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攻城战在喀山人无力的祈祷声中开始了。俄军用火炮和地雷进行破坏性轰击,专门的工兵营在城墙下挖洞埋丨炸丨药进行爆破。喀山的城墙顿时被撕裂了一道道口子。与伊凡四世同名的另一位伊凡——工程师伊凡.维罗德科夫指挥工兵修筑了复杂的攻城工事,在距城墙100—150米之处设置火炮,向城内轰击,无数的房屋被击毁,烈火熊熊。
危亡时刻,喀山人激发出祖先的骁勇,一次次的用石块和尸体堵住缺口,劣质的武器和劣势的人数硬是将俄军挡在城外整整一个月。10月9日,又一段城墙被炸塌,这一次,喀山人在再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堵住了,俄军蜂拥而入。
接下来是更为残酷的巷战,剩下的6000名喀山士兵与俄军逐屋争夺,白刃格斗整整持续了3天。10月11日,最后一个喀山士兵倒下,喀山城陷落。
喀山汗国灭亡,伊凡四世为自己加上了“喀山沙皇”的桂冠。
金帐汗国的子国中,喀山汗国最为强大,它的灭亡,标志着俄罗斯最终获得了与蒙古人竞争的优势,其他汗国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1554年,伊凡四世派兵推翻阿斯特拉罕汗国汗王雅穆格尔切伊,扶持傀儡阿里为汗,1556年,干脆废黜阿里,将阿斯特拉罕汗国吞并。
之后,是从诺盖汗国分裂出来的大诺盖汗国;之后,是巴什基尔亚;之后,是高加索……
没有人能阻挡俄罗斯征服的脚步了。
当西伯利亚汗国从平静的梦中惊醒时,才发现自己像一只站在旷野上的鹿,孤单的面对这头因为不断的饱餐而日益强壮的北极熊。
臣服而死还是奋战而死,这是个问题。
(十一)库楚姆汗的选择
世界历史上不知演绎了多少“王子复仇记”,但大多没有莎翁笔下那么悲情曲折,那么引人深思——情节都简单得很,王子为了给父亲报仇,也为了夺回王位,与自己的敌人殊死搏斗,或者成功,或者失败。
西伯利亚汗国在面临俄罗斯的威胁时,也正在上演着一部“王子复仇记”。只不过,这位王子要夺回的王位,不是源自于父亲,而是源自于祖先。
这位王子,便是库楚姆。
喀山汗国灭亡不久,西伯利亚汗国的汗王叶吉格尔汗便收到了沙皇伊凡四世的敕书,要他向俄罗斯臣服,并缴纳贡物。作为一个国家首脑,面对强敌威逼,一枪不放就俯首称臣是最耻辱不过的事情。但叶吉格尔汗非常清楚,自己的国家和喀山、阿斯特拉罕等汗国相比,弱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那些国家都是一战而亡,自己又何必飞蛾扑火?
何况,除了俄罗斯,还有一件他最为头疼的事情。一个名叫库楚姆的人率军从中亚布哈拉攻打了过来,尤其是,库楚姆宣称自己是马赫穆提、伊巴克的后裔。
叶吉格尔汗的祖先木哈默德从伊巴克手中夺取了西伯利亚的汗位,到如今已经半个多世纪了,怎么突然冒出了伊巴克的后裔?
库楚姆是不是伊巴克的真正后裔,现在已经难以考证,但作为金帐汗国三大藩属之一蓝帐汗国昔班家族的后裔却是可以确定的,就算不是伊巴克的直系子孙,但也同宗同源。
从蒙古帝国兴起之后,领地内的所有汗国都由成吉思汗的子孙为可汗,“非黄金家族不得称汗”已经是铁律。后各个汗国虽相继衰落,但这条铁律仍然被遵循着。看看乌拉尔山西边那几个汗国,哪个不是黄金家族称汗?而偏偏西伯利亚汗国却是由突厥部落的首领称汗,对库楚姆来说,夺回汗位是天经地义。
叶吉格尔汗没有胆量抗拒俄军,但对于问鼎自己宝座的库楚姆却决不手软,立即组织军队进行“围剿”。可围剿的结果却是屡战屡败,只率少量部队入境的库楚姆日益壮大,叶吉格尔汗只能在首都城墙的保护下才感到些安全。
俄罗斯是要自己臣服,不过是进贡些毛皮,国家还是自己的,但要是库楚姆获胜,自己就连葬身之地都没有了。叶吉格尔汗明智的作出了选择。
1555年,西伯利亚汗国正式向俄罗斯帝国称臣,每年缴纳1000张貂皮作为贡赋。而俄罗斯则对西伯利亚汗国提供保护,避免它遭到其他势力的侵略。
人人都有自己的如意算盘,博弈的时候就看谁的算盘打得精,而能够打得精的前提,是是否拥有拨打算盘珠的实力。叶吉格尔汗想与伊凡四世打算盘,实在是太自不量力了。
对于“雷帝”来说,要西伯利亚臣服只是权宜之计,因为自己正在进行立窝尼亚战争,与立陶宛、立窝尼亚、波兰争夺出海口,而且战争很不顺利,没有余力向东发展,等空出手来,将西伯利亚汗国变成自己的行省是既定方针。至于帮助叶吉格尔汗打击政敌,保住汗位,得先拿到珍贵的毛皮贡品再说——拿到,也就不说了。
