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斌跟随曹锟多年,一向忠心耿耿、能征善战,其在曹门的地位可能仅次于吴佩孚。在这次直奉战争中,王承斌表现出色,其部将中路奉军击溃,可谓是立下了大功,此时他得到曹锟的青睐也属正常。至于吴景濂的方案嘛,既然找对了门路,自然不会明珠暗投、胎死腹中。
曹锟、吴佩孚与吴景濂细谈后,觉得这个方案确实可行,于是开始在两方面着手,一是向徐世昌施加压力,让他自己识相点主动下台;二是制造并推广“法统重光”的概念和舆论,同时又派人前去天津与黎元洪接洽,安排他重新出山……为曹锟当总统做个垫脚石。
先说徐世昌这边。在吴景濂纠集一帮失业的旧国会议员们发出通电并要求徐世昌下台后,在曹锟和吴佩孚的暗中鼓唆下,新进的齐燮元、孙传芳表现最为积极,他们首先响应造势,随后其他直系督军也纷纷附和。由此,“法统重光”的概念迅速走红,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徐世昌虽然常在大总统府内不太出来,但他本人却是最重视新闻舆论的。在他刚当上总统不久,他还亲自邀请各大媒体的记者举行招待会,中国最早的政府新闻发布会雏形可能就是由他首创的。在听到这种“法统重光”的新舆论后,徐世昌心里明白,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曹锟和吴佩孚看来是要把他赶下台了。
但老徐也是个要面子的人,不能你要人家来、人家就来,要人家走、人家就走,何况徐世昌这个大总统算得上是最正常选举出来的,若是屈服于这莫名其妙的“法统重光”,岂不是带头违法?
但是,在“力大为王”的军阀时代,谁还跟你讲什么法?谁的枪杆子硬,谁就是法。徐世昌不肯主动下台那也无妨,别人自有手段。首先是吴佩孚不断派出代表,向徐世昌询问对“法统重光”有何看法,接着便是京畿卫戍司令王怀庆半劝半逼,说:“大总统,现在直系要人已经达成一致,事情到了这地步,捱下去也无必要,到不如体面点自动引退算了。”
徐世昌想了想,不免又气又恼,说:“当初我也不是自己要来做这个受气总统,偏他们怂恿我出来,可现在又这样逼我,我总不甘心!”
王怀庆冷笑道:“大总统,人家不跟你讲什么交情,你不如见机点罢!不然,他们要用武力来对付你,你又如何吃得消?倒不如现在就退了,还冠冕堂皇些。”
见徐世昌还未下定主意,王怀庆便说:“大总统现在退了,以我现在的能力,尚可以保你的身家性命、家庭财产,要是最后弄僵了,到时我可就不负责了。”
听到这里,徐世昌忍不住仰天长叹……1922年6月2日,退了。
徐世昌退位后返回天津做寓公,开始过诗、书、画三位一体的“隐逸”生活,而且老有所为,颇有成就。他的诗,人称“超越前人”,书、画也堪称精品,但不轻易送人,因而流传不多。1939年6月6日,徐世昌于天津病逝,享年85岁,是北洋系人物中相当高寿的。
《北洋年代》连载187
徐世昌被顺利的逼走了,但另一个主角黎元洪却迟迟不到位。原来,黎元洪在被张勋赶走之后,隐居天津已有5年。在退出政坛的这5年里,黎元洪除了热心于投资实业(获利颇丰)外,平时也就写写字、散散步来打发寂寥安静的生活。突然之间,“法统重光”的喜讯从天而降,请他出山的各路邀请也是热情洋溢、纷至沓来,人非草木,孰能无情,黎元洪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心中早已激起了万丈波澜。
对于5年前的仓皇去职,虽说早已是过去的沧海桑田,但黎元洪心中始终憋了一口闷气,这次有机会要发出来,自然有所动心。但黎元洪心里也清楚,直系要人不过是让他出来过渡一下,并非真心拥戴他上台。因此,黎元洪开始并不想去趟这趟浑水,他直截了当的跟那些请他出山的人说:“你们直接选曹三爷做总统不就结了,何必搞这么复杂?”
但是,这幕戏既然已经开演,黎元洪想不参加也是不行的。在黎元洪拒绝后,曹、吴加强了邀请的力度,他们先后派出自己的代表熊炳萁、李济臣,还有国务院代表、交通总长高恩洪等人亲赴黎府,盛情相邀。
与此同时,各路督军也纷纷通电,请求黎元洪以国事为重,出面挽救危局,说得是义正辞严、情真意切,连黎元洪看后都有点陶醉,不免怦然心动了……既然是众望所归,那我就勉为其难,姑且出山风光一次罢!
正当黎元洪兴高采烈的打点行李、准备返回北京时,一份电报飘然而至,顿时给他浇了一瓢凉水。电报是由皖系的浙江督军卢永祥发出的,他在电报中给黎元洪提了醒,说你的总统任期早就由副总统冯国璋合法继任期满了,哪里来的什么补满任期一说?你明知道这是直系的一个陷阱却非要往里面跳,这“于卫国则不仁、于自卫则不智”,算了,别做美梦了,还是洗洗睡吧。
黎元洪被这么冷水一浇,倒是有点清醒了。随后,他打消了出山的念头并发表通电,声称自己当年是引咎辞职,并不存复职总统之念,所以还是另请高明的好。
但正如前面已经说过的,戏台老板已经编好剧本,选好演员,各项工作都筹备好了,这大锣一敲,哪有主角不上台的?这不行,得继续劝进,不然这剧情无法发展,前面的投资不就白费了吗?
于是乎,新一轮的拥戴运动又开始了。首先是通电造势,曹锟、吴佩孚领衔,各军政大员如萧耀南、田中玉、齐燮元、王怀庆、许世英、刘承恩等人纷纷致电黎元洪,盛情相邀;接着是曹、吴的代表亲自上门敦劝不已;最后,几十名旧国会议员在旧众议院议长吴景濂和旧参议院议长王家襄的带领下前往黎元洪家软磨硬泡,国务院也派出代表前往游说,几有万众一心,非黎元洪出山不可的架势。
在重重包围中,黎元洪和幕僚们商量:要是不去,既是错失良机,恐怕后面也不会有好果子吃;但要是去了,就不能随便被他们摆弄,得讲讲条件!
6月6日,黎元洪发表了一篇轰动一时的“鱼电”(民国时期的电报以韵目代替日期,如6日为“鱼电”,汪精卫后来的“艳电”对应的是29日),这封电报洋洋数千言,乃是跟随黎元洪多年的幕僚饶汉祥所撰。饶汉祥素有“文胆”之称,写得一手的好骈文,这次的电文真是倾尽其才,地地道道的一篇极好文章,电文发出后,果然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在电文中,黎元洪深刻揭批了军阀时期的五大恶政:1、军阀统治,无人不兵,无兵不匪;2、各省督军,拥兵为雄,搜刮民财;3、武夫争霸,连年征战,兵连祸结;4、督军擅权,破坏民治,滥用威权;5、武夫权重,干涉政治,政潮迭起。
最后,黎元洪提出,要自己出山也可以,但各省督军应立即解除兵权,还政于国家,否则自己决不当这个莫名其妙的总统……你要我“法统重光”,我就要你“废督裁兵”,这样就扯平了。
可惜的是,文章是好文章,主意也是好主意,但文人的笔杆子怎么干得过武夫的枪杆子,你要这些军阀自动解除兵权,那岂不是与虎谋皮,太不现实了!
《北洋年代》连载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