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议大夫王珪将这种情况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颁布命令:“六月四日以前与李建成、李元吉有牵连的人和事,六月十七日以前与李瑗有牵连的人和事,都不再追究,谁也不许再告发,违者以诬告治罪。”
李世民又派遣谏议大夫魏征去安抚山东(崤山以东)地域的势力,因为那里是李建成曾经战斗过的地方,也是李建成的影响力最为深厚的地方,李世民之所以派魏征去,不光是看中魏征是个大忽悠,口才好会做思想工作。更主要的是看中魏征作为李建成原属下的身份,他下去开展工作更有说服力,更能够现身说法,展示朝廷的对他们的态度。人肉喇叭,传声筒。
不要害怕,不要担心,曾经我们都受了李建成的蒙蔽,从今天起只要我们端正态度,努力工作,组织上不但不给我们穿小鞋,而且还能提拔重用。你们看我老魏,以前只是个东宫僚属,现在我说话很管用,办事上面也有人,日子过得很幸福,我很满足。
在魏征临走之前,李世民给了他一些特事特办的权力。魏征走到磁州的时候,迎面遇上州县枷送原太子千牛李志安、齐王护军李思行前往京城。魏征说:“我奉旨离京时,朝廷对原来东宫、齐王府的人已经一概赦免,不予追究。现在您们又押送李思行等人,影响会不好,会让人怀疑赦免令。”命令将李志安等人当即释放。太子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情,夸赞魏征做得对。
这时李世民虽然尚未登基,但已经是事实上的主宰者了,朝廷的人事、尤其是宰相级别的人事任免问题是他必须面对的。他要考虑很多因素:不仅要稳住武德的元老重臣和原来太子一党的官员,来保证局势的稳定;还要安插自己的旧属亲信,逐步掌控朝廷的大权;更重要的是,他还要为将来考虑,要树立起一支可以牵制自己原旧属僚的新力量。
因为李世民在取得政权之后,他和秦王府属的关系也悄悄发生了变化,原来他只是秦王府千儿八百号人的主人,现在是天下几千万臣民的主人。那些旧属会很容易依仗功勋,垄断大权,把持朝政。现在李世民肯定不能放弃他们,但也要防止受其左右。
当时宰相一级职位的任职情况是,裴寂为尚书左仆射,萧瑀为尚书右仆射,陈叔达为侍中,裴矩为检校侍中,宇文士及为检校侍中,封德彝为中书令,杨恭仁为检校中书令。
这七个人之中,裴寂为太原起兵时的元老,而且在朝中的势力根深蒂固,虽然李世民不喜欢他也不适合在短期之内动他;萧瑀、陈叔达为元老中倾向于李世民的,宇文士及更是李世民天策府太尉出身,是其自己人,需要保留,至于封德彝,李世民目前还不知道他首鼠两端,还以为他是自己人,可以重用;而裴矩此前是李建成的太子詹事,需要动一下;杨恭仁则兼任着主管全国人事的吏部尚书,这样关键的职位必须要自己人来充任,所以也要动一下。
秦王府旧属之中,高士廉年龄较大、阅历丰富,可以考虑出任宰相,房玄龄足智多谋有宰相之才,而且忠心耿耿、谦恭谨慎,可以做宰相,其他旧属可以先安排尚书级的职位。至于牵制他们的力量,魏征、王珪、韦挺都已经在朝中担任要职,再把薛万彻等人安排个职位,既可以牵制那些旧属僚,使李世民免予陷入秦府旧属的权力包围圈,还可以继续收服原来李建成的党羽。
待续待续
考虑成熟之后,他开始行动。任命秦王府护军秦叔宝为左卫大将军,程知节为右武卫大将军,尉迟恭为右武候大将军。免去杨恭仁检校中书令,免去裴矩检校侍中职务,两人都降级使用。任命高士廉为侍中(相当于最高检察长),房玄龄为中书令(相当于最高立法院长)。同时,免去裴寂尚书左仆射的职务,继续担任司空,右仆射(国务院第二副总理)萧瑀升任左仆射(国务院第一副总理),长孙无忌为吏部尚书(相当于中组部加人事部),杜如晦为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检校吏部尚书封德彝提升为右仆射,而封德彝原来担任的中书令一职,由宇文士及接任。同时还任命从前的天策府兵曹参军杜淹为御史大夫(因杨文干事件和王珪、韦挺同时被流放,玄武门事变后又召回京师。),侯君集为左卫将军,段志玄为骁卫将军,张公谨为右武候将军,长孙无忌的哥哥长孙安业为右监门将军,李靖的弟弟李客师为领左右军将军。还把原来太子的死党,带兵和李世民正面PK的薛万彻也从终南山回来了,被任命为右领军将军。
这样,朝中势力开始形成新的平衡,互相掣肘,又互相依存。但这离李世民理想中的朝堂还有不小的差距,原来的宰相大都还在,尤其是裴寂那个老家伙还在,会对执行新政有些阻力,以后还需要进一步的清理;至于那些大臣们,一个个还都有强烈的欲望,有欲望就有进取之心,有进取之心就能为帝国服务,为我所用。
【收心】
公元626年,八月初八,请大家记住这么一个日子。这是一串很吉利的数字,对于大唐帝国290年的历史,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大发特发。帝国天空一轮新的红日欲喷薄而出,照亮历史。
高祖李渊正式下诏,将皇位传给太子李世民,年满六十周岁的李渊同志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当了太上皇,老同志要拿出高风亮节,要把机会让给年青同志。
李世民假惺惺地再三推辞,高祖也很识相地坚持让位,父子二人像在拆解太极招式。这么你推我让练了一天的太极,第二天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皇帝位。立长孙氏为皇后。
在即位后,李世民干的第一件事是重新礼葬故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拿死人做文章,做给活着的人看!目的不在多深重的哀思,而在捞取政治印象分。李世民不仅亲自到场痛哭志哀,并且命令原东宫、齐府的僚属统统参加,大家一起去哭上一鼻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两兄弟就这样在猫哭耗子的仪式结束后永远地走进了历史。
原本不乏激烈的秦府与东宫、齐府之间的矛盾,也就在唐太宗李世民泪雨滂沱和一场浩大的葬礼之后,渐渐趋于平复,化为无形。
李世民的化骨绵掌功力自然不浅,效果也是立竿见影。
这就好比是一场赌局,大家都来买大还是买小。
开赌的前提条件是李世民必须登基,不登基这就没办法玩。好了,如今李世民如愿成为大唐最高领导人,条件成熟,到了开底牌的时候。那些当初拿出本钱押宝的人,都来领奖吧!唐太宗与群臣当面议定开国元勋们的功劳和奖赏,就是说要给他们多大的官做,给多少间房住,多少块地种,才能配得起他们的功劳。在开牌之前,唐太宗还说了下这个游戏的玩法:“朕分级评价你们的功劳,按功劳大小进行赏赐,如有不当之处,你们可以当场提出来。”
然后就命宰相陈叔达在宫殿下唱牌,公布封赏结果。底牌出来了,一共产生了五个大赢家: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
紧接着李世民又翻出了一张张底牌。宇文士及、高士廉、侯君集、程知节、秦叔宝、段志玄、屈突通、张士贵……
结果出来后,和赌桌上任何一次赌博一样,群情哗然,很多人不满之情溢于言表。抽老千!有人抽老千!谁抽的老千?整幅牌始终都在李世民一个人手上洗来洗去,其他人碰都没碰。
待续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