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最重要的是皇帝老子李渊也是支持李建成的。太原起兵,李世民功劳最大,李建成也统率军队建立赫赫战功。李渊被封为唐王后,因李建成是长子,所以被立为世子。唐帝国建立后,李建成又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这时李渊还是十分喜欢李建成的,李建成太子的地位也十分巩固。后来,随着李世民功劳越来越大,李渊又产生了废立的想法,但在自己宠爱的小老婆不断地吹床头风下,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转而一心一意支持李建成。李渊就曾说过:“建成作为太子已经很久,我不忍心夺去他的权力啊!”到武德九年的时候,李渊基本上对太子集团的奏请都一一满足了。

另外,为一旦有变做准备,太子集团还暗中招募长安和各地的勇士二千余人为太子宫卫士,驻扎在长林门,号称长林兵。齐王也暗中招募勇士作为齐王卫士。

在地方上,由于河北地区是李建成率军平定的,因此太子集团在河北地区有着一定的支持基础。幽州都督李艺也暗中支持太子集团,李建成曾向其征调三百幽州突骑为卫士,后因人告发而未调成。

2、秦王集团

秦王集团这边可谓人才济济,除了领导才能十分突出的李世民外,还有以下主要成员:

一是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顺德等秦王长孙夫人的娘家亲戚。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夫人长孙氏的哥哥,这个人非常有才能,虽然生长于富贵的家庭,但十分好学,精通文史,善于出谋划策。他从小就和李世民关系就非常好,李世民和父亲于太原起兵后,他投奔李世民,经常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是秦王集团的核心成员和重要谋士(此人在后文将有详实交代)。高士廉是长孙夫人的舅舅,武德五年(622年)的时候任雍州治中(京城卫戍总司令部总务官),李世民因为他是夫人的舅舅,而且非常有才望,因此对其非常亲敬。高士廉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谋划人员和参与人员。长孙顺德是长孙夫人的堂叔,也是秦王集团的重要成员。

二是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文官。这两个人在史籍中也是一对孪生兄弟,上学的时候历史老师老是“房杜、房杜、房谋杜断”,最初以为是一个人,后来才把他们剥离开。

李世民得此二人,大唐幸甚!贞观幸甚!

一个为李世民出谋划策,一个为李世民定夺大事,珠联璧合。在秦王府文官中,房玄龄、杜如晦是最核心人物。房玄龄是个读过很多书的人,才华横溢。李世民率兵攻打渭北的时候,他来投奔李世民,李世民与他一见如故,对其十分赏识,引为知己。

房玄龄也感谢李世民知遇之恩,尽心尽力辅助李世民。房玄龄不仅为李世民计划谋略,政变计划就是他最先提出的;更重要的是他潜心为李世民发掘和拉拢人才,杜如晦就是经他推荐留在秦王府的。“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旧唐书》)杜如晦也和房玄龄一样,聪明悟性高,熟读文史。

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夸他是“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世民平定长安的时候,他被收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后来有一次,他曾经差点被调离李世民。当时,由于秦王府里有才能的人比较多,秦王府属官被任命为地方官的很多,李世民感到十分忧虑。

这时,杜如晦也被调任地方官,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中官属被调走的虽然很多,但都不足惜,唯有杜如晦有辅助帝王的才干,大王要经营四方,没有杜如晦是不行的。” 以房玄龄的识人才能,对杜如晦如此评价,可见杜如晦的重要性。此后,杜如晦一直跟随李世民左右,是秦王集团的核心人物。另外,李世民还于公元621年(唐帝国建立第四年)开设文学馆,招纳博学之士,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以及杜如晦、房玄龄等皆为文学馆学士,时称“十八学士”。

杜如晦和房玄龄是合作成事的典范,他们彼此一片赤诚,互敬互让,无半点狭隘的嫉妒之心。杜如晦善断,房玄龄善谋,他们取长补短,合作的相当好,成为李世民最得力的谋臣,在打天下、得天下、治天下的漫长过程中,共同建立了首屈一指的功勋。杜如晦死于贞观四年,年仅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恸,赠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并手诏为制碑文。后来有一次唐太宗吃块美味的香瓜,忽然想起杜如晦,怆然泪下,派人将吃剩下的半个瓜摆放在这位文臣的灵牌前,不时送御馔祭奠。在杜如晦的每年忌日,太宗都派人到他家里慰问其夫人儿子,一直保持其公府的官吏僚佐职位。“终始恩遇,未之有焉。”

