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残暴、荒淫、昏愦,散见于正史野史,尤以野史为擅。他果真昏聩得一无是处?今天,我们透过历史重重的阴影仿佛能看到一串串暧昧的问号悬于历史的天空。翻阅史书,拨开迷雾,来分析隋炀帝的性格不难发现,在他性格深处有着一个“飞蛾扑火”的强国梦,而这梦想最终点燃的是自己和自己的王朝。以成圣王之愿,而得暴君之谥,杨广的一生,可以说是一场性格的悲剧。

在这里我既不想为杨广翻案,也无意与唐粉作乱,我只是想尽可能地走近这个符号色彩浓郁的帝王,不想人云亦云。作为一个帝王,炀帝生前身后留下的政绩有:隋炀帝三次北巡和一次西巡,巡视的重点分别是突厥地区与西域地区,换来的是东西南北四方来贺;至今还在使用的大运河;延用至清朝的科举选才制度;尊祟儒释道三教,文教兴国等等。这些措施要么是因时审势,要么是因势利导,大业初年隋朝的极盛气象和最高统治者的种种措施不无关系。而在这种种措施后面,显现的是杨广渴求成就圣王之业的宏大魄力。

隋文帝末年,天下库藏皆满,所蓄多至“天下五六十年可用”,呈现出亘古未有的富庶气象。继后的隋帝如果是一个守成之君,谨慎本份,或可避免隋朝的灭亡与后世的唾骂。而杨坚五子之中,漫说杨勇被幽,杨俊早夭,仅就资质而言,五子皆不如杨广深沉有为,大隋的继任终于落在杨广肩上。杨广,却不是一个守成之君,他渴望在他的手里,将大隋发扬光大,成为亘古未有的辉煌大国。如果他的个性里少一些锋锐,多一些详和,以他的才智和魄力,以他父亲给他留下的富庶国力,他几乎就可以完成圣君的理想了——大业初年,大隋已经显现出极盛气象。

青年才俊当之无愧。少年杨广,是个超级男生,长得帅,人又聪慧,为父母特所钟爱。在他十二岁的时候,父亲杨坚正式称帝,改国号隋,杨广受封晋王,开始了大隋皇子的政治生涯。年仅十三岁,杨广受任并州总管,杨坚为他配备了强有力的左右辅佐:王韶,李彻,李雄,韦师,张衡,冯慈明,张虔威,段达等,皆以忠直知名,精于政绩。杨广在这班僚佐的尽心辅佐下,好学上进,颇善属文,不但深得臣僚爱重,也深得父母喜爱。十四岁,杨广大婚,妻子是南朝萧梁帝室萧岿的女儿。青年杨广,声名籍甚,冠于诸王。这种政治资本来自修文修武各方面的经历。隋朝初建时,统治东北和西域诸族的突厥不断侵扰,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杨广“后数载,突厥寇边,复为行军元帅”,足见其在北御突厥中所起的作用。在对突厥的自卫战争的初期,隋朝采用的是“远交而近攻,离强而合弱”的“离间”之计,晋王杨广对此计特别赏识,后明代李贽在评述此事时,也不得不承认隋炀帝“善用兵”,“尤为好用长孙晟之离强合弱计”杨广对此计的赞许正说明了他谋略的非凡和气度的出众。可见,文帝采纳此议,其中本身就有杨广力荐的因素。北御突厥的战争基本上是在隋文帝的统筹下进行的,在文帝的老练但拘泥于保守的作风下,配以杨广幼稚但倾向于积极进攻的锐气,加上杨广最后对突厥的沉重一击,奠定了隋王朝在这场战争中胜局的基础。平陈之役于开皇八年开始。此时的晋王杨广才二十岁,但已被委任卫平陈战役的总统帅,足见开皇年间的杨广已在政治军事上崭露头角,并有有所作为了。两年后,陈地叛乱,杨广又一次临危受命,从晋阳远赴扬州,坐镇江南整整十年。

