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心】
公元626年,八月初八,请大家记住这么一个日子。这是一串很吉利的数字,对于大唐帝国290年的历史,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大发特发。帝国天空一轮新的红日欲喷薄而出,照亮历史。
高祖李渊正式下诏,将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年满六十周岁的李渊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了太上皇,老同志要拿出高风亮节,要把机会让给年青同志。
李世民假惺惺地再三推辞,高祖也很识相地坚持让位,父子二人像在拆解太极招式。这么你推我让练了一天的太极,第二天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皇帝位。立长孙氏为皇后。
在即位后,李世民干的第一件事是重新礼葬故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拿死人做文章,做给活着的人看!目的不在多深重的哀思,而在捞取政治印象分。李世民不仅亲自到场痛哭志哀,并且命令原东宫、齐府的僚属统统参加,大家一起去哭上一鼻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就这样在猫哭耗子的仪式结束后永远地走进了历史。
原本不乏激烈的秦府与东宫、齐府之间的矛盾,也就在唐太宗李世民泪雨滂沱和一场浩大的葬礼之后,渐渐趋于平复,化为无形。
李世民的化骨绵掌功力自然不浅,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就好比是一场赌局,大家都来买大还是买小。
开赌的前提条件是李世民必须登基,不登基这就没办法玩。好了,如今李世民如愿成为大唐最高领导人,条件成熟,到了开底牌的时候。那些当初拿出本钱押宝的人,都来领奖吧!唐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们的功劳和奖赏,就是说要给他们多大的官做,给多少间房住,多少块地种,才能配得起他们的功劳。在开牌之前,唐太宗还说了下这个游戏的玩法:“朕分级评价你们的功劳,按功劳大小进行赏赐,如有不当之处,你们可以当场提出来。”
然后就命宰相陈叔达在宫殿下唱牌,公布封赏结果。底牌出来了,一共产生了五个大赢家: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
紧接着李世民又翻出了一张张底牌。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
结果出来后,和赌桌上任何一次赌博一样,群情哗然,很多人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抽老千!有人抽老千!谁抽的老千?整幅牌始终都在李世民一个人手上洗来洗去,其他人碰都没碰。
押宝的人都是曾经跟着李世民鞍前马后的大臣们,有的关系甚至超越了普通的君臣关系,是兄弟,是生死之交。如今却分出了三六九等,昨天他还在给我提包,今天我却连给他提鞋的资格都没有了。
于是有人在下面脸拉老长眼瞪多大,把官服袖子甩得啪啪作响,传递出的信号就一个,不满!傻子看到这种情况,也知道这些人有意见闹情绪。不是有意见吗?那我就发扬民主,给你机会,让你们说出来,别憋出个内分泌失调。李世民让他们都发表发表个人意见。
这些同志把小动作做得夸张而生动,可真让他们站起来说两句,很多人连屁都不敢放一句了。只有淮安王李神通仗着自己是李世民的叔叔,又自恃自己是大唐集团盘面上的大牛股,就忍不住跳出来说:“我在关西起兵,首应义旗,为大唐出生入死多年。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只是捉刀弄笔,功劳却在我之上,我不服!”
待续待续
唐太宗对这种情况显然早有预知,不然也不会采用这种形式颁布封赏结果,直接发诏不就得了。李世民看自己的叔叔李神通这时候站出来充愣头青,知道他的话其实代表者大多数武将的心声。这其中就有尉迟恭,作为大唐帝国第一保镖,李世民的今天,是自己陪伴着他拿命拼来的。可在一等奖得主里自己才排了个第四名。天没天理,人没人性。
尉迟恭的牛掰是尽人皆知的。贞观六年(公元632年)九月底,太宗在庆善宫用公款和大臣们在一起吃喝玩乐。当时已经提升为同州刺史的尉迟敬德也参加了宴会,见到宇文士及的席位在他之上,怒道:“你有何功劳,竟然坐在我的上方。” 此时宇文士及虽然不是宰相了,但现职位还是右卫大将军(卫戍部队司令之一),忠心耿耿地日夜宿卫皇宫,深得太宗信任。尉迟敬德竟然敢这样骂他,可见其狂妄程度。
正好这时任城王李道宗(李世民的堂弟,也是军功累累的宿将)坐在他的下首,劝他不要这样。尉迟敬德回手就是一拳,差点没把这位王爷的眼睛打瞎。太宗见状很生气,马上宣布罢宴,然后单独留下尉迟敬德,非常严肃地说:“以前朕读史书,读到汉高祖杀功臣的时候,常觉得他很过分。所以,我登基之后,一心想保全你们,和你们共享富贵。但你呢?你身居高官,却屡次犯法!现在我明白了,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并不是汉高祖一个人造成的,韩信和彭越这两个人都是有责任的,汉高祖也有无奈之处了。再一再二不可再三,今后望你好自为之,不要到时候追悔莫及!”尉迟敬德间李世民真的生气了,而且把话说得这么重,真的吓坏了。对于李世民的话,他从来都是买账的,理解也会执行,不理解也会执行。敬德从此以后就收敛多了。
李世民也看到了这种争名夺利背后的暗流涌动。要想维持这个封赏结果,就必须打击一下李神通,不然开奖活动就没办法玩下去了。
他毫不留情面地说:“叔父虽然首先响应义旗举兵,但当时的目的也是为了你自己活命;后来窦建德侵吞山东的时候,叔父您带兵征讨,却落得全军覆没;再后来刘黑闼纠集余部进攻,叔父您被打得丢兵弃甲、望风脱逃。这可都是你的罪过,朝廷都没有追究。至于房玄龄等人,您不要看他们没有上阵打仗,但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使大唐江山得以安定!他们的功劳自然在叔父之上,咱们这是论功来行赏。叔父您是皇族至亲,朕对您肯定会特别优待,但不能因为循私情,滥与有功之臣同等封赏。”这话的意思就是说,大唐帝国不欠你,不但不欠你,还因为你吃了败仗导致国家蒙受损失,到现在这笔帐还没算。
领导动真格的了,连自己的叔叔都给撅下去了,一点情面都没给,谁还敢说什么,就是说了也白说。封赏之事就在表面的平静和内在的不平静中暂时平息下来,但宫廷内的权利之争却永远不会停下来。因为人的欲望永无满足。
在唐太宗面前大家都不说了,可不说心里总觉得堵得慌,那就在背后议论和发泄吧。尤其那些原来在秦王府效力的旧属,看到魏征、王珪、韦挺、薛万彻等原来跟随太子的人,按说这些人还是有罪之身,不但不追究他们的罪行,还让他们当了大官,排位都在自己的前面,心里就更加不平衡。
有这样情绪的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都有谁,但李世民曾经的那些老部下肯定是呼声最高的。程知节、侯君集、秦叔宝等很可能都在此列,他们议论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去找房玄龄,要求房玄龄向皇帝反应他们的意见。他们说:“我们跟随主人多年,出生入死,现今的官职竟然还在前太子东宫、齐王府僚属的后面。这太不公平了。”上面只是史书记载的话,估计他们说的话要比这多得多,他们会搬出当年追随李世民对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辛苦和功劳,他们会啪啪地拍着自己的老脸激动得面红耳赤。这让我们的老脸往哪搁,一路上跟着秦王,不,皇上,水里水里来,火里火里去,如今功劳却在那谁谁后面,他算那根葱,哪根蒜。
待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