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在蒙古的事情办好之后,徐树铮得意洋洋、风风光光的回到北京,难免有些恃功自傲,说话也没轻没重了。段祺瑞一向宠信小徐,这次又立下大功,当然不以为意,但在其他派系的人听来就十分刺耳了,他们非但对取消蒙古自治一事视而不见,反攻击参战军、西北军师出无名,要求取消。

这时,正是靳云鹏组阁的关键时候,在徐树铮和安福系的压力下,靳云鹏被迫退让,将李思浩安排为财政总长、朱深为司法总长、曾毓隽为交通总长。由此,靳云鹏内阁拖至1919年12月初才宣告正式成立。

安福系是满足了,但其他派系就不爽了,他们把矛头集中指向了安福系的幕后指使人徐树铮,并打出传统的旗号“清君侧”,表面是要求段祺瑞远离小人,实则是对整个皖系提出挑战。特别是在河南易督的问题上,直奉八省同盟更是明确表示对靳云鹏的支持,反对河南易督,反对安福系干涉国政。

此时的靳云鹏其实是最难过的。安福系不但一而再、再而三的攻击靳云鹏,而且还不断的运动段祺瑞对靳云鹏进行训斥。在受了这夹板气之后,靳云鹏觉得总理这个职位不是人做的,于是在5月初愤而提出辞职,内阁危机再次爆发。

由于安福系不断的倒阁,而直奉八省同盟则不断发表通电支持靳内阁、攻击安福系,当时谁也不敢出来组阁。此时的靳云鹏,再也不想卷入到两派的政治漩涡中,因而坚决不肯留任。在政治危机愈演愈烈的同时,直皖双方军人也是剑拔弩张,用武力解决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吴佩孚率军北归之后。

在这种情况下,徐阁老也没有了办法,他最终只能电请张作霖、曹锟和江苏督军李纯来京调停,以解决当前的危机问题。李纯和曹锟不想趟这浑水,一个称病不到,另一个借口“直军回防、无法分身”加以推脱,唯独张作霖感觉还不错,他在接到电报后便欣然入京,充当调和人。

张作霖这个人很有意思,他原本是土匪出身,居然在清末民初的乱世异军突起,亦可为乱世之英雄也。你别看张作霖身材瘦小、北人南相,脸上总是露出一丝狡黠的笑容,但他的心胸、他的志气……大着呢!

张作霖是善于笼络部属的,他也常利用子女联姻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一招一式,骨子里都有袁世凯的味道……袁世凯是正路子的枭雄,张作霖是野路子的枭雄,那都是精于计算、善于权谋,谁让袁世凯是张作霖最崇拜的偶像呢?

关外辽阔的东三省,无论如何都不能算小,但这并不能满足张作霖的雄心壮志,他有事没事都竖着耳朵、眯起小眼关注着关内的一举一动,这种“身在关外心在内”的问鼎之心和染指之意,其中的乐趣恐怕只有张大帅才能体会与品尝。

机会说来就来,这不,大总统有请,那还能错过这大展身手的机会?

《北洋年代》连载175

1920年6月19日,张作霖翩然入京,当时大家都对这个自告奋勇的和事佬寄予了厚望,就连一向跋扈的徐树铮都亲自到车站去迎接,这等礼遇不实在不低。张作霖的高兴那当然是不用说了,要知道,仅仅做个“东北王”对他来说简直就是衣锦夜行,唯有成为北京甚至全国的焦点,这才是他追求的目标。这一次他受万众瞩目,身负调和之重任,倘若大家都卖他个面子,那就别提多风光了。

张作霖到北京后,首先去见大总统徐世昌,听听阁老的意见;接着,又去见了靳云鹏,劝说劝说,疏导疏导,但这都是表面功夫,张作霖心里也很清楚,总统和总理那都是线外傀儡,真正的幕后人却是段祺瑞和曹锟,这二位才是决定局势的重头人物。

张作霖来京之前已经准备了一个调停方案,那就是挽留靳云鹏、撤换安福系三总长,对此,段祺瑞未置可否,徐世昌则请他去征求曹锟的意见。随后,张作霖又偕同江苏、江西、湖北、河南等省督军代表前往保定,同曹锟商议解决办法。曹锟见张作霖带着一大帮子人来,自然是殷勤备至的好生招待,张作霖也是满面春风,得意非凡……毕竟,张家和曹家是亲家嘛!

