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正史中没有查到她的名字,但在一些武侠小说和演义书里把她娶了个名字叫“李秀宁”。唐高祖李渊繁殖能力还是相当强的,据说有22个儿子,19个女儿,平阳公主在女儿中排行老三。这么多的娃当然不可能是一母所生。

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平阳公主的老公就是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的柴绍。

李渊赴太原就任的时候,留下了部分家眷在长安作为人质,其中就有平阳公主和他的丈夫柴绍。大业13年,李渊派人通知柴绍夫妇回太原,柴绍一看势头不妙就准备收拾收拾跑路。跑之前对自己的老婆平阳公主说:“你老爸要造反了,我现在要赶到太原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他的意思是平阳公主是李渊的女儿,肯定是重犯,带在身边目标太大,两个人都不容易脱身,不如分头想办法。真是应了那句话“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平阳公主居然没有轮巴掌抽自己的男人,而且还特善解人意地劝自己老公,别把她放在心上,自己先跑吧,自己躲起来是件很容易的事。

老婆,你要保重,为夫我着实不忍,但又着实无奈,理解万岁吧!

老公,你少玩阴,为妻我早已看透,但又不好戳破,早去早回啊!

不解风情的柴绍还真就撇下老婆独自跑路了,跑吧,再不跑就来不及了。善解人意的平阳公主还真就如她自己所言,漂亮地脱身了。

平阳公主真是不简单,不愧为将门之后,临阵不慌,大局不乱,颇有大将之风。柴绍这边刚跑路太原,平阳公主也立刻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使用易容之术,换了一身男装,自称自己是玉树临风,英俊潇洒的李公子。接着又把家产变卖变卖,然后开始在当地招兵买马,与父亲李渊遥相呼应。

当时天下大乱,长安虽然还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围的州县到处都是土匪,土匪成了当时青少年最热门的职业,不存在就业难。只要你愿意上门,不看学历,不看年龄,不看工作经历,当然如果有杀人越货的胆量和经历那是最好的。

当时在长安附近最大的一股是国际化土匪——西域土匪,他们的首领是来自西域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好几万人。真是家道衰落外人都来欺,外国土匪大老远跑到这里来抢地盘,这太不合国际公约了,你说这算是侵略还是叛乱。

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这马三宝还真是个吉祥三宝,不知道跑去叨咕了一些什么,结果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拜倒在平阳公主的长袍之下,做了平阳公主的手下。

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土匪,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趁机扩大战果,连续夺取了鄠县,武功,周至,始平等县。

队伍也迅速扩张到了7万多人。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手下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兵源来自原来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让咱们这些大老爷们都汗颜。

大业十三年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地带。这时他很惊喜地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风光无限,不知柴绍作何感想。

想起自己当初把自己女人撇下,一溜烟跑了,如今再度重相逢,自己的女人竟然成了一个令敌军胆寒的女将军,怎不让他脸红皮臊?

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拿下长安,平阳公主功不可没。

平阳公主在关中开展斗争对建立李唐王朝来说可谓意义重大。前面说过,李渊是个平庸的人。虽然很有野心,却是属于有贼心没贼胆的人。太原起兵之后稍稍遇到一点小挫折就曾经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亏李世民苦劝,才勉强前进。他在渡黄河以前一直在与隋将屈突通缠斗。后来采取李世民的计策,用少量兵力牵制屈突通,主力直攻关中。如果没有平阳公主在关中接应,这一招就成了孤军深入,是极为冒险的。要是进攻长安不利,则后路势必让屈突通切断,那时就真成了瓮中之鳖了。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直到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书上才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为什么会这样,前面已经分析过,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在这件事上,李渊同志干得漂亮,这是对一个将军的尊重。

爱护子女,作为父亲这一点倒是可以理解的。李渊早年丧父,自身缺少父爱。在以男子为一家之主的封建社会,没有父亲的小孩子是很可怜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尝尽苦头的李渊估计都是唱着“世上只有爸爸好,没爸的孩子像根草”过来的。所以他要把自己失去的父爱加倍地付出给自己的孩子。

但是作为家长,这种好是有个度的,搞不好就成了溺爱。我的女儿小时候很懂得礼节,我看她可爱天天逗她,把我的万千宠爱都集于她一身,结果现在她在我面前作威作福,很难教育。

