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敏之下一目标,公主。这一次他把手伸向了自己的表妹,武则天的掌上明珠——太平公主。看来太平公主也就要不太平了。
年过四十的武则天在埋头一口气为高宗生了一堆儿子之后,终于迎来了一个女儿,这也是她的最后一个孩子。
第一个女儿,成了自己的政治牺牲品。
对太平公主,武则天有着更复杂的情结和最深的爱怜,可以说太平公主得到的是双倍的宠爱。
狼外婆杨氏去世的时候,太平公主也还只是六七岁的孩子。
武则天向高宗请旨,让女儿出家入道,为杨氏祈福。我发现这个杨氏真是个祸害精,因为她,武家那些兄弟们算是倒了血霉;九十多岁,还睡了自己的外甥,臭到现在。
为杨氏祈福,武则天表的是孝心,赔上的却是女儿的清白。
太平经常奔波于武家与皇宫之间。让人没有料到的是,所有进入武宅的宫人女官,都统统被贺兰敏之或诱或逼,给强奸了。这帮可怜的孩子真应该从小练练防狼术,就用那最狠的一招——裆下踢,废了这个祸害。
武则天最后的底线给扯断了,她终于爆发了。
终于,贺兰敏之也引爆了自己,他从来到宫里那一天起就不是人了,而是一颗人体炸弹。作为一个复仇者,他是成功的,也是可怜的,更是可鄙的。
咸亨二年(公元671),武则天向高宗上本,将贺兰敏之流放雷州。
有人要问了,武则天究竟为贺兰敏之开出了怎样的罪状,让他不得翻身。根据史料记载:
第一条:私自挪用为荣国夫人造佛像追福的瑞锦和钱物;
待续
第二条:在姥姥杨老太太居丧期间穿漂亮的衣服,喊三陪女跳艳舞;
第三条:爬上姥姥的床,与姥姥行云雨之事;
第四条:勾引并强奸准太子妃杨思俭的女儿;
第五条:用下三滥手段逼淫太平公主及随从宫人。
这完全是一篇卖点十足,劲爆全城的《皇家丑闻录》。尤其后三条,每一条都够得上打头。其中第三条武则天不惜拿自己的母亲杨老太太说事,“烝于荣国夫人”。什么叫“烝”,就是与长辈女性通奸。
去吧!去遭雷劈吧,狗不吃的东西。
流放途中,贺兰敏之真就死了,却不是雷劈的,死因大体有两种。
一是上吊自尽。我并不支持这个说法,自杀的人除了有畏罪感,还有羞耻感。贺兰敏之什么都没有,只有让人呸了又呸的流氓习气。流氓自杀只有一种可能,被大流氓捶过之后,弄一身内伤,然后被人拿刀逼的。
二是途经韶州时被武后的使者以马缰勒死。我严重支持这种说法,符合武则天一贯的行事风格,贺兰敏之这个让人恶心的漂亮男人也应该得到这种下场,这笔帐应该算在武则天的头上。
不知道九泉之下的狼外婆知道自己亲爱的外孙落得如此下场,会作何感想。而这时候距离狼外婆闭眼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流氓垮台,流氓集团里那些经常跟在贺兰敏之后面吃花酒,惹是非的人,后来大都被流放到岭南荒僻之地。
随后,武则天又召回武元爽的儿子武承嗣,做了他爸爸武士彟的后嗣,这同样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主。
待续待续
3、走钢丝
古惑仔贺兰敏之死不足惜,风流杨老太太风光大葬。人走茶不凉!
追悼会当天,高宗下令文武九品以上及外命妇都要过去跑跑龙套,添添人气,不光龙套要跑,戏份还要做足,像死了自己亲娘一样去哭上一鼻子。
同时追赠丈母娘杨氏为太原王妃,自己的老丈人武士彟为太尉、太原王。
看似无限风光,实则左右为难。决战泰山之巅,武后率一帮超级女生感天动地,与一帮超级男生争强斗胜。但无论怎么做,武则天的身份还是很尴尬的,从前太子年幼,高宗多病,武后可以打着辅政的旗号,继续他的一帘幽梦。
但随着太子一天天长大,高宗也有意识无意识地放权于太子。这天下早晚是你的,孩子,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你上路!
武则天也开始接受这样一个现实,这天下有很多东西是只属于男人的,与女人无关,比如说江山,比如说至高的权力。
而太子李弘这时候也渐渐长大成人,
太子李弘这时还不到二十岁,却已经监国多次。综合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勾勒出这样一个太子的形象,身体孱弱多病似乃父,性格倔强刚毅似其母。
作为大唐帝国的储君,李弘8岁便离开父母的怀抱,住进东宫,由专门的老臣名儒教导辅佐帝国的接班人。
高宗同志对太子寄予了厚望。老子撑不长,儿子你早接班,也让我好好休息休息。
太子也是人啊!可太子他真不是一般的人。
高宗和太子训练班的那些大儒名家轮番轰炸,必须这样,必须那样。
什么《政典》、《通鉴》、《春秋》给我往死里读,吃透精髓,学以致用,当饭吃。
刚开始太子年幼,又有许敬宗出任太子少师,老许是挺武派,李弘对于母亲武后还是言听计从。
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
不开,不开,我不开,妈妈没回来,谁来也不开。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小兔子乖乖渐渐长大,越来越有主见,才知道妈妈的门锁住了自己与外面世界联系。听妈妈的话,是要吃亏的。
武则天越来越失望,当初自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争取后位,不就是为了让小兔子乖乖不被大灰狼们欺负吗?
谁知道养来养去,却养出个白眼狼。
待续 待续
李弘是个感情纤细敏感,富于理想和抱负的人,有一套自己做人的方式方法。
他童年时读《春秋》,读到楚世子商臣弑其君,有点搞不明白:“既然孔老夫子是个圣人,开口闭口都是想教育人,怎么还会把这种血淋淋的事情写上去?这不是教人学坏吗?”
老师耐心地说:“孔老二写《春秋》,善的恶的都要写进去,他主要是想让人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然后褒扬善行,贬斥恶行。”
李弘同学不依不饶“我不吃他这一套,也懒得听这种血淋淋的事,还是给我换一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