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开宝九年(太宗太平兴国元年,西元976年),宋太祖驾崩,享年49岁,在位17年。赵匡胤同志,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民族英雄。宋太祖生在五代乱世之中,出身于行伍之列,凭借其卓越的战功掌握了军权,虽然他像五代的很多篡臣一样篡夺了后周的皇位,但是由于他和他弟弟的很多重要改革措施,终于结束了五代乱世,把中华民族从血海深渊中解救出来,并开创了三百二十年大宋王朝,迈出了人类文明从中古世纪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伟大步伐。宋太祖作为军人,武艺高强,作战勇猛但不鲁莽,立下了卓越战功,初步统一了中国。同时他在文学和艺术上也有较高成就,被后世称为“艺祖”。而且他生性仁厚宽容,经常能够容忍下属甚至是敌国的一些小玩笑而不会乱摆皇帝的架子。他对待失败的敌人都非常宽容,并不斩尽杀绝,尤其是给予了后周柴氏极高的待遇,这是其他改朝换代者都很难做到的。宋太祖勒石为信,要求子孙绝对不能以言论杀人,开言论自由之先河,所以有宋一代,思想活跃,文史和科技方面的成就为历朝之最。赵匡胤同志永垂不朽!

当然,宋太祖死得很突然,《宋史》没有说明传位的详情,但《续资治通鉴长编》却明确记载:太祖驾崩时已经深夜,孝章皇后宋氏本让宦官王继恩去召太祖第四子、贵州防御使赵德芳前来继位。但是王公公却跑出去把晋王光义叫来了(这个太监是不是吃了华南虎的胆?),宋皇后只好哭着说:“我们孤儿寡母都托付给官家(皇上)您啦!”于是太祖的弟弟而不是儿子赵光义就继承了皇位,即为宋太宗。这算不算篡位呢?好像也有点像哦,至少是抢夺了太祖儿子的继承权。不过按《宋史 杜太后传》记载,杜太后汲取周世宗幼子不能守天下的教训,于建隆二年(西元961年)临死前召太祖、太宗、赵普三人要求他们共同立誓,太祖崩后要传位给弟弟而不是小儿子,让赵普书写并签署了正式文书,“藏之金匮,命谨密宫人掌之。”这就是所谓的“金匮之盟”。不过这种说法有很大疑问,为什么太祖崩前从来没有人宣布过这件事情,太宗登基时才宣布,杜太后和太祖都已经死无对证了,不得不令人怀疑是子虚乌有。所以后世有很多八卦新闻认为这都是太宗自己编出来的,反正死无对证,赵普则跟着他一起作了伪证。到后来甚至又有人说是太宗动手把太祖给杀掉的,也就是所谓的“烛影斧声”,这可能又过于夸张了点。不过不管真实性如何,这些八卦传闻都成为了太宗甚至宋室的长久困扰,还会影响到一百多年后的继位问题。

当然,对于后人来说,这些八卦传闻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继位的这位宋太宗对历史有什么影响。由于历史上宋太宗亲自指挥了好几次大败仗,所以后世对他的评价很低,但是他在军事理论上的贡献却往往被忽视了。正如前文所说,他在军事理论上的三大贡献:参谋本部制度、阵图制度和军事学院体系,是现代化军队的渊源。同时也是他确立了文官掌兵的军队国有化体制,宋朝开始逐渐形成现代化集团军编制,也和宋太宗有重大干系。但是他确实只能作为一位理论家,他用现代的军事思想指挥出不少可笑的败仗沦为后人笑柄,甚至有人说他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败千里之外。”此说虽然刻薄,但确也不失理。其实宋太宗很像普鲁士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不同的是克劳塞维茨最大军衔只到少将,没有机会决败千里之外。而宋太宗,作为宋帝国的皇帝,却要面对一个汉民族从未遇到过的强大对手。

契丹:北方草原上的第一个文明帝国

黄河、长江流域是华夏民族的发源地,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先民们创造了伟大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但是客观的讲,这并不是一个天生适宜文明发展的沃土,因为他有着一个非常严重的地理缺陷:直面危险的蒙古草原。

