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尽忠报国

秦桧想以升官的方式没收三大将的军权,三人态度各不相同。其中年过五旬的韩世忠显得最消极,身为机关领导,每天穿着非主流服饰出入宰相衙门。后来连虚职也辞去,带着一两个奚童,到处游山玩水,人都见不着,晚年研究佛道,自号清凉居士。显然,韩世忠的意思是真的交出军权,退休养老。不过养老后韩世忠进献了一种克敌弓,是神臂弓的改进版,非常轻便强大,后来成为宋军的主战武器。绍兴二十一年(西元1151年),咸安郡王、镇南武安宁国节度使韩世忠薨,享年62岁,追封通义郡王、蕲王,配飨高宗庙庭。韩世忠从陕西军的小卒起步,完全以自身的努力立下战功无数,位至王侯。尤以生擒方腊、黄天荡水战最为著名,是建炎中兴的主要功臣之一。其妻梁氏正史中记载不详,野史称之为梁红玉,据说是妓女出身,也曾立下不少战功,在绍兴五年的一次战斗中中伏牺牲,夫妻两人一直受到民间的高度赞誉。

而39岁的岳飞始终坚持要求归还军权,最后宋廷让张俊、岳飞重返指挥岗位,并让他们到楚州视察韩世忠的部队,准备分到二人麾下。韩世忠的旧部对此安排异常不满,甚至一度流传要刺杀张俊。而张俊和岳飞一路同行,正直的岳飞和私欲颇重的张俊事事不和,加剧了矛盾。事实上,当初年轻的岳飞在宋军中快速崛起时,张俊和韩世忠都很嫉妒。为了改善关系,岳飞将缴获杨幺的楼船全副武装了两艘,分送给张、韩。韩世忠大喜,张俊却认为是岳飞在炫耀,更加忌恨。后来张浚召集诸将会议,公开说岳飞、韩世忠是最优秀的两员大将,岳、韩更加惺惺相惜,张俊则更加忌恨,长年来累积的怨恨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而韩世忠有一名军吏景著上言不能分了韩家军,被秦桧抓住把柄,捕入大理寺,并以此诬告韩世忠。岳飞得知后立即通知了韩世忠,韩世忠赶到高宗面前解释清楚,避免了被秦桧背地里陷害。秦桧对岳飞的怨恨也达到了极点,他与张俊一碰头,说起岳飞,都是咬牙切齿,苦大仇深,遂合谋陷害岳飞。碰巧岳飞在柘皋之战中表现不佳,又拒绝收复一座他认为不能守的小城,都成为了把柄,秦桧鼓动岳飞的仇家谏议大夫万俟禼(音同“末骑泄”,“万俟”是拓跋鲜卑的一个部族名,汉化后以此为姓)弹劾岳飞。岳飞本来就不想要这个挂名的枢密副使,于是主动辞去,还武胜定国军节度使衔。宋明两朝高官被御史弹劾导致降官本来也不是什么稀罕事,而政治斗争也都仅限于权力分配,从不涉及人身,所以岳飞走得很潇洒。但他并没料到,这一次,他将成为一个历史纪录。

秦桧依次平定各位武将后加紧与兀朮议和,而兀朮议和的一个必要条件竟然是要杀岳飞!在宋朝,要杀一个有罪的官员尚且不能,何况是杀一个无罪的少保?但秦桧和张俊都已经报定必杀之心,一定要试一试。王贵本是湖北宣抚司都统制(军团长),是岳飞麾下最重要的将领,但曾因罪差点被岳飞处斩,秦桧认为有机可乘,找王贵陷害岳飞,被王贵一口回绝。但王贵却似乎有什么把柄被秦桧把持住,又不得不与他合作。秦桧又在岳飞军中找到一个叫王俊的人,最善于诬陷,张俊和他们一道捏造了一起很严重的事件:说岳云写信给张宪,让他谎报金人入寇,逼迫朝廷让岳飞重掌军权,乍一看还有点像当年宋太祖陈桥兵变的故事。秦桧等将张宪逮捕至大理寺,但始终没有任何证据,又将岳飞父子逮捕至狱审理。御史中丞何铸负责审理此案,岳飞裂开衣裳,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个大字。何铸审理的结果是岳飞无罪,纯系诬告。秦桧大怒,利用职权,又调万俟禼来审理。万俟禼动用了相当多的暗箱操作手段,都是违背当时的法律和惯例的,也只有秦桧这种人当首相,才会培养出这么一帮佞臣。最后万俟禼宣布岳云写给张宪的信已经烧毁,高宗给岳飞的很多御札是对岳飞有利的证据,他们又将这些御札全部藏起来。

岳飞被捕期间,很多官员和平民上书言无罪,都被秦桧贬斥。本已决心退出官场的韩世忠找到秦桧质问证据何在,秦桧支支吾吾道:“岳云给张宪写信之事虽然不明确,但事体莫须有(大概有的意思)。”韩世忠愤然道:“‘莫须有’三字,如何使人心甘!”但秦桧始终拿不出能够宣判岳飞的证据,也就一直将其羁押在狱。岳飞被拘后,宋金和议终于达成,史称“绍兴和议”,双方终于停战,进入一个相对和平的年代。关于绍兴和议的细节,笔者认为史料记载是颇有疑问的。

