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一是齐王李元吉。李元吉在两个哥哥的相争中,为什么选择支持大哥李建成,而不支持天下归心的二哥李世民呢?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李建成曾经救过李元吉的命。李渊在太原准备起兵反隋的时候,李建成、李元吉并不在太原,而是和同父异母弟智云居住在河东。李渊秘召李建成等回太原,这时二十九岁的李建成把十五岁的李元吉带上潜回太原,而把同父异母弟十四岁的智云留在河东,结果李智云被隋朝官员逮捕并杀害。可以说当时他们回太原的路上是很危险的,要不然,李建成肯定会把两个弟弟都带上的。李建成把李元吉带上一同潜回等于是救了他一命,李元吉肯定非常感激。第二,李建成对待弟弟们相对比较宽容,如果李建成当上皇帝后,只要不是威胁到其皇位的事,其它的事即使触犯大唐刑律也不会过于追究责任;而李世民却恰恰相反,为了大唐帝国的兴盛,会对弟弟们严格要求的。李渊的小老婆们就曾对李渊说过:“太子仁厚,陛下升天后,我们母子可以相托”。而李元吉一向喜欢玩猎,不太愿意遵纪守法,当然希望宽容要求的哥哥上台了。第三,李元吉曾被李世民的手下大将尉迟敬德三夺其槊,李元吉感到这是十分耻辱的事,由此对尉迟敬德和李世民怀恨在心。公元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率大军攻打洛阳王世充,李元吉和尉迟敬德随同出征。尉迟敬德这个人善于避槊,每次单骑突入敌军阵中,即使敌军环绕周围用槊刺尉迟敬德,也不能伤他,不仅如此,而且他还能夺取敌人的槊,用来回刺敌人。李元吉也是使槊的,而且一贯非常骁勇,很看不起尉迟敬德被别人这么吹捧,于是要求同尉迟敬德进行比试。李元吉命令把槊刀去掉,只用杆来刺,尉迟敬德却说:“即使有槊刀,也不能伤到我,请不要去掉槊刀。”果然,李元吉不能刺到他。这时,李世民问尉迟敬德:“避开槊和夺取槊,谁更难?” 尉迟敬德回答说:“当然夺槊更难了。”于是李世民命令尉迟敬德与李元吉再次进行夺槊比试。李元吉刚刚用槊没刺着尉迟敬德,感到面子上很过意不去,这时听说尉迟敬德还夸海口能空手夺取自己手中的槊,更是气不打一处来,于是手拿着槊刀,跃马奔过去就刺,结果连续三次都被尉迟敬德将槊给夺过去了。对于这件事,李元吉虽然表面上对尉迟敬德的夺槊能力非常惊叹,但暗地里感到十分耻辱,非常怀恨李世民和尉迟敬德在众人面前丢了自己的面子。还有太弟一说,不过那已是武德九年的事了,那时李元吉早已是太子集团的核心成员了,李建成的允诺只不过是让李元吉更加忠于自己的手段而已。

待续 待续

二是后宫妃嫔,也就是李渊的小老婆们。李渊晚年娶了不少小老婆,这些小老婆们也为李渊生了二十个年幼儿子,这些小老婆们为了以后母子有个依靠,竞相结交李渊年长的儿子。那么她们为什么选择投靠李建成,而不是李世民呢?主要是李世民有几件事使得罪了皇帝老子的后宫妃子们。第一件事是公元621年(武德四年),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李渊命贵妃等数人去洛阳宫中为皇宫选取宫女和珍宝,这些贵妃却私下向李世民为自己求取珍宝,而且还为亲属求官,李世民都没有答应。由此,贵妃们很生气。第二件事张婕妤为其父向李渊求取的几十公顷良田被李世民先赏赐给了淮安王李神通,张婕妤父去要,李神通因为李世民已经赏赐给他了,所以不同意。得不到地,张婕妤当然要怨恨李世民了。第三件事是李世民的部下杜如晦经过尹德妃父亲尹阿鼠的家门,却被骄横的家丁给拉下马来暴打一阵,打断了一个手指,还骂到:“你是什么人?竞敢经过贵妃家门不下马。” 尹阿鼠担心李世民向李渊告状,却指使尹德妃恶人先告状:“秦王左右欺负我父亲家。”双方结怨更深。这边,李世民对李渊妃嫔们的无理要求都不答应,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曲意事诸妃嫔,谄谀赂遗,无所不至,以求媚于上”(《资治通鉴》)。这样两相比较,后宫妃嫔当然选择站在太子这边了。

三是魏征、王珪等太子府文官。魏征原是李密的部下。公元618年,唐帝国才刚刚建立,只拥有长安一带的关中地区,这时拥有洛阳附近广大地区的李密与洛阳的王世充在偃师进行对峙。李密在决战前召开了军情会议,就关于是否进行决战进行了讨论。魏征投了反对票,魏征认为:“虽然我军多次取得胜利,但精锐部队伤亡很大,最近刚同宇文化及打了一仗,虽获胜,但急需休整,士兵的心里也很倦怠,很难迎敌。我们不如深沟壁垒,不与敌战,等敌人粮食吃尽撤退后,到时候我们追击,没有不胜的道理的。”可是李密受众将骄傲求战的影响,最终没有听魏征的意见,而与王世充决战,结果一败涂地,没有办法只好投靠唐帝国。魏征也随同李密一道投奔唐帝国,后来太子李建成闻其大名,将其引入太子府中,任太子洗马,对其礼遇甚加。魏征感谢其知遇之恩,也尽其所能为李建成出谋划策。公元622年(唐帝国建立第五年),原窦建德手下大将刘黑闼在河北地区聚众反叛,魏征和太子中允王珪一同建议太子亲自出征讨伐刘黑闼,以取得功绩名望来镇服天下,同时还能结交当地豪杰,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李建成采纳了这个建议,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很快就平定了刘黑闼的叛乱,结交了大批当地豪杰。为保太子之位,魏征为李建成出了许多计策,但大多不被李建成采纳。王珪也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是公元624年(唐帝国建立第七年),因太子手下杨文干在庆州谋反受牵连,被流放到外地。太子集团失去了一个重要的智囊。