所以这个子女教育问题是大问题,尤其生在帝王家,搞不好就酿成宫廷血案。

作为一个帝王,溺爱的结果往往会导致失法于恒,造成法制和国体上的漏洞百出,这就很危险了。

李渊对孩子的溺爱就是一味的放权,放权到到什么程度呢?那时候秦、齐二王都可以铸钱,每人各二炉。这就相当于自己家里藏了一个印钞机啊,想怎么花怎么花,想花多少印多少。

除了在财权上完全信马由缰,同时他的这些成年的儿子,也就是这些亲王们手中都拥有私人武装,光是护卫就有“左右六护军”、“左右亲事”等多种花样。

这有钱又有兵,而且都身居长安,天子脚下。这还了得,如果使起性子来除了皇帝谁还能制约他们,说得不好听,皇帝老爸如果那天让他不高兴了,不留神他带人都能给绑架了。这些亲王们可以随便挎刀提剑出入上台、东宫一些皇宫禁地。李渊毕竟以前没有从事过皇帝这项工作,但凭一己感情来对待自己的皇子们,怎不惹祸端。

我的儿子,我不爱谁爱,我不疼谁疼。

只要老子能给儿子的,他都给了;作为皇帝不能给儿子的,他也加倍地给了。

随着李世民战功日高,李建成日益感到自己太子地位所受到的巨大威胁。李建成本来是心胸开阔的,但在宫中日久,对黑暗的宫廷斗争耳濡目染,心态难免不起变化。而且在中国古代的绝对专制的皇权体制下,也由不得他心慈手软。

唐统一以后,李世民开始把注意力转移到政治问题上来,开文学馆,广招治国之才。

这激起了李老大建成同志的愤怒,老二想干什么,一定是有想法。这是属于他的,不容许别人染指。老大下定决心要除掉老二,一次高祖李渊带着李世民、李元吉外出巡游,而让李建成留守京都。李建成想在半道派兵截杀李世民,事情败露,因为李渊和李世民同行,所以这次行动就由普通的兄弟争权成了谋反大罪。

参与行动的将领杨文干情知必死,干脆起兵造反。李渊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一怒之下将李建成囚禁。同时派李世民前往征讨,并开出空头支票:“征讨杨文干之后,我便立你为太子。至于你大哥,我虽然不能象隋文帝那样自诛其子,但事后就封他做个蜀王。

蜀地经济落后,士兵战斗力不强,今后他若能安守本份,当然很好,如有不臣之心,你要消灭他也不难。”看来李渊当时是主意已定,连后事都想好了。

等到李世民三下五除二得胜归来,我们伟大的君主李渊同志又听信了那些被李建成贿赂的嫔妃、大臣们说情,改变了主意,只是把李建成手下的谋士全部流放了事。废立太子之事,提也不提,弄得李世民十分尴尬。都准备回来上位了,结果还让我干个香堂堂主,怎么向兄弟们交代,这不是耍人吗?

后来,李渊看见太子和李世民矛盾日益激化,流血冲突不可避免,于是异想天开地还想出了一个主意。他招来李世民对他说:“晋阳起兵,扫平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本该立你为太子。但建成是长子,又当太子时间不长,我实在不忍心把他废了。你们兄弟不和,同处京都,恐怕有祸。我有一个办法,就是你谦让一下你哥哥,你离开长安到洛阳去。另起炉灶重开张,建立王府,洛阳以东的国土都归你管理,我还特许你出入使用天子专用的车马、旌旗。你看如何?”那意思就是让李世民另立中央政府,与大哥李建成各据一方。

这老头真是个治国天才,这种办法,简直骇人听闻,也亏他那谢了顶的脑袋能想得出来。倘真如此,有朝一日他两脚一蹬,皇帝的宝座虚位以待,这天下非大乱不可。他那两个宝贝儿子比他有头脑多了,他们各有自己的想法。李老大想的是,李老二留在长安,自己还有胜算,去了洛阳,便是潜龙入海,谁也休想制得住他。他马上派亲信劝说李渊,说这事万万使不得。墙头草李渊于是又改变了主意,此事不了了之。其实李世民想的是,皇帝老爸把我支得这么远,离皇位八百丈远,我才不干呢!

一个不想走一个我想留,留下来陪你,陪你玩一场旷世阴谋。

天子之言,岂能如同儿戏?何况太子废立,事关国体。李世民就算不想篡位,经李渊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这么一折腾,不想也得想了。如此摇摆不定、言而无信,将来被自己儿子兵变赶下台,我看李渊也是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8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宗承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第8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