但是,酒桌上的谈笑风生总归是属于吃吃喝喝的范畴和层次,一旦开起会来,那气氛可就不一样了。曹锟和张作霖关系不一般,自然不好拂了老张的面子,但吴佩孚在会上义正辞严的慷慨陈词,无非是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曹锟唱的是白脸,吴佩孚唱的是红脸!

说句实话,老张看不惯段祺瑞手下的那个徐树铮,但曹亲家下的那个吴佩孚也是个刺头,特别是吴秀才在会上的发言,让他听得是句句刺耳。

老张心想,你吴佩孚不过是个小小师长,动不动就老段如何如何,你又算老几呢?我们和老段老曹出来混的时候,你小子还不知道在哪呢?什么“身为军人,食国之禄,保国之责,义所难辞”,话说得好听,怪不得人家说吴秀才就长了一张嘴!还扯什么“部下之兵,久经训练”,你想吓唬谁啊!

但是,既然曹亲家不肯表态,那张作霖也只好嗯嗯啊啊,由着吴佩孚他们先来。会后,直系方面提出了5项条件1、解散安福系;2、靳云鹏复职;3、撤换北方议和总代表王揖唐、4、罢免安福系三总长;5、撤销边防军,改编后归陆军部直辖,罢免徐树铮。

谈到这里,张作霖心里已经凉了半截,知道自己这次是白来了。且不说前四项已经是困难重重,光这第五项,就完全没有可能……傻子都知道,哪个军阀会自动放下武器呢,这种条件没得谈嘛!

张作霖回京后,把保定方面的条件交给段祺瑞,段祺瑞一看这第5条便立刻跳了起来:“吴佩孚不过区区一师长,竟公然要挟罢免边防大员,此风一开,中央政府威信何在!若要如此仗势欺人,尽管与我兵戎相见,难道我还会怕他不成?”

张作霖见段祺瑞真的动怒后,只好劝说道:“我也是苦苦相劝,但不见他们让步。段总理也别生气,为个后生小子气坏了自己身体,大可不必。”

段祺瑞听后,恨恨的说:“徐树铮不费一枪一弹便收回外蒙,他有什么对不起国家的,如今却非要罢了他的官职?打狗还要看主人,这分明就是要和我过不去。他们如果一定要罢免徐树铮,那好,吴佩孚也必须同时罢免!”

正当张作霖还留在京中做最后努力时,曹锟、吴佩孚却7月1日发表了《直军将士告边防军将士书》,矛头直指徐树铮和安福系。两日后,曹锟、李纯等人又联名通电声讨徐树铮,并宣布其“祸国殃民、卖国媚外、把持权柄、破坏统一、以下弑上、以奴欺主”的六大罪状,看来不把徐树铮搞下台是誓不罢休。

面对直系的电报攻击,皖系这边也没有闲着,他们同样连发通电,指责曹锟和吴佩孚“拥兵自重、干涉国政”。总而言之,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电报你来我往的打嘴仗,能解决个啥问题?

7月4日,徐世昌在直系的压力下提出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开去徐树铮的西北筹边使一职,改授为威远将军,西北边防军也改由陆军部接办。此令一出,直系是高兴了,但皖系则一片哗然,被空授了个将军的徐树铮找到老段哭诉,而老段岂有不知“打狗便是打主人”的道理,他随后便以边防督办的名义命令边防军紧急动员,给部队发足军饷和弹药,做好应战准备。

在直皖双方剑拔弩张的情况下,张作霖还能有什么作为,只能宣布调停失败,灰溜溜的自个出关去了。

到了这份上,还有什么可说的,那就打吧!

《北洋年代》连载176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3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金满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第13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