待续待续

四是薛万彻、杨文干、韦挺、冯立、谢叔方等武将。薛万彻原是幽州都督李艺手下的猛将,后被李建成收为左右,对太子忠心耿耿。杨文干是太子的心腹卫士,后被派为庆州都督,私下为太子秘密招募壮士,公元624年,受太子指使起事失败被杀。冯立、谢叔方皆是太子集团的重要大将,对李建成也都十分忠心。

另外,在当朝宰相中,封伦是暗中支持太子集团,他数次在李渊面前帮助李建成说好话。杨文干事件中,李建成差点被废,幸亏他在李渊面前竭力营救才使李建成转危为安。

最重要的是皇帝老子李渊也是支持李建成的。太原起兵,李世民功劳最大,李建成也统率军队建立赫赫战功。李渊被封为唐王后,因李建成是长子,所以被立为世子。唐帝国建立后,李建成又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这时李渊还是十分喜欢李建成的,李建成太子的地位也十分巩固。后来,随着李世民功劳越来越大,李渊又产生了废立的想法,但在自己宠爱的小老婆不断地吹床头风下,最终放弃了这样的想法,转而一心一意支持李建成。李渊就曾说过:“建成作为太子已经很久,我不忍心夺去他的权力啊!”到武德九年的时候,李渊基本上对太子集团的奏请都一一满足了。

另外,为一旦有变做准备,太子集团还暗中招募长安和各地的勇士二千余人为太子宫卫士,驻扎在长林门,号称长林兵。齐王也暗中招募勇士作为齐王卫士。

在地方上,由于河北地区是李建成率军平定的,因此太子集团在河北地区有着一定的支持基础。幽州都督李艺也暗中支持太子集团,李建成曾向其征调三百幽州突骑为卫士,后因人告发而未调成。

再说秦王集团

秦王集团这边可谓人才济济,除了领导才能十分突出的李世民外,还有以下主要成员:

一是长孙无忌、高士廉、长孙顺德等秦王长孙夫人的娘家亲戚。长孙无忌是李世民夫人长孙氏的哥哥,这个人非常有才能,虽然生长于富贵的家庭,但十分好学,精通文史,善于出谋划策。他从小就和李世民关系就非常好,李世民和父亲于太原起兵后,他投奔李世民,经常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他是秦王集团的核心成员和重要谋士。高士廉是长孙夫人的舅舅,武德五年的时候任雍州治中(京城卫戍总司令部总务官),李世民因为他是夫人的舅舅,而且非常有才望,因此对其非常亲敬。高士廉也是玄武门之变的主要谋划人员和参与人员。长孙顺德是长孙夫人的堂叔,也是秦王集团的重要成员。

待续

二是房玄龄、杜如晦等秦王府文官。在秦王府文官中,房玄龄、杜如晦是最核心人物。房玄龄博览经史,才能卓著。李世民率兵攻打渭北的时候,他投奔李世民,李世民一见如故,对其十分赏识,引为知己。房玄龄也感谢李世民知遇之恩,尽心尽力辅助李世民。房玄龄不仅为李世民计划谋略,政变计划是他最先提出的;更重要的是他潜心为李世民搜集人才,杜如晦就是他荐留于秦王府的。“贼寇每平,众人竞求珍玩,玄龄独先收人物,致之幕府。及有谋臣猛将,皆与之潜相申结,各尽其死力。”(《旧唐书》)杜如晦也和房玄龄一样,聪明悟性高,熟读文史。隋朝吏部侍郎高孝基夸他是“有应变之才,当为栋梁之用”。他是公元617年,李世民平定长安的时候,被收为秦王府兵曹参军。后来有一次,他曾经差点被调离李世民。当时,由于秦王府里有才能的人比较多,秦王府属官被任命为地方官的很多,李世民感到十分忧虑。这时,杜如晦也被调任地方官,房玄龄对李世民说:“府中官属被调走的虽然很多,但都不足惜,唯有杜如晦有辅助帝王的才干,大王要经营四方,没有杜如晦是不行的。” 以房玄龄的识人才能,对杜如晦如此评价,可见杜如晦的重要性。此后,杜如晦一直跟随李世民左右,是秦王集团的核心人物。另外,李世民还于公元621年(唐帝国建立第四年)开设文学馆,招纳博学之士,虞世南、文学褚亮、姚思廉、主簿李玄道、参军蔡允恭、薛元敬、颜相时、咨议典签苏勖、天策府从事中郎于志宇、军咨祭酒苏世长、记室薛收、仓曹李守素、国子助教陆德明、孔颖达、信都盖文达、宋州总管府户曹许敬宗,以及杜如晦、房玄龄等皆为文学馆学士,时称“十八学士”。

待续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小说在线阅读_第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宗承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盛世谎言知多少——大唐真相第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