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六、徐世昌上任总统

前文已经提到过,段祺瑞在击败张勋的辫子军后,但复辟前解散的国会却未曾恢复,惹得一帮失业的议员们在孙中山的召唤下南去广州,搞了一个“非常国会”来和中央对抗。不料到了1918年5月,“非常国会”的议员们在西南军阀的撮弄下,将广州护法军政府的“大元帅”制改成“七总裁制”,让军政府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在“七总裁”选出的当天,孙中山便提出辞职,并大骂一声“南与北如一丘之貉”后愤而离去。

在北方,段祺瑞则搞了一个临时参议院,来替代国会的功能。段祺瑞组建临时参议院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第一届国会张勋复辟前已由当时的大总统黎元洪解散,断无恢复之理,而新国会在仓促间无法产生;其次是第一届国会的组织章程等存在问题,需要重新研究修订。

在以梁启超为首的研究系的帮助下,各省督军(西南各省除外)在1917年10月底均选派参议员到京。11月10日,临时参议院在京开幕,原袁世凯的秘书、皖系政客王揖唐(即王赓)被选为正议长,而前清高官那彦图则被选为副议长。

临时参议院接到的第一项任务是对原先的国会组织法和两院选举法进行修改,换句话说,就是要把之前的参众两院的“八百罗汉”改为“五百大仙”,免得人多嘴杂,每次议事都是议而不决,决而不议,徒然浪费纳税人的钱。

经修改,原参议院的议员名额由274人减为168人,众议院的则由596减为408,相当于每一百万国民出一个代表。另外,参议员也不再由各省议会选出,而改组织地方选举会选举产生,避免各省督军从中干涉舞弊。作为历史的反动(非政治之“反动”也),这一次的修改在财产、教育等方面提高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以防止出身甚低的革命党从中捣乱,这虽然方便于当时的国情,但终究是反时代潮流而行之。

1918年2月下旬到6月中旬,除西南省份外,其他各省便开始组织第二次国会选举。这种全国性的选举,如果把前清资政院的选举也算进去的话,从1909年到1918年的十年间实际上搞了三次(中间那次即第一届国会选举),这一次按理说应该有点经验了,但后来的事实证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选举人和被选举人的资格,但这次选举的质量还是很差,进步不大。

说白了,无论是资政院也好,第一届国会也罢,所谓“议员”,大多为指派或者协调产生,真正的竞选是少之又少,而真正尊重选票并知道选票重要性的选民更是稀奇。因此,指望这一次国会选举有明显的进步和改观,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奢望(莫说当时,便是百年之后又如何?)。

不过,在这一次的选举运动中,有一个像政党又不像政党的非正式组织横空出世,翻云覆雨,几乎完全主导了整个选举过程,这就是所谓的“安福俱乐部”。

安福俱乐部,得名于其所在地西单安福胡同,这里原本是王揖唐、曾毓隽等皖系政客为了招待各地来京的参议员而租赁的一座大宅院,原名梁式堂宅。在开始的时候,这些搞政治的人不过在晚间到此坐坐,彼此闲聊,偶尔交换交换政治看法,辩论几句,当时也无专人召集或主持。但时间长了,这里的名气就开始大了起来,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此在寻常的聚会之外,又搞了一些棋牌之类的娱乐器具(是否有国粹麻将,待考),这就有了俱乐部的味道了。

等到新的国会组织法和参众两院议员选举法颁布后,这里立刻就热闹起来了,那些亲皖或者试图投靠皖系的政客官僚们如同过江之鲫一般,一个个都跑到这里来打探消息,谋求发展。在这些天里,梁式堂宅里日日夜夜都是高朋满座,宾客盈门,而安福胡同内也是车水马龙,几近人满为患。

1918年3月7日晚,王揖唐、曾毓隽等人在梁式堂宅开会,打算成立一个团体,以方便在随后的选举筹备工作开展活动。既然是个组织,就得有个好名字,大家七嘴八舌的,提了许多好听的名字,但终究是众口难调,没有一个能得到全体赞同的。

议到最后,大家也乏了,这时有个人灵机一动,说:“咱们开会的地方不是叫安福胡同吗?得,干脆叫‘安福俱乐部’得了,名字吉利,说起来也好听。”大伙一想,这名字好啊,安福安福,安国福民,这不正是本团体的一贯宗旨吗?好,就这么定了!

名字定好了,安福俱乐部便在次日……3月8日……宣告正式成立。

安福俱乐部成立之后,随后便设立了干事部、评议部、政务研究会等结构,而干事部又细分为文牍、交际、会计、庶务、游艺五课,其中又以交际、会计最为核心。有人也许会奇怪,这搞政治嘛,当然要善于“交际”,但为何“会计”也是核心业务呢?

这个问题倒是个好问题,且容笔者慢慢解释。所谓“安福俱乐部”,到底是个啥玩意?是政党吗?不是。它既没有党纲也没有章程,更没有统一的信仰体系,不过是一些亲皖系的政客集合,而且它的成员又不稳定,大都以投机为主,分分合合,有利则来,无利则去,实则是王揖唐等皖系核心政客驱使的一群乌合之众。

《北洋年代》连载151

既然是乌合之众,那什么让他们聚合在一起呢?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说白了,就是一个“利”字。安福俱乐部幕后的真正老板并不是王揖唐和曾毓隽,而是徐树铮,王、曾不过是前台的马仔罢了。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2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金满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第12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