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将,是善战的将,兵,是开国的兵,论士气,聂玄的老爷兵比不了,因此两军在大陵一开战,毫无悬念,晋军大败,刘曜率军一路狂追而来,司马腾听说聂玄败了,匈奴来了,吓得抖衣而颤,这小子可真有能耐,将并州市民三万余户尽数驱赶,往山东跑了,这就是晋朝宗室的能耐,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敌兵还没到,赶着老百姓先逃了。

刘曜一路进军,连下法氏(山西高平县)、屯留(山西长子县)、中都(山西太原市)三地,匈奴声势大振,山西大部归其所有。

再说八王之乱,东海王司马越本和成都王司马颖打得火爆,突然匈奴插了一杠子,他也吓得不轻,好在他弟弟司马腾手下将领聂玄在大陵战败的时候,他却打了胜仗,司马颖逃往关中,也就是说,在匈奴自立的同时,司马越的弟弟虽然跟异族打了败仗,他自己却与同宗打了胜仗,那么他前面打了胜仗,后面匈奴刘曜却追来了,他弟弟也跑了,怎么办呢?司马越的精力并不想花在抵抗异族上面,为了保存实力,他率军往山东、安徽一带而去,打算控制江淮,徐图河南,再攻关中,抢皇上,那么山西呢?就给刘渊算了,他才不愿意操这个心呢。

善于自己折腾自己的族体,往往不善于抵抗外虏。

这一切都发生在公元304年,这一年的局面是,司马颖、司马颙据守洛阳、长安,控制关中地区,司马越控制青徐一线,匈奴刘渊控制山西一带,整个河南、河北、山西屡遭兵祸,民不聊生,晋朝武装内耗极其严重,鲜卑、乌桓、甚至羯族均加入战争,胡族武装大量涌入中土,而司马氏诸王为了加强自身的胜利指数,还在不断的招纳四方蛮族加入自己的军队(没办法,领地内的壮丁基本上死的七七八八),他们丝毫没有吸取山西的教训,根本意识不到潜藏于黄河流域的巨大的民族危机,而西晋政府频频变换大王旗,也无心去管这些,就在这种情况下,另一个地方终于也爆发了——益州,巴氐人李雄自号成都王,反了。

巴氐是什么族?

古代巴人的一支,秦国灭巴蜀政权后,巴人有的跑去湖北,有的跑去湖南,有的留在四川没动,跑去湖北的基本上消息不再,跑去湖南的就入了武陵蛮,留在四川本地而拒绝被同化的,被称为板楯蛮,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一支没有活路的板楯蛮巴人迁往汉中,去找那装神弄鬼的张鲁,希望在他的神力之下,可以混口饱饭,但他们进了汉中后才发现,凭他们的身份,根本不可能见到张鲁,便在一个叫杨车板的地方停下来,索性干起了打家劫舍的买卖,正是老子过不好,谁也别好过。

这群人,被汉中百姓称为“杨车巴”。

后曹操知刘备入蜀,便发兵先抢汉中,张鲁大仙的法力在曹操大军面前不堪一击,汉中被攻克,曹军入境,那时杨车巴的大名已经家喻户晓,曹操刚克汉中,欲在此立威服众,便令大军直趋杨车板,杨车巴虽然悍蛮,但知道凭自己这点实力,欺负老百姓还行,正规军实在惹不起,便由首领李虎领着,投降了曹操。

曹操的逻辑是:强盗皆可为炮灰也。便封李虎为将军,令其率部族五百户,往甘肃秦安县而去,意思很明显,你不是喜欢打架么?去边境吧。

甘肃一带有一个古老民族——氐族,与羌族杂居,那么杨车巴一到,便又多出个巴族,巴族本在四川,突然到了西北少数民族地区,难免被人欺生,这李虎为了混下去,便主动和当地氐族人搭八杆子打不到的关系,将族名改为“巴氐”,因此巴氐虽名为“氐”,实则与氐族毫无关系。

氐族也是个不得了的民族,五胡之一,十六国的前秦便由他们所建,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那么巴氐在西北呆得好好的,怎么一百年后,突然跑回四川了呢?怎么又扯旗造反了呢?这正应了那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成汉立国(2)

为了把事情交代清楚,我们把时间拉回到公元299年,也就是八王之乱最开始的那年,这一年,发生了两件大事,前面交待过的,是贾后废掉了太子,前面没交待的,是有一部分氐族人反了,而且反了有四年了,首领是一个叫齐万年的人。

齐万年是什么人,由于与五胡十六国关系不大,所以在此不过多交待,只是他这一反,正经闹得不小,关中、西北一带大震,一时间兵凶战祸,人民难安,偏屋漏还遭连阴雨,陕西大旱,又闹起了饥荒,一时间千里赤地,人相食,惨不忍睹,司马衷那句“怎么不吃肉粥”,就是这个节骨眼上说出来的。

齐万年在这一年被西晋政府军俘杀,造反失败,但起义可以扑灭,灾荒却难以解决,本来颗粒无收,再加上打仗,死了无数壮劳力,粮荒变得格外严重,不但普通百姓承受不住,就连戍边的少数民族军将,也难以度日,这里面,就包括当初听曹操命令进入西北的那五百户巴氐军将。

自李虎迁徙西北,到西晋元康年间,百余年后,这五百户军将的首领位置已经传到了李虎的后代李特身上,这李特善于用兵,精通骑射,处事沉稳,不愧为李虎之后,他看到族人不但要戍边,还忍饥挨饿,不禁心急如焚,便向朝廷申诉,意思是我巴氐自曹魏起,为朝廷守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还望看在往日功勋,能宽贷我等。他奏章递上去后,却如鲤鱼入水,毫无消息,原来,这一年西晋八王之乱开始,整个朝廷,自上倒下,打成一锅粥,谁还来管你是否饥荒?