蒙古草原是世界上最适宜游牧民族生长的地方,它不但有水草丰美适合大规模放牧的草场,也间有湖泊和沙漠可以作为战略屏障。生长在这片草原上的游牧部落强时可以南下侵掠汉地,一旦遭遇汉人反击,则可退守沙漠,使汉人难以深入,待汉人兵锋稍减,又可重出江湖,可谓进退自如。而这片草原上生长的蒙古马种不算优秀,个体质量比起中亚阿拉伯马种和北欧马种要差很多,但是却很善于繁殖,最容易饲养,所以很容易建立起一支至少在数量上很庞大的骑兵部队。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祖先就将帝国建立在这片危险的草原之南!平坦的华北平原给了大规模骑兵团广阔的战场和机动空间,汉民族一旦失去可靠的马源,不能组建一支更强悍的骑兵军团与之抗衡的话,仅靠步兵,正面作战很难取胜,即使战胜也很难追击以扩大战果,只能坐等游牧骑兵重新集结再次反击,直到力竭而败为止。历史上的游牧部落匈奴、鲜卑、突厥都是趁汉民族衰弱或者内乱的时机,依靠强大的骑兵团突入中原。

然而因为地理和生产方式的原因,也因为汉民族的“华夷之辨”,一直将他们排斥在文明体系之外,草原民族一直停留在部落时代,没有建立起规范的国家体系,既没有完善的组织结构,也没有成熟的思想体系。游牧民族强大的时刻总是很短,往往是伴随着某一个标志性人物的出现而出现,这个人一死就分崩离析。在历史上,曾经在汉唐两代给中华帝国带来过重大威胁的匈奴和突厥,实际上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只是草原上的部落联盟。随着冒顿大单于的崛起,草原上的各个部落便都聚集在他的部落周围,并听命于他。汉帝国将其称之为“匈奴”,并通过持续的打击使其衰落,一部分逃到了欧洲,一部分淹没在“五胡乱华”的大潮之中。而随着阿史那氏的崛起,草原上的各个部落又都聚集在突厥部的周围,最终被唐帝国所打击,步匈奴的后尘逃到了欧洲。然而这两个被欧洲人称为“上帝之鞭”的民族,在汉帝国和唐帝国面前,除了偶尔的爆发,并没有显示出多么强大的实力。一方面是因为汉唐帝国本身的强大,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他们自身组织结构的松散,没有形成可持续性发展的长效机制。也就是说,他们只是草原上的部落联盟,而不是国家。这种部落只能欺负一下彼时尚未开化的欧洲人,面对汉唐帝国则只有挨打的份儿。

然而,随着历史的持续发展,情况开始出现了变化。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西元755年)爆发的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由盛转衰,蒙古草原上的各个游牧部落开始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这其中就有契丹部落。晚唐的衰世和五代十国的乱世让汉民族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潮,并且在血雨腥风中看不到出路,而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却即将迎来一位伟大的领袖,他将为这片草原带来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国时代,他就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汉名耶律亿)。

契丹传说是东胡的后裔鲜卑的后裔柔然的一支,隋唐时期曾是突厥汗国的臣属,生活在今辽宁省阜新市一带,先后经历了大贺氏和遥辇氏两个联盟时期,逐渐形成八个比较成熟的部落。由于唐帝国的强势崛起,联盟首领阻午可汗脱离了突厥联盟,转而向唐帝国称臣,曾被赐命李怀秀(也作李怀节),封为松漠总督,迎娶唐朝静乐公主,但之后又杀掉公主归附回鹘。唐末,阿保机任迭刺部首领,他首先统一了契丹八部,继而击败了草原上的奚、室韦、乌古、回鹘、女真等部落和渤海、高句丽等国,将整个蒙古草原都纳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西元907年,伟大的大唐帝国终于走完了他289年的漫长生命,后梁太祖朱温建立了后梁,结束了中华帝国的一个时代,开启了中原五代十国的序幕。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宿命,同一年,阿保机统一了蒙古草原,建立了契丹汗国。按照这片草原上千百年来的习俗,胜利者会将部众分封给兄弟子嗣和功臣,让他们成立独立自主的部落,使这片草原上的部落形态持续下去。而阿保机却没有这样做,他虽然延用“可汗”的称号,却开始刻意学习和模仿汉族的帝国体制。他任用韩延徽、韩知古、康默记等汉臣,逐步废除契丹部落体制,设置宰相、三省六部构成的府台官僚体制和州、郡、县等行政单位,建立了一套类似于汉唐帝国的国家系统,并大力招纳汉民,鼓励农耕和工商,引进汉文明,兴建孔庙。契丹帝国仿汉制,设立了枢密院,总揽军权,在取缔了游牧民族传统的军事化部落体制的经济和社会基础上,组建现代意义上的集团军,由皇帝直接控制的枢密院统一签发军事调令,废除了部族首领私有军队,实现了军队国有化。这一点优势尤其重要,在未来的宋辽战争中,契丹诸路军拥有统一指挥,协同作战非常优秀,而完全不必担心汉唐时代,某些怀有异心的部族领主背叛大汗投向汉人的情况。

铁血强宋》小说在线阅读_第1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日月重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铁血强宋第1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