军远赴关外光吃饭不打仗,这不是想把帝国政府给吃穷了吗?于是帝国政府那是天天催杨镐赶紧出去打仗,迟几天都不行。

“朝议只恐师久饷匮,大学士方从哲、兵部尚书黄嘉善、兵科给事中赵兴邦等皆不顾边防实际,每天发红旗催战。方从哲写信促杨镐急发兵,镐惶惧计无所出”(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补遗》转引自孙文良、李治亭《明清战争史略》)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