李特上诉朝廷无果,便急了,索性来个屡次上疏,你不答我,我便缠住不放,终于晋廷让他烦得不得了,便下了个旨意,说既然关中、关西大饥,你们也不用戍边了,我朝皇恩浩荡,允许百姓入汉中吃粮,你们戍边的蛮子,也跟着去吧!

这道旨意,实乃混蛋得紧,从中也可看出,西晋各诸侯王为一己之私,丝毫不把国家放在心上,亡国真真活该!

其一,关中、关西大饥,饿殍无数,人们易子而食,小小汉中,弹丸之地,如何接纳得了这许多饥民?若放饥民入汉中,岂非连汉中也要闹起饥荒?

其二,巴氐族人戍边百余年,战斗力不小,你将这类军事团体也与普通百姓一样驱入汉中,一旦汉中粮草吃尽,人心思变,这一批有着丰富战斗经验的人,岂不正是祸水源头?

无人去想,无人去思,这西晋一朝的废物,只知争权夺利,清谈论仙,亡国灭种之祸就在眼前,尚不知哩。

李特等便跟着流民一道入了汉中,果然,汉中之粮根本无法养活流民,大量流民继续涌入四川,西晋王朝对此大为恐慌,令关闭剑阁天险,勿令灾民进入蜀地,原因很简单,司马氏虽然内部残杀得厉害,但并不希望全国其他地方也被搅乱,既然这批饥民留在汉中,那就紧着汉中闹吧,西蜀却不可乱,因此,不让灾民入川,你就是饿死,也死在汉中。

灾民们可不让了,凭什么?有粮不给吃,西川不让进,没天理!

汉中居民也不让了,怎么?西川有粮,却不给他们去,只是留在汉中,难道非要让灾民们将我们的粮食抢光才罢休么?

灾民们与本地人之间早已水火不容,眼看着,汉中便要闹起一场变乱,汉中官员大惊失色,一想关中、关西两地流民众多,闹将起来如何是好?便赶紧发了封警报,上奏朝廷,盼着上级给个指示。

此时的晋王朝,正是八王之乱开始,谁有心思管这个?自己人之间都打不过来呢,便胡乱派了个御史叫李苾的,去汉中看看情况,这李苾到了汉中一看,果然如此,灾民无粮,土人护食,各不相让,他倒也是个好官,便上疏朝廷道:灾民十余万人,汉中无法供给,若去下游荆州,水路凶险,倒不如就让他们去蜀中就食,否则一旦变乱自汉中起,朝廷祸起肘腋。

李苾说得很对,只是有一点他也没想好,那就是对于灾民,一而再再而三的安排其往富裕地区吃饭,是否妥当?难道非要吃穷一地,再换一地?如此这般,何时到了?

他没想这么多,他只知道,汉中地区的局面已是危中之危,若再不令灾民去四川,只恐民心思变,更难收拾。

于是,所有的流民,包括李特在内,均坦然走过剑阁天险,直入蜀地。

所有参与这一事件的晋朝官员都认为,巴蜀无非是流民们的暂时寄居地,等关内关外饥荒一失,他们必将回到家乡,但等流民们入蜀后他们才发现,事情远非想象得那么简单。

成汉立国(3)

十几万流民,饥肠辘辘的,就进了四川,当时四川有两州,一为益州,二为梁州,皆因三国时蜀国一度兵强,令人心有余悸,司马昭便在灭蜀后,将其一分为二,相互制约,以防变乱,其中梁州所辖地带为陕南地区、四川以东、贵州以西的各一部分,益州则分管四川的另一半——西南地区,流民们入川后,先进梁州,二话不说,抡开嘴巴子就开吃,真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吃他娘啊,吃得差不多了,一瞧西南边还一个州呢,去吃!扶老携幼的,便往益州而来,蝗虫相仿,益州军民闻听流民来了,吓得手足无措,有那怕事的,便赶紧并报给益州刺史赵廞(xīn),让他快拿个主意。

赵廞这个刺史,来得可不容易,他能当稳这一州之父母,全仗皇后贾南风撑着,敢情他与贾南风还是联了姻的,当“州长”全靠着这层关系呢。

眼看着流民陆续涌入益州,赵廞也毛了,汉中吃穷了,梁州也吃得差不离了,他益州可不想蹈它们的覆辙,略微思考后,赵廞十万火急的向洛阳上疏,意思是流民厉害,朝廷理应想个法子管管,不该就这么把十几万人丢给我吧?!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小说在线阅读_第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电脑前的红椅子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第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