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来到湖南之后,蒋作宾便鼓起如簧之舌,他对赵恒惕说:“赵兄赵兄,你湘军帮助我们赶走王占元是大有好处的。你看啊,我们拿下湖北之后,汉阳兵工厂便可为你所用,今后枪械子丨弹丨不用发愁;其次,你现在不是在湖南搞自治嘛,如果我们拿下湖北,届时湖南湖北搞联省自治,岂不是声势更壮?还有,你们要是帮我们赶走了王占元,届时你们可以派两个师驻扎鄂北,费用由我们湖北来出,也可以帮你们解决点财政困难,这多好的事啊!”

赵恒惕听了不免有些动心,但他又想起之前与吴佩孚的约定,于是便犹豫了一下,说:“这王占元毕竟是直系的人,万一吴佩孚援助他的话,恐怕不是那么容易拿下吧?”

蒋作宾说:“哎呀,这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在直系也布有眼线,现在王占元在直系已经失势,吴佩孚是不会帮助他的。再说了,直系和奉系现在关系也很紧张,他们自己在北方还乱糟糟的,哪有时间来管湖北的事情呢?”

在众人的七说八说之下,赵恒惕的雄心壮志也似乎被唤醒,他说:“既然如此,我们就走一步是一步,试试看吧!”

蒋作宾说的王占元与吴佩孚的矛盾,这倒不是捏造。当时吴佩孚也是以“鄂人治鄂”为借口,将籍贯湖北、曾做过总统府秘书长的夏寿康推荐去做湖北省长,意在分权,但夏寿康带着随从去上任后,却被王占元派出部将孙传芳率兵前去挡驾,在威胁和恫吓之下,夏寿康只好怏怏而退,由此王占元与吴佩孚便闹下了矛盾。

1921年7月20日,赵恒惕召开军事会议,讨论出兵援鄂的问题。在会上,大概是出于抢夺地盘的考虑,赵恒惕手下的两个师长宋鹤庚和鲁涤平表现非常积极,他俩一唱一和,积极表态支持出兵。赵恒惕见部下士气很旺盛,便决定组织“援鄂自治军”,由他本人出任总司令,宋鹤庚担任总指挥并兼第1军司令,鲁涤平为第2军司令,旅长贺耀祖等分别为第1至第5纵队司令。

在同一天,蒋作宾等人也组成了湖北自治政府,由蒋出任临时总监、孔庚为政务院长,夏斗寅为湖北自治军前敌司令。由此,湘军进攻湖北的战役正式打响。最搞笑的是,王占元为了祸水南引,还在之前给了赵恒惕一些军火、军粮和银元,试图让湘军去驱逐境内的滇军,没想到这笔生意赔了夫人又折兵,亏大发了。

在听说赵恒惕正式出兵“援鄂”后,王占元慌忙组织防守战线:以第2师师长孙传芳为中路总指挥,防守在羊楼司与咸宁一线;第21混成旅刘跃龙为左翼司令,防守崇阳、通城一线;第18师师长王都庆为右翼司令,防守公丨安丨、石首一线。

最开始的时候,赵恒惕还先礼后兵,奉劝王占元自行引退,免得兵戎相见。但武夫们一般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主,好言相劝要是管用,这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既然谈不拢,双方便开始在中路开始交火,战争打响。

羊楼司、赵李桥一带的争夺是这场战争中战况最激烈的,双方打了八昼夜,互致重伤,士兵们死伤枕藉,尸横遍野,当时又是酷暑季节,尸体腐烂,臭不可闻,真是人间地狱之惨状。

在战争打响之后,王占元也只好厚着脸皮向曹锟、吴佩孚发电报请求援助。吴佩孚在接到王占元的电报后,勃然大怒道:“赵恒惕不守信用,那就休怪我无情!要不把他们打回去,我们北洋系颜面何在?不行,非把他们赶回去不可!”

说罢,吴佩孚便乘车到保定去请示曹锟去了。曹锟接报后,随即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援鄂”的问题(你也援鄂,我也援鄂,到底援的是谁,只有自己最清楚)。在会上,王承斌、张福来、萧耀南、彭寿莘等人均主张出兵,顺便把湖北也拿下算了。

曹锟也主张出兵,但他不希望过于直接,毕竟王占元是自己的多年同袍,面子上说不过去。吴佩孚见曹锟不肯明确表态,便说:“老王对咱们还算不错,此时拿下湖北也确实有乘人之危的嫌疑。不过,他在湖北也确实贪酷搜刮,民怨甚大,本早该让他下台。既然大家都支持出兵,我看就先打一下,至于会发生什么情况,到时再说。”