绍兴和议的最终定稿大致以挞懒和秦桧商议的蓝本为基础:宋金双方停战,西以大散关为界,东以淮河一线为界,约为伯侄之国;金帝国归还宋徽宗、显肃、懿节皇后梓宫、宋高宗生母韦氏,但没有归还宋钦宗;开放榷场贸易;宋向金交纳每年银、绢各25万的岁币。另但有一点是比较令人质疑的,那就是金帝国是否册封了宋高宗为帝,建立君臣关系。按说这是很大的一件事情,但《宋史》全无记载,《金史 熙宗本纪》和当时前往缔约的左宣徽使刘筈的传记均一笔带过,只有《兀朮传》中比较详细,还写出了册封的原文。有人说《宋史》是在为宋朝护短,但事实上《宋史》并非宋人自己编写,何来护短?整部《宋史》也并无为宋朝护短的倾向。而如果假设宋金确实确定了君臣关系,但众所周知后方双方并未实施君臣之仪,那是何时解除了君臣关系呢?有些人认为是隆兴和议,但相关史料也并无此说。所以绍兴和议中宋金是否确立了君臣关系,是一桩无头公案。我个人猜测,很可能是金方提出了这个要求,但最终未能达成协议,也有可能金使强仗军势,宣读了这样的国书,但宋方未必就接受了。虽然我也不能确切的指明真相,但至少这是一件值得斟酌的事。然而遗憾的是,很多现代人却抓住这个史料记载含混的事件,不但不加分辨,而且非常兴高采烈的作为宋朝的一大罪状而鞭笞着,这种心态值得玩味。

不管怎么说,绍兴和议对宋王朝而言都不那么令人满意,不知岳飞在狱中是否听到了议和的消息。然而就在和议达成后不久,绍兴十一年(西元1141年)十二月(西历已在1142年),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发生了:岳飞死在了狱中!

当然,这和民间盛传的“屈死风波亭”并不相同,岳飞是死在狱中的,之后其子岳云和女婿张宪才被处斩于市。这几位精忠报国的英雄,没有死在沙场之上,却倒在了自己的监牢中。

岳飞作为最伟大的民族英雄之一,死在本国的监狱中,我想这绝对不是轻松的话题,不能绕开不谈。杀害岳飞的凶手到底是谁,为什么要杀害他,后世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传统的观点认为是秦桧为了谈和杀害了主战派将领岳飞,最近有一种新观点认为宋高宗作为皇帝,才是杀害岳飞的真凶,秦桧只不过是他的一个工具罢了。而高宗杀害岳飞的主要动机也是为了求和,或者害怕岳飞武将坐大,要铲除,更有人认为是岳飞时刻梦想救回徽宗、钦宗,会威胁到高宗的皇位。当然,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且其中可能包含了一些当时的机密,仅凭现存史料是不足以判断真相的,否则也不会形成现在这么多的争议。但我还是很反对某些不负责任的言论,以非常简单的小市民思维来揣度古人,尤其是很多人把宋高宗、秦桧和岳飞这三个人中的某些人当成弱智,这是很不合适的态度。

首先我们谈谈谁是杀害岳飞的真凶,现代宋史权威邓广铭老师经过研究,认为秦桧是真凶,我也比较赞同这种观点。大多数史料包括《续资治通鉴》、《宋史 高宗本纪》和《秦桧传》均记载是高宗赐死岳飞,但《岳飞传》却记载是秦桧给狱中写了一张纸条,然后岳飞就死了。请注意,这个细节非常重要,因为这涉及到杀害岳飞的真凶到底是谁的问题,而同一本史书上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记载,着实令人起疑。而这两种说法本身都有疑点。其中,高宗赐死岳飞的说法很不合情理,赐死在宋朝相当罕见,而且也必须要有过硬的理由,岳飞罪名不清,又是高宗的心腹嫡系,高宗虽然没能挽救岳飞,但他本人也不太可能诛杀岳飞。而秦桧一张纸条就杀死一位没有定罪的少保,就算他在大理寺狱有这样的势力,事后也会受到追究,然而也没有。邓广铭老师认为岳飞下狱后很多人找到秦桧争辩,却无人找高宗争辩,这就很说明将岳飞下狱的是秦桧而非高宗。那些认为秦桧只是高宗工具的观点也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宋朝的相权是可以制约君权的,而秦桧党羽较多,又借助了金国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压制了君权,正所谓“挟虏势以要君”,高宗每次面见秦桧时都要在靴中藏匕首防身,可见秦桧对他是有挟持之势的。另外高宗确实不存在杀害岳飞的动机,虽然很多现代人列出许多高宗杀岳飞的动机,但这些观点都是不太符合事实的。

关于杀害岳飞的动机,这是古人内心思想的问题,我们只能从史料所载的形势和他们的言行中来判断,而不能直接获知,这即使在现代法律体系中也只能如此。首先,现代人盛传宋高宗杀害岳飞的动机都是不成立的。

第一,有人认为宋高宗一味求和,害怕金人,所以杀害了主战派将领岳飞。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一个智力正常的人为什么会“一味求和”呢?当真打得赢的时候怎么会主动求和?这并不符合地球人类共有的思维方式,这种拿火星小市民思维来评价宋高宗的做法很不可取。

第二,有人认为宋朝“崇文抑武”、“防范武将”,岳飞在军队中势力太大,必然遭到宋朝皇帝的铲除。关于这个问题恰恰是本书致力于批驳的谣传,完全不成立。靖康之难中宋高宗作为康王出使金国到了相州,当时刘浩就特意引荐了小卒岳飞,从那时候起岳飞就已经是高宗的人了。事实上,岳飞的军权远远不如童贯、张浚,甚至不如同时代的张俊、韩世忠,为何他独独被杀?

铁血强宋》小说在线阅读_第9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日月重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强宋第9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