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个“仍”字,说明李建成一直是在李渊的指使下进行起兵的组织活动的,马不停蹄。李建成同志具体在河东都干出了什么政绩:一、大搞慈善,树立李唐形象。他在当地搞了一些慈善活动,赈灾济贫,当然是以李渊的名义;二、招揽人才,沟通四方。

李建成在当地与一些地方势力广泛接触,招揽了许多人才,为起兵准备了力量,表现了较出色的组织才能。太原起兵后,河东人士争相加入起兵行列,不能不说李建成在其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说太原起兵李建成无大功是错误的,仅凭贞观年间的史册即抹杀其贡献是不确切的,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2、四六开

有人说,英雄创造了历史。

历史永远是有胜利者书写。

我们能做的只是去读懂历史,而不是去怀疑历史。

那我想问,你读到的是历史还是幽默剧呢?

有史学家认为,自义旗初举,至攻克京师,李建成与李世民功绩是半斤对八两。西河之克,固由二人之力;京师之克,李建成所部更有先登之功,在围攻长安时,第一个攻上城墙的雷永吉就是李建成的部属。李建成在战争初期即占据长安(要知道长安的战略地位在当时并不亚于后来李世民所攻下的洛阳,甚至犹有过之),唐军由此声威大振,成为最有希望问鼎中原的一支割据力量。

说两人半斤对八两,是不公平的。我说句公道话,李建成从太原起兵,至唐朝建立,一直是领兵的主将,任左军统帅。他参与指挥的几次战役,虽然与李世民的战功相比较有所逊色,但也展现了较出色的军事指挥才能。我认为两人功绩四六开应该说得过去。

后期他与李世民是因为革命工作分工不同,而失去了在战场上继续立战功的机会。李渊攻取长安后,建立唐国号,根据自古以来“立嫡以长”的原则,加上李建成的功绩,李建成被立为皇太子。由于太子是国之储君,需要经常留在君主身边,参理朝政,协助君主制订大政方针,于是李建成就跟着李渊留居京师,协助李渊处理军国政务。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让李世民在后来一系列暴力事件中脱颖而出,让他练就了一身更快、更高、更强的本领,同时也成就了一颗伟大帝王的雄心和野心。

我们翻阅唐初史,不难发现,在太原起兵后很长一段时间,李建成和李世民兄弟经常联手上演经典战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时候他们是心有灵犀的兄弟,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是绝代双娇(夸人要夸到恶心)。

一是夺取西河之战。这是太原起兵后的第一仗,其成败事关全局。大业十三年(617)六月,李渊在太原起兵,当时就通告天下:杨广已被废,现在他要立代王杨侑为新君。

这皇帝什么时候成为他想立谁就立谁了,虽然你们家是皇家表亲,也多少要征求下其他同志的意见吧。不征求意见搞一言堂,门都没有。当时的西河郡(治今山西汾阳县)丞高德儒就站出来持反对意见。西河临近太原,是太原起兵后进军关中的第一道关口。由于李渊缺乏稳固的根据地,四面是敌,军事上不占优势,此次战役是起兵后第一次大战,对士气影响很大,李渊更是把此战提到关系唐业成败的地步。

李渊命李建成、李世民两兄弟攻打西河,又命太史令温大有同行。临行的时候,李渊还有些不放心,拉过来温大有交待了一番:“我这两个孩子虽然本事不小,但年龄小,你要为他们多参谋军事,兴兵大业的成败,当以此行卜之。”言语之间,对两个青春年少的儿子并未完全放心,却也满怀期望。

一句“当以此行卜之”,可以看出李渊对这一行动的重视。李建成、李世民所带兵士,多是新近所募集,尚未得到训练。这样的军队,显然难称精锐。其可用者,必得高昂的士气和上下同心的凝聚力才行。李建成、李世民无愧于将门之后。两兄弟多年来跟着父亲走南闯北,不同于纨绔子弟。他们与众人同甘共苦,遇敌则身先士卒,两人的表现很大程度上激励了将士。同时严肃军纪,此次领兵,两人可谓既赢得军心又赢得民心。

西河城下,高德儒固守不出。唐军全力攻城,这一仗打得很是激烈。己丑日,西河城破,高德儒成为俘虏,被拉到军门外斩首,让隋朝那些敢于反抗的顽固派将领也看看,这就是不听话的下场。杀了领头的,俘虏的其他将官和士兵都给收编过来了。当时刚起兵正是急需用人之际,既然打赢了,能安抚就安抚。于是兄弟两个下令其余不杀一人,又严格管束军士,进城后贴出告示秋毫无犯,违者立斩。为了慰抚民众,唐军又让百姓该干什么干什么,手里没忙完的农活继续,做生意的安心去坑人。这样收编过来的士兵和百姓都非常开心,城内经常出现唐军与百姓军民一家亲的生动画面。拿下西河城,返还晋阳。自发兵至返回,前后算算只用了一个礼拜多两天的时间。李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像这样用兵,你我父子足可横行天下!” 按虚岁算,这时候李建成二十九岁,李世民二十岁,都是活力四射、矫健勇武的当打之年。李渊看着两个年轻的儿子,心底漾起一股骄傲和自信。在父亲肯定和赞许的目光中,两兄弟会意,心中充溢着满足和自信!

大唐首战之功,兄弟二人联手上演。作为老子的李渊看着眼前的龙兄虎弟,发出了“横行天下”的豪气之言。如果让他未卜先知九年以后玄武门外那场兄弟相残的血腥一幕,不知道他此时又会作何感想。在历史的洪流面前,个人的前途命运被裹挟前行,不知道是造化弄人还是历史的车轮碾过命运之辙。

二是智取霍邑之战。当时唐军从太原起兵,四面强敌环绕。北有骠悍的突厥,虎视太原;东有强大的李密瓦岗军欲取长安;西有薛举的西凉兵垂涎关中。严竣的形势使李渊必须速取霍邑,否则会失去进入关中的有利时机,因为当时隋朝大军正与中原农民军激战,关中防御空虚,一旦李密大军西进,对李渊是十分不利的。霍邑再度上演了兄弟联手、父子同心的一幕。李建成功劳也当仁不让,抹煞不得。前文已说过,在此不多啰嗦。

三是智破刘黑闼。这是唐朝统一中的最后一次战争,它的胜利为唐初社会稳定打下了基础。正当大唐势如破竹进军的时候,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本来已被唐朝征服的山东、河北之地再度陷入洗澡堂局面——乱。乱字还不算小。

另头的人不是别人,正是窦建德的当年的老部下刘黑闼。窦建德被李世民打败以后,后被斩杀于长安。他的部下也作鸟兽散各自带了一些财物,散居民间,准备乱世之中过安宁日子,可这战乱不宁的山东地界那里会有片刻的安宁。窦建德降唐后,由于唐统治者对降将没有实行安抚政策,一些唐朝的官吏对留有案底的他们十分不够意思,逮着一个小辫子就严刑峻法,捆绑拷打,或者斩首。搞得窦建德旧部人人自危,惶恐不安。你们唐军不是说优待俘虏吗?当时主将还与唐政府军的老大签了合同的,原来那玩意是没有法律效力的,真是天没天理,人没人性。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8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宗承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第8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