曹锟说听后,未置可否,只说由吴佩孚看着办,只是不要让王占元太难堪。

《北洋年代》连载182

会议结束后,吴佩孚命靳云鹗的第8旅及河南宏威军赵杰部为前锋,萧耀南的第25师为主力随后跟进,出兵援鄂。在出兵的同时,吴佩孚已经秘密安排萧耀南出任湖北督军,并暗授机宜,让萧耀南到湖北后只作壁上观,迫使王占元自动引退。

萧耀南率军到达汉口后,他并不与王占元见面,而是暗中鼓唆汉口镇守使杜锡钧和第8师师长王汝勤(原师长王汝贤已死,师长由其弟继任)进行“倒王”活动,敦促王占元赶紧下台。此时的王占元前线吃紧,请求萧耀南派军支援又是被置之不理,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王占元只好8月5日向大总统徐世昌提出辞职。几个小时后,总统府便下令准免王占元的本兼各职,并随后任命吴佩孚为两湖巡阅使,萧耀南为湖北督军。

王占元在离开湖北之前,非常恼怒的说:“我一个快六十岁的人了,在湖北也呆了快十年,最后竟然以这种方式被赶下台,这‘曹贩子’、‘吴小鬼’也不讲义气了!今后看谁还敢跟他们共事!”临走前,王占元将已经被软禁了几个月的吴光新给放走了,算是给段祺瑞一个交代。

在王占元去职后,吴佩孚立即率军南下汉口,并令湘军退出湖北。由于湘军在前期作战中占据优势,又夺了大片湖北的地盘,他们非但不肯退让,反而在咸宁、通山等线发动了新的进攻。

接报后,吴佩孚大怒,说:“我一生用兵,不为戎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现在湘军违背协议,进占湖北边境,既然他们不肯退,那就只有兵戎相见,一决胜负好了!”

随后,吴佩孚便指挥靳云鹗的第8旅、河南赵杰旅及第25师在汀泗桥将湘军击退,随后又将第3师和第24师的各一个旅,外加山东第1混成旅调到汉口,准备进攻岳州。由于吴佩孚得到了海军的支持,在军舰的运送和掩护下,吴军于8月27日清晨在岳州南门外大石桥一带迅速登陆,抢入岳州。

此时的赵恒惕尚在睡梦中,得到吴军进攻的消息后,他还未来得及指挥部队抵抗,城门已告失守,赵恒惕在慌乱之中。只得率领少部分卫队仓皇逃走,其大部分部队和司令部人员都做了吴佩孚的俘虏。

由于岳州失陷,加上赵恒惕的湘军主力被击溃,在湖北其他地区发动进攻的湘军也纷纷败退,此次的湘鄂战争以直军大胜而告终。但是,吴佩孚并不想乘胜追击,因为他在湖南呆过近两年,知道湖南人不好对付,即便是占领了,统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此他派人把赵恒惕找来谈判,准备将湖南变成南北之间的一块缓冲地。

当赵恒惕垂头丧气的来到吴佩孚所在的“楚材舰”后,吴佩孚坐着不动,一句话都不说,只是瞪着他看了足足有五分钟,把赵恒惕看得脚底都发麻了。身为败军之将的赵恒惕当时站又不是,坐有不是,举止不安,尴尬异常。

呆了好一会,吴佩孚才开口说道:“与朋友交而无信,驭部下无能,你是愿打还是愿罚?”赵恒惕诚惶诚恐的道:“此次战争,我也受人愚弄,最后骑虎难下,还请大帅原谅!”

既然赵恒惕已经服了乱,吴佩孚也就哈哈一笑,不再难为他了。于是,两人言归于好,并在兵舰上商议如何善后的问题。由于原师长宋鹤庚、鲁涤平不听指挥,赵恒惕便在吴军的帮助下将其所部缴械,宋、鲁两人逃匿。至于岳州,仍旧按前协议划为不设防城市,直军湘军均不驻兵,湘军全部撤出湖北,吴军也撤出湖南,湘鄂签订停战协议。

由此,湘鄂之争也就告一段落。

在这次战争中,有两个人却值得一提,一个是原王占元的部下孙传芳,在王占元被排挤走后,吴佩孚并没有撤掉孙传芳的师长职务,反而将之委任为长江上游总司令,信任有加,以示重用人才不分派系。由此,孙传芳后来暴得大名,成为东南五省领袖。

另外一个则是后来成为抗日名将的于学忠,当时湘鄂爆发战争后,川军也来浑水摸鱼,进攻鄂西南。在与赵恒惕达成协议后,吴佩孚乘军舰亲临督战,于学忠当时是炮兵营营长,他亲率所部绕到川军背后炮击,令敌方阵脚大乱,结果吴军几乎是不战而胜。吴佩孚对此役赞不绝口,称于学忠是天生将才,当即提任他为团长。在随后几年中,于学忠又被一再提拔,接连升任旅长、师长。

可惜的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惨败,于学忠也只能投入了奉系的门下,这是后话。

《北洋年代》连载183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金满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