贞观二十三年(640年),房玄龄旧疾复发,当时李世民在玉华宫,听说老房病重就让人用自己的担舆把房玄龄抬入御座前。

两个老伙计执手相看,感怀流泪,哽咽不能言。

太宗命太医疗治,每日以御膳供房玄龄食用。临终之时,房玄龄对诸子说:“当今天下清平,只是皇上东讨高丽不止,正为国患。主上含怒意决,臣下莫敢犯颜。我知而不言,就会含恨而死啊。”

于是抗表进谏,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罢军止伐高丽。太宗见表,感动地对房玄龄儿媳高阳公主说:“此人病危将死,还能忧我国家,真是太难得了。”临终之际,李世民亲至其病床前握手诀别

三是尉迟敬德、程知节(本名程咬金)、秦叔宝、段志玄、张公谨、侯君集、张亮等秦王府猛将。前面三人就无需多言了。说说后面几位,段志玄在太原起兵时,就和李世民关系很好,后来长期跟随李世民征战,作战十分勇敢且战功赫赫,是秦王府的骁勇大将之一,对李世民忠心不二。张公谨这个人力量十分大,一开始投奔唐军时,名气并不大,但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后来其才能被李世勣、尉迟敬德发现而推荐给李世民,被引入秦王府做官,进秦王府后数次为李世民谋划计策,都和李世民心意,因而逐渐被李世民所亲信,也是甘心为李世民效死力的大将。侯军集、张亮等也是因为才能卓著而被李世民收到府中做官,其中张亮在政变前被派往洛阳,巩固李世民在当地势力。

在当朝宰相中,陈叔达和萧瑀也是支持李世民的,虽然二人不能被划为秦王集团,但二人在李渊面前出于公心为李世民说好话,对李世民多有帮助。陈叔达就曾劝说过李渊:“秦王刚强,不宜对其采取强制措施”。

另外,为预防不测,秦王府也暗中招募了八百多勇士,作为秦王集团的一只重要的军事力量。这只部队在后来的政变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地方上,由于大部分天下都是李世民平定的,很多在地方官都曾是李世民的手下,因此李世民在地方势力上要比太子集团强的多,尤其在洛阳河南一带,更是李世民经营的基础,李世民曾派行台工部尚书温大雅(也是秦王集团的重要成员)镇守洛阳,作为一旦有变的根据地。

从两大集团来看,双方势力可谓旗鼓相当,太子集团在京城势力稍强,不但得到皇帝老子的支持,而且东宫和齐王府所蓄养的士兵也比秦王府多;在地方上,秦王集团则远强于太子集团,同时秦王的强势还在于他聚拢的那些知名度和武功指数都很高的文臣武将身上。

两大集团为争夺皇位继承权,到公元626年6月(唐帝国建立第九年),已到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地步了,到底鹿死谁手?我们拭目以待。

【一箭定格】

公元626年6月4日,这一天距离唐帝国建国仅仅才9年,距离唐帝国消灭叛乱基本统一全国更是仅5年,但是这一天,却发生唐王朝历史上最血腥的惨剧。

清晨,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第二个儿子秦王李世民,这个唐帝国建立最牛的功臣,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等大将和平时训练的敢死勇士悄悄在皇宫的北门玄武门埋伏下来,静静等待自己的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的钻进套子里。

杀气如雾气弥漫着整座宫城,历史也在这个时间段变成了雾里看花。

1、一条短信

之前一天,唐帝国的天文台长傅弈同志向李渊发去一条短信(递交这份秘密报告):“太白金星出现在秦地(陕西省)地带,秦王李世民将登上宝座,治理天下”。

这是一份想取李世民小命的短信,李渊这时候才干了九年的皇帝,而且当皇帝以来真正让他舒心的日子也不长。唐帝国建立以来,就一直在同不同的政权争夺地盘。

胜败都未可知,如果失败的话,可能连脑袋都保不住,别说这屁股底下的位置了。

现在刚刚平定天下不久,老李终于可以好好享受享受当皇帝的乐趣了,而且感觉自己身体也还很好,于是皇子一个接一个地生,公主一个接一个地要。李渊这时候已经有22个皇子,19位公主,属于高产皇帝。小日子越过越滋润,他当然不愿意把幸福生活易手别人了,即使是自己的儿子也不可以。老子还没干够,你们要有耐心,后面排队去吧。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9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宗承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第9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