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但真实的历史真的是如此的吗?显然不是的!因为一年两三千万两白银的军费,表面上是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但如果我们仔细去看时,却发现他根本不是笔什么了不起的数字!

从某种意义,拖垮明帝国的军费,是明帝国始终都在承担的一笔费用。无论这笔费用以怎样的形式、通过怎样的渠道付出,但这笔费用显然是无法省下的。帝国后来之所以被之笔钱拖得焦头滥额,仅仅是因为相关的经济资源都被各种利益群体侵蚀殆尽了。

做为统治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总人口上亿的帝国。常备兵力有多少呢?最保守也在有100万吧!

“明太祖时期;陆续设置障碍有17个都司,3个行都司和一个留守司,392个卫,65个守御千户所,全国军队约在180万以上。

此外,明太祖还在京师附近安置精锐重兵,陆续设置了48个卫,有20多万人,称为京军。 ”

以上内容引自万明所著的《明太祖本传》。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明帝国初期在册兵力远远超过一百万。

吴晗《朱无璋传》中,虽然比以上数字要小得多,但总数字也在120万以上。在京武官2747名,军士206280名;在外武官13742个,军士992154个。

且不要说什么180万、120万了;就是养兵一百万,一年得需要多少军费呢?

《皇明经世文编》中徐光启有两段话:“乃诸人实有父母妻子。目今月粮六斗。银六钱。仅足餬口。无暇及于内顾。每年赡家银六两。必不可少。而此银又将取给于加编新饷。就而计之。每人每月。共享银一两一钱,米六斗”(1.1两银子加六斗米)

“饷六钱六斗。给其衣食。又分以赡家。而能使之安心练习。奋勇敌忾。此则情理之所必无。非臣所敢任也。”(一两多点银子,不足以士兵安心当兵)

都下贫民佣工一日得钱二十四五文,仅足给食,三冬之月衣不蔽体。臣故言新兵日用最少者。必须四分。(最低士兵一个月1.2两银子)

这两段大约都是在在说,一个士兵一个月最少得月饷一两二钱银子(甚至更多);我们以这个最低的费用计算;100士兵一年得需要多少两银子呢?1442万两。

从袁崇焕统率十五万军队、有战马八万匹;熊庭弼要求十八万军队、战马九万匹的历史事实上;我们可以知道帝国军队通常是平均两个人一匹马的;但这是最前线的军队,普通军队大约没有这么多的马匹,我们假设他们是三四个人一匹马的;那100万军队就需要30万匹马;这30万匹马一年消耗多少银子呢?

《皇明经世文编》中熊庭弼曾说:“又每马日给豆三升、九万匹该豆九十七万二千石、草重十五斤者、日给一束、岁除四个月青草不计外、计八个月该二千一百六十万束、小束倍之”。

一匹马一天吃三升豆子;一个月吃九斗豆子;一年吃108斗豆子;30万匹马,一年吃324万石豆子;一石豆子当时值3.4钱银子[注1];324万石豆子110万两两白银。

一匹马一天吃束草,一年吃八个月是240束草;30万匹马,一年吃7200万束草;一束草值0.19钱银子[注1]。7200万束草值136万两银子。

经过种计算我们大约得知道,不要说养120万、180万军队;养100万军队,一年人吃马喂就得一千六七百万两;更何况军队还得有其它消费,无论这消费有多少,一旦平均在100万这样大的基数上,就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而明帝国军队一个士兵、一个月全部费用平均下来;实际上也是远高于上我们面数字的。我们从《明史、梁庭栋传》中相关记录可以看出来,五十万军队一年仅军饷就是一千五百万两;《明史、袁崇焕传》的相关记录可以看出来,十五万军队一年的费用是四百八十万两、甚至是六百万两。[注2]

这样算来一个士兵一个月的费用,平均下来是2.5银子。

如果按这种数目去计算,那明帝国不要说养兵180万、120万了;就是养兵100万;一年军费方面的支出就是三千万两白银了!

帝国军队实际上远高于100万军队,那两三千万两白银,岂非是无法减少的。

我们所说的这种军费开支,显然并不包括进入大规模战争状态时的开支;因为进入大规模战争状态,那粮草的转运、立功士兵的赏银、阵亡受伤士兵的抚恤、战马的死亡补充、修筑城池等费用、再加上士兵的饷银,那一个士兵全部费用,一个月想二两多银子平均下来是不可以想象的!

