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圣三年(西元1096年),阿里骨卒,其子瞎征继位,青唐羌政权继续裂解,形势较为复杂。木征之子陇拶归为熟户,授河西军节度使,赐名赵怀德,但是其部下多罗巴奉其弟溪赊罗撒为首领,谋求独立。宋徽宗崇宁三年(西元1104年)朝廷派王韶之子王厚管勾熙河兰会经略司,蔡京力荐供奉官童贯监军。当宋军进发到湟川,多罗巴派他的三个儿子分率大军驻守险要。正当王厚准备开战时,宫中突然失火,徽宗这个思维方式很独特的皇帝立即认为是不祥之兆,手诏陕西暂时罢兵。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太监接到皇帝命令一定是最积极的监督大家服从,但是童贯却没有,他很明白军事上开不得这样的玩笑,把这道手札藏起来了。继而王厚出师大胜,多罗巴两子战死,与少子阿蒙重伤逃遁。
溪赊罗撒在宗哥川建大旆,指挥蕃军继续抵抗。王厚派统制高永年率骑兵包抄,自率强弩登山逆战,蕃兵不能拒。又恰逢大风,蕃兵溃败,被斩首四千余级,被俘三千余人,溪赊罗撒孤身逃脱,鄯州、廓州酋长相继请降,王厚、童贯收复四州。王厚进封为威州团练使、熙河经略安抚使,童贯进封为景福殿使、襄州观察使。同年,朝廷以龙图阁直学士陶节夫为陕西转运使、知延州,加大进筑堡垒的力度,夏军无法抵抗,折可适的锐骑时常就在灵州城下游荡袭扰。西夏惧而求和,但是陶节夫根本不转报朝廷,直接拒绝。
崇宁四年(夏贞观五年,西元1105年),陶节夫攻打银州,童贯率领熙河、秦凤路参战,完全就是当年李宪的翻版。宋军进至银川砦,夏军防守顽强,宋军裨将韩世忠表现神勇,登上城头,砍掉夏军主将的人头,掷于城下,宋军士气大振,一举攻克。银川砦便是当年流满宋人血泪的永乐城,此战可谓复仇之战!西夏又派重兵来援银州,韩世忠率领敢死队在蒿平岭拒战,见夏军阵前有一位骑士甚是精锐,问俘虏是谁,俘虏告诉他那是驸马监军兀移。韩世忠跃马飞出,将其斩于马下,夏军大溃而去,宋军攻克银州。由于韩世忠作为一名裨将,立下奇功,以至于报功的时候童贯都难以置信。
大观二年(夏贞观八年,西元1108年),童贯已累官至武康军节度使,受命讨伐投附西夏的蕃部溪哥城(今青海贵德)。童贯先派统制刘法、知西宁州刘仲武等将攻破溪哥城的外援,再以大军合围溪哥城,溪哥王子臧征扑哥不能守,请降。溪哥城就是唐朝的积石军,中唐时便已丢失,童贯将其收复,也无愧为大功,进封为检校司空、奉国军节度使。
政和元年(西元1111年),宋廷遣端明殿学士郑允中出使辽国贺正旦,童贯以检校太尉副之,成为第一位出使的宦官,创历史纪录。
政和五年(夏雍宁二年,西元1115年),童贯总领沿边六路,军权已超李宪。童贯令熙河经略使刘法率军十五万出湟州,秦凤经略使刘仲武率军五万出会州,自领中军出兰州,会攻西夏卓罗和南监军司。刘法在古骨龙(今青海乐都)大败夏军,斩首三千余级,筑震武城。刘仲武也在清水河(今甘肃永登)成功筑城。童贯遣种世衡之孙、种谔之侄、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种师道带兵在席苇坪(今宁夏同心)筑城,距灵州仅百余里。夏人大骇,以重兵来拒。种师道背河列阵,这是宋军大阵最常见的摆法,夏军也准备攻阵。但种师道却另有妙计,遣偏将曲充迂回到夏军后方,伪装成援军大至,夏军大骇。种师道趁机遣统制杨可世、姚平仲前后夹击,夏军大溃,被斩首五千余级,俘获无数。宋军成功修筑靖夏城,西夏人恐惧到了极点,种家军的威名也达到了巅峰时刻。但是刘仲武率重兵攻打藏底河城(今陕西定边)失利,伤亡近半,其中秦凤第三将全军覆没,死近万人。有些史料上说王厚指挥了此役,但正史没有记载王厚的卒年,其家谱记载在崇宁五年(西元1106年)就去世了,如果属实,则不可能参加这场战役。