叶吉格尔汗典型的赔了夫人又折兵,一面在库楚姆的进攻下苦苦支撑,一面要面对沙皇的勒索苦苦维持。本来就不稳固的统治更加危机四伏。
对手的昏招让库楚姆春风得意,原本叶吉格尔汗的家族统治汗国已经几十年,自己虽有黄金家族的金字招牌,有拿回汗位的合法性,但对西伯利亚境内的人民来说,怎么看自己都是入侵者。现在,卖国求安的叶吉格尔汗丧尽了人心,等于告诉人们,非正统的可汗就是上不了台面。
汗国的一些小酋长国,如汉特人的克德酋长国和奥伯多尔酋长国,还有曼西人的彼雷姆酋长国都开始倒向了库楚姆,叶吉格尔汗的领地日益缩小。焦头烂额的他正在想办法应付,俄罗斯又恰到好处的来捣乱了。
1556年,叶吉格尔汗的使者鲍亚恩达带着向沙皇缴纳贡品来到莫斯科,这一次因为与库楚姆交战再加上天灾,贡品只有700张貂皮,叶吉格尔汗还为此写了一封国书给沙皇伊凡四世,说明了原委。除了表示抱歉,还希望沙皇看在贡品的份上,拉自己一把——库楚姆不消灭,贡品只能越来越少。
这回叶吉格尔汗的算盘又打错了,伊凡四世不想管他为什么会少拿贡品,只知道贡品少了就是不行。于是,将使臣鲍亚恩达随身财务全部没收,并将其关押起来,另派使者回西伯利亚进行催逼。
无奈之下,叶吉格尔汗只好在全境大勒索凑足了毛皮,次年派使者到莫斯科,补足了头一年的数目,缴纳了当年的1000张貂皮,并另缴纳100张貂皮作为道路费。同时,还写了更为谦卑的国书,表示完全服从于俄罗斯,保证以后的贡品无论是天灾还是人祸都再不会迟缓短缺,沙皇这才消了气,把那个倒霉的使臣鲍亚恩达释放。
当年金帐汗对俄罗斯诸公国的盛气凌人也不过如此,伊凡四世算是为祖先出了口气,但这更加催化了叶吉格尔汗的倒台。
1563年,库楚姆终于兵临伊斯凯尔城下,经过毫无希望的抵抗后,叶吉格尔汗弃城而逃,无可奈何的摆脱了让自己无限眷恋而又烦恼不已的可汗宝座。
“王子复仇记”得到了完美的结局,库楚姆恢复了祖先的国家。但这个结局也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场——如何面对俄罗斯人。
成为可汗的库楚姆没有任何权衡,当他坐在宝座上的第一天开始,便宣布解除与俄罗斯的藩属关系,将俄罗斯派驻西伯利亚的使臣处死,并派出军队袭击边境上的俄军哨所。
他没有给自己留丝毫的余地,用行动来向俄罗斯的沙皇表示:我决不会臣服于你,想要土地和毛皮,你只能用军队来夺取。
一些史家对库楚姆汗的作为进行了极高的评价,用了很多誉美之词,例如“远见卓识”,“维护民族独立与国家的生存”等等[14]。
赞美一个人物,实事求是要比以今度古更能表达对他的尊重。在近代爱国主义产生之前,众多身处逆境的英雄在他们面对不可对抗的命运而百折不挠,所想的恐怕并不是如今人们所能想象到的“民族大义”,他们的力量更多的来自于责任、荣誉、尊严和不甘被奴役的渴望。
库楚姆汗打击叶吉格尔汗,是出于对“黄金家族”荣誉的责任感,他无法忍受曾经的臣仆占据着祖先建立的国家;而对于俄罗斯人的强硬,则是出于尊严和傲慢——你曾经是我祖先的奴仆,如今你强大了,可以灭亡我杀死我,但决不能让我向你俯首称臣。叶吉格尔汗可以选择屈辱的苟活,而库楚姆汗则必须奋战到底。
伊凡四世无端的失去了老实听话的藩属,出现了以死相拼的敌国,这是让人很恼火的事。但立窝尼亚战争的频频失利让他更恼火,西伯利亚的事情只能放在其次。
而作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与庸君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做事分不清主次,往往什么事都做不好,而前者却可以在作重要的事情时,对其他的事情也作出妥当的安排。
伊凡四世对于西伯利亚汗国的安排,便是对帝国东部边境的大富翁斯特罗干诺夫家族的任命和授权。
斯特罗干诺夫家族原本是在维亚切各达河的世袭贵族,有着广袤的地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家族的土地一直扩展到彼尔姆地区的卡马河流域。而如果仅仅是拥有土地,也不过是个土财主,但斯特罗干诺夫家族更钟情于经商,并享有沙皇赐予的商业特权。在世袭领地中,他们大规模的生产粮食、鱼类和木材,并设立盐矿、铁矿,这些物资的买卖为他们赢得了大笔财富。同时,家族的首脑阿尼卡.斯特罗干诺夫还开辟了从西伯利亚到俄罗斯腹地的毛皮商道,这更是让他们财源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