而在这十年里,让我们看见了不一样的杨广,看见了那个诗人杨广。那个能写出《春江花月夜》的青年诗人杨广。这首诗几乎就是后来张若虚的简本:“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从小就喜爱文学的杨广,竭力招致江南才士进入晋王幕府,甚至效法东晋王导,研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并让旧陈博士潘徽组织江南诸儒编撰《江都集礼》120卷,同时竭力扶持南方宗教领袖,以收揽江南人心。坐镇江都时期,晋王府武将文士,人才济济,杨广成为南方文化最大的保护者和宣传者。杨广挟允文允武之声望,在朝臣中声名鹊起。杨广痴爱诗文,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且才能过人。我认为这一点对分析杨广的性格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在杨广的骨子里流淌着文人的血。他对自己的文才自视甚高,视自己为天下人的领袖,才能自然在众人之上。他曾自负地说:“天下者认为我继承皇位,拥有四海,如果让我和士大夫高选,我也当为天子。”

杨广性格中的刚愎自信刺激着他的政治野心不断膨胀,然而大隋的法定继承人是其长兄杨勇,空有满腔抱负却无奈。给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你也要去抢。公元600年,经过多方准备,耐不住的杨广顺利终于伸手夺嫡,杨勇被废,杨广按序立为新太子。三十三岁的杨广,于人生盛年登上帝位。为了证明自己是块当皇帝的料子,杨广励精图治,以拼命的姿态试图在短期内建立最伟大的功业,成为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圣君。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这种急功近利会让他顶着“炀”这个恶谥,而这顶帽子一戴就是千年。历史赋予他的,不是他的绝世文才,不是他的强国之路,不是他的惮精竭虑、日以继昼的操劳国政,而是和他所瞧不起的陈后主一样的荒淫好色、昏庸无能。假如起杨广于地下,回顾历历所来径,他能服气吗?他当然不能服气。

从登基之日,杨广想得就是,把自己梦境中的盛世强国搬进现实。大业初年,炀帝开始兴建东都洛阳,前后历时十个月;同年发诏开凿大运河,前后费时六年;此外,尚有掘长堑、置关防、开驰道、筑长城、建粮仓、造龙舟、置离宫等等工程,几乎都在同时进行。这其中,尤因“种柳开河为胜游”,以开凿大运河供龙舟巡游成为炀帝荒淫亡国的罪证之一。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四千余里,历经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诸代不遗余力地开掘,至隋时已形成几大段断续的运河,以保证漕运的畅通。结束了南北分裂状态的隋朝,也曾在隋文帝初期开凿山阳渎通道,以利漕运。继文帝之后,掌握大一统隋政的炀帝,决心在原有运河基础上继续开凿,经过全面规划,沟通五大水系,形成无往不畅的水路交通网。这项工程的规模超过以上所提到的任何一个朝代。背后的客观原因是什么呢?是隋一统后,全国南北两大中心区的迫切需要统一,构建南部经济区与北部政治区的浑然一体,使得南北水运成为当务之急。背后的客观条件又是什么呢?炀帝即位时,经过隋二十五年的节俭储积,中外仓库无不盈积,所蓄可供全国五六十年之需,“隋之富,汉唐之盛未之逮也”,隋全盛时人口约有4600万,无论从人力、物力来说都十分充盈。背后的主观原因又是什么呢?四百年后南北重新一统,人力、财力和权力都在炀帝一人之手,故以竭一人一朝之智力,得建千秋万代之圣王功业。大运河如此,其它几项工程也大率如此,背后皆有深远的政治考虑和霸图雄心。

大业中,炀帝始创进士科。略知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一制度在千余年间,曾经起过多么重要的作用。在隋以前,选贤擢能主要依赖于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隋文帝后期,罢除以门第为限的九品中正制,下诏不论出身皆可入仕,这是科举制的前身。到炀帝大业中,据唐人文献,多次提到炀帝置进士等科,完成了从察举到科举的转变。之后,科举制度在唐达到鼎盛,沿用至宋元明清,成为一个强有力的人才选拔系统。这里要说说,炀帝本身对才学的态度。杨广是一个很有才学,也重视才学的帝王。杨广少年时代即好学善文,在北守晋阳、南定吴越,以及长期延揽各方俊才文士的过程中,杨广的才学颇能融汇南北之长。南北朝后期的宫体诗中,杨广以清新质朴别立一格,其创作和文风对隋代文坛产生过巨大影响,在文学史上亦占一席之地。诗文并茂、多才多艺兼有实干才能的隋炀帝杨广,瞧不起以门阀坐享清官,热心于科举制度的文才取士,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杨广的圣王之业当然不会只停留在国内。国力的强大和雄瞰天下的个性,使得炀帝在即位之初就改变了文帝时保守的对外政策,置四方馆于东都建国门外,以待四方使者。大业年间,中外政治文化交流盛况空前。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宗承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第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