政和六年,童贯迁为陕西、河东、河北宣抚使,童贯又令刘法攻仁多泉城(今青海门源县)。察哥听到刘法的名字不敢来援,但城内夏军坚守孤城,宋军陷入苦战。知兰州何灌足中砲依然奋勇攻城,宋军士气大振,夏军仍勉力支撑。夏军坚守月余后,粮尽而降,刘法将三千余名降卒全部屠杀!中国人从来不允许杀降,刘法苦战后的泄愤行动即将得到报应。童贯因此功授开府仪同三司,又创历史纪录,这一次连蔡京都惊叹:“宦官从来不能取得这样的荣誉!”夏军防守不胜,求和不成,孤注一掷,集结大军向靖夏城发起进攻。夏军先使数万骑在城下扬尘蔽空,在尘土的隐藏下,掘地道进城,将城内数千宋军全部屠杀,以报仁多泉之屠。
政和七年二月,童贯调集陕西七路十万大军进攻藏底河城,并限期十日攻克。此城曾令名将刘仲武(可能还有王厚)铩羽而归,非常坚固,种师道猛攻八日不克,宋军略显疲态。种师道来到军前,见有军校躺在胡床上休息,立即处斩,将人头悬于军门并下令凡不用力者皆斩!全军骇然,安边巡检杨震率壮士先登,斩首数百级,宋军皆奋力跟进,夏军惊溃,坚城遂克。四月,鄜延路总管刘延庆进攻归附西夏的蕃部成德军,大首领赏移被擒,王子益麻党征请降。种师道升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刘延庆升保信军节度使,而童贯升检校少傅,旋即领枢密院事,成为第一位进入两府宰相行列的宦官,再创历史纪录。
重和元年(夏雍宁五年、西元1118年)二月,陕西发生地震,夏崇宗趁机出兵,围困震武军,知军孟明阵亡,所幸刘法及时来援,没有失陷。六月,夏军筑割牛城(今甘肃永登以西)并屯以重兵,童贯令廓州防御使何灌从肤公城(今青海西宁)星夜出兵,突袭得手,童贯赐名统安城。因此功童贯又升为检校太保,旋即升为太保,成为第一位进位“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是中华帝国的三大最高荣誉职衔)的宦官,再创历史纪录。
宣和元年(夏元德元年,西元1119年)三月,童贯令刘法率大军进驻统安城,准备攻取西夏的核心地区。刘法认为童贯操之过急,但执拗不过,只好率二万余兵前往。结果这一次察哥率大军来拒,列三阵抗拒刘法,又遣精骑迂回宋军后方。察哥虽不能击败刘法,但两军苦战七个时辰,宋军饥渴难耐,伤亡惨重。刘法率败兵乘夜逃遁,走了七十里还是被追上,刘法坠崖折足,被夏军小卒斩首。察哥接到刘法的首级,感慨:“当初刘将军大败我军于古骨龙、仁多泉,我都要避其锋芒,可谓天生神将,今天居然被小卒斩首,这都是因为轻敌造成的啊!”察哥又进围震武城,童贯急令刘仲武、何灌增援。震武城的地形很不易补给,察哥故意留下作为宋军的消耗,这和当年李继迁故意留灵州不取,消耗宋军异曲同工。史书上说察哥撤退后童贯趁机报捷,隐瞒了刘法的大败,又进封为太傅。但我很疑惑的是刘法这样一个高级军官阵亡,怎么可能隐瞒得过去?而且很多史料上说宋军丧师十万,但刘法一共才带了二万人去呀?
之后,童贯极力倡议的伐辽得逞,童贯先带陕西军应了一场急,镇压方腊起义,韩世忠生擒方腊,童贯因功进封太师。继而攻灭辽帝国,因此不世之功进封为徐、豫国公。宣和七年(西元1125年),根据神宗遗训,能复燕山者封王,童贯进封为广阳郡王,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进太师、封王的宦官,其个人功业,鲜有人及。《水浒传》将童贯描写的非常不堪,与历史上威风八面的童公公相去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