而养活一百万的军队,一年的费用总也得保持在两三千万两白银。这笔费用虽然说非常大,但平均在近百万的军队里面,一个士兵一个月全部费用平均下来实际上也就二两银子。(这二两的银子包括饷银、马匹、兵械、粮草、建筑、军官等各种消耗),这样的军费消耗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很大吧!

从某种意义上,拖垮明帝国的军费,并不是一笔什么了不起的军费,恰恰是一笔平常之极的军费。只是这些钱如果全走中央财政,就实在惊人到极点了。“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这句话的原意,也许并不是为了说明这个事实;但用于说明这个事实,却实在是太贴切了。

从某种意义,拖垮明帝国的军费,是明帝国始终都在承担的一笔费用。无论这笔费用以怎样的形式、通过怎样的渠道付出,但这笔费用显然是无法省下的。

明帝国这笔费用,普遍时候显然是不走中央财政的;明帝国虽然养兵百万以上,每年中央财政支付的军费却非常有限;而仅仅是在明末这笔钱开始无可遏制的年年增加,最终成为一笔拖垮帝国的开销。

“正统朝时兵饷数万,万历朝时不过三百余万。而今兵饷二千余万”;

至于明太祖之时,更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百姓一粒米”

帝国固有的、供养军队的经济基础,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渐渐被挖空了。现在再想供养足够的常备军队,帝国政府就需要一年想法弄出两三千万的白银做军费。

这样一笔似乎突然冒出来的、天文数字般的军费,就足以把明帝国拖入无可救药的危机之中。帝国为了供养军队,开始不得已向社会新征收大笔的赋税;如果仅此,实在不是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更可怕的事却是,即使如此帝国军队欠饷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普通的事。

帝国靠什么去供养自己的军队呢?

这是一个谁都无法回答的问题!着点边儿的答案只有两个:一个是恢复从前帝国供养军队的经济基础,但这种答案却显然没有实施的可能性了;另一个就是向社会增收大笔新税,但这种方法却显然受到帝国社会普遍的反对。

帝国的官员们,通常只会发表些冠冕堂皇的、慷慨激昂的、忧国忧民的言论,但对深关帝国命运的问题,却都是含糊其词、自欺欺人。因为真正面对深关帝国命运的问题,总会涉及“银子”!而这个“银子”,却是大家都敏感的问题,到哪里寻找这笔“银子”呢?

在这种背景下,一个官员如果不想成为教唆皇帝“敛财”的奸臣、不想招来帝国的普遍反对,那他就只有成天讲空洞的大道理了;而这种只喜欢讲空洞大道理的官员,通常才会受到社会、帝国普遍尊敬的;因为他们绝不会教唆皇帝“敛财”的。

问题是,不敛财,帝国的财政窟窿如何堵上呢?他们又都含糊其词了!

所谓明帝国如果打败满清、剿灭农民起义;就能休养生息,那永远是自欺欺人的官话! 因为就是所有的战争结束后,明帝国依然需要保留庞大的常备兵力;而明帝国从前养兵的经济基础却无法恢复,明帝国又靠什么让军费开支减少呢?

明帝国在末期,并没有大规模增兵;明帝国末期军费也并没有大规模增加;只是帝国的军事、政治系统腐烂了,最初承担帝国军费的经济基础越来越弱了;于是帝国军费的开支,遂只有一个劲的走中央财政,而帝国中央财政想满足这笔费用,就只有一个劲的从加派上做文章了!这么庞大的一笔银子,似乎是突然冒出来的;实际上它却是存在于帝国任何一个时期!

“难道二三百年来,并无一兵;到皇上才要设兵?难道本无兵饷,到皇上才要加饷?”

“自古有一年而括二千万以输京师,又括京师二千万以输边者乎?”

[注1]豆价、草价源于万历时期的蓟辽总督张佳胤、巡抚张国彦会题称:“三屯遵化各营主兵,照令议改折色七个月。草一束,折银一分九厘,豆一石,折银三钱四分。”《明神宗实录》卷一五二。转于《明代边饷结构与南北转运制度》作者不详。

[注2]“《明史、袁崇焕传》崇焕在辽,与率教、大寿、可刚定兵制,渐及登莱、天津,及定东江兵制,合四镇兵十五万三千有奇,马八万一千有奇,岁费度支四百八十余万,减旧一百二十余万。帝嘉奖之。”

“《明史、梁庭栋传》臣考九边额设兵饷,兵不过五十万,饷不过千五百三十万,何忧不足?”

二、帝国军事资源的流失

明帝国的政府资源,主要有两项。

明帝国的灭亡》小说在线阅读_第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泪痕春雨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明帝国的灭亡第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