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隐患

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绝对公平的封赏。

项羽的分封也不例外。

很显然,他通过这次的分封抬举了一部分人,也打压了一部分人。

网罗自家的党羽,排斥异己,打击敌人,这些都无可非议。

毕竟玩政治的人不是慈善家,也不会是人道主义者。

但即便如此,项羽的分封计划中还是出现了一些漏洞。

区别对待敌人和自家人是巩固权力的一个原则。

但在面对待自家兄弟时,也必须展现出一视同仁的姿态,这是安定内部局势的另一条原则。

显然,在这方面,有人吃了亏。

第一个吃亏的同学就是英布,他为项羽博命拼杀,流的汗出的血明显要多于张耳,可是张耳受封的隆重远在英布之上,张耳几乎全盘接手了赵国的地盘,而英布只担任了一个区区的九江王。

更令英布难受的是,张耳手下一个戚戚无名的将领申阳也被封为了河南王。

这叫人如何信服呢?即使是个君子,他也会在内心深处愤愤不平。

何况这位英兄弟还是一个如假包换的小人呢?

在随后的楚汉战争中,这位悍匪公然反水,投向了刘邦的怀抱,不能不说,最初的病根还是出于这次不公正的分封。

英布同学的战斗力非常强大,他的叛变对项羽造成了致命的打击,假若当初减少几个不必要的席位,给英布曾封几个郡的话,这位“加勒比海盗”一般的仁兄,很可能就会留在项羽军事集团之内。

得不偿失啊。

更要命的是这位受到项羽高度礼遇的张耳仁兄,最终也投靠了刘邦,项羽大哥抬举他就显得更加不值了。

还有一个同学也觉得吃了大亏,他同样为此愤恨不已。

不用我说,这位同学就是成安君陈余。

而直接刺激陈余同学的不是别人,而是张耳。

高抬张耳而贬低陈余,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陈余和张耳是一对特别奇怪的兄弟,他们曾经是生死之交,后来又成了不共戴天的死敌。如果要寻找友谊的楷模,看看陈余和张耳吧,如果要寻找仇恨的样板,还是看看陈余和张耳吧。(这类似于说:如果你爱一个人,请把他送到纽约;如果你恨一个人,请把他送到纽约。)

当他们两个人要好的时候,陈余事奉张耳如同对待自己的父亲。

巨鹿之战彻底摧毁了这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当时张耳和赵歇被王离围困在巨鹿城内。张耳想让驻扎在巨鹿北面的陈余求救。

他派出了张魇和陈泽两位同学出城责备陈余,并要求后者立即启动冲入巨鹿救援的计划。

陈余拒绝了张耳的请求。不是因为陈余不想搭救张耳,而是因为他评估去搭救张耳也只能白搭。

到时张耳没救出,自己也得死,连后续援救张耳的机会也没有了。这是既不能给张耳也不能给自己带来任何利益的傻事,陈余认为他没有必要犯傻。

吵不过这两位同学,陈余就派了五千兵马让这二位前往突击,结果这五千人马无一生还,连张魇和陈泽两同学也被彻底撂倒了。

血的事实表明,陈余的判断是对的。

然而张耳并不理会这些,他只想看到陈余对自己的姿态,姿态真的比本质更重要吗?这应该是一个哲学命题。张耳认为姿态第一,陈余则认为本质才是核心。

在这个哲学命题上,我真诚地支持陈余。可是人家张耳不理解,这也没有办法。

巨鹿之围被项羽大哥解除之后,这两位生死之交的兄弟却彻底翻脸了。

张耳甚至怀疑那两位同学死于陈余的谋杀,陈余愤怒地解下了腰间的大将军印信。

而张耳竟然不加推辞,收回了陈余的印信。

友谊彻底崩盘了,仇恨彻底爆发了。

客观看待张耳和陈余的翻脸事件,陈余固然也过于激动,然而张耳更有过错。作为一个大哥,不但不体谅陈余的实际难处,还妄图搞“道德杀人”那一套(用道德杀人,这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十分过分而且很不靠谱。

很简单,你要陈余不计成本地营救你,可问题是陈余死了也救不了你,你又何必要你的兄弟枉死呢。再说,你的儿子张敖也有一万多人马驻扎在巨鹿城北,你的儿子都做不到不惜成本地救你,又何必去苛求你的结拜兄弟呢?

儿子都做不到,却要苛责兄弟,张耳大哥,您这也太不厚道了吧。

这么说吧,陈余肯定很受伤,也很郁闷。

一受伤一郁闷就要死磕,一死磕就要出人命。

这两位老少同学的个人恩怨,直接对项羽的革命事业产生了严重的后果。

但这也怨不得别人,要怪还得怪项羽的政策水平不高吧。

我在前面说过,打击敌人无可非议。但敌人也有两种:

一种是自以为是你敌人而并非你敌人的“敌人”(类似于“假性近视”);另一种就是实实在在不带水分的敌人。

坦白地说,田荣属于第二种,你别说冷落就是爆揍他一顿都没错。但陈余却属于第一种,对这种人你最好还要特别礼遇,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处在模糊阶段,一不小心就会变成你的对立面(假性近视转化为真性近视)。

事实就是这样,项羽不把陈余当自己人,陈余就把项羽当敌人。在巨鹿之战中,在外面作战的陈余显然比龟缩在巨鹿城内的张耳更有功勋,而入不入关中只是一个态度的问题(进关中跟旅游差不多),即使在这个态度问题上,陈余赌气的对象也不是项羽,项羽又何必惩罚陈余而迫使这位兄弟奋起反抗呢?

自己给自己制造了一个本来可以避免的敌人,这招实在不高明。

而且,陈余比张耳更能打,这就更麻烦了。

一句话,把宝全压在张耳身上,项羽可亏大了(鉴于这位仁兄后来在陈余的打击下还投降了刘邦,那吃亏的系数就更是几何级增长了)。

假如当初项羽采取平衡政策,在分封张耳为王的情形下也同样分封陈余为王,那陈余即使要狂揍张耳,也不会捎带着把怒火喷到项羽身上了。

这是一个巨大的隐患,现在还没有发作。

但发作只是时间的问题。

从这回到汉朝——书写最好看的汉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4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沧海逐龙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从这回到汉朝——书写最好看的汉史第4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