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没了黎元洪和国会的制肘,对德国宣战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公告,正式向德国和奥匈帝国宣战,并宣布之前与德奥签订的条约协议一律无效。换句话说,德奥在中国的租界及其特权全部收回,庚子赔款也不必再支付了。

真是大快人心的大好事啊。

那有人要说,既然参战了,那应该组建军队去欧洲参战吧?这天上掉馅饼的事,终究不可靠啊。值得庆贺的是,这种想法在当时确实多虑了。中国虽然宣布参战,但并没有派出一兵一卒加入战场,也没见德奥提兵前来报复,这实在是一件包赚不赔的好买卖。

当然,中国还是派出了一些劳工前往协约国集团的法俄等国的,因为当时欧洲打了几年仗后,青年都上了战场,后方壮劳力极度缺乏,因此他们请求中国派出一些劳工前往欧洲,帮助他们在后方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譬如兵站运输、防御工事的挖掘修建等工作,也算是代中国军队间接参战了吧!

国外的战争相隔数万里,倒也无甚可急的,但国内的问题可就没那么轻松了。在黎元洪受了张勋的胁迫并解散国会后,广东、广西便宣布独立,不再承认北京政府;而段祺瑞宣布不再恢复国会后,更是激起了那些议员的极大愤怒,这些人纷纷南下,打算另立中央。

1916年4月,孙中山从日本返回上海,此时的他正密切的关注着袁世凯死后北方政局的变化。在国会被解散后,孙中山号召国会两院议员们南下重组政府,维护《临时约法》的尊严。1917年7月6日,孙中山带领朱执信、廖仲恺、何香凝、陈炯明等人乘坐“海琛”、“应瑞”离沪南下,并提出在广州召开国会。

7月21日,孙中山的呼吁得到了海军的回应,原海军总长程璧光及第一舰队司令林葆泽率十艘军舰南下,并发布了《海军护法宣言》。程璧光是广东香山县人,他不但与孙先生是正宗的老乡,而且其家庭也与孙家有相似之处。程璧光的父亲早年在美洲经商,后病故于檀香山,程璧光扶柩归里后考入福州船政学堂,后来做上了“广丙”舰的管带并参加了甲午海战。

威海保卫战中,在提督丁汝昌和 “镇远”舰管带杨用霖皆拒降自杀后,剩余的将领公推程璧光将降书递交给日军旗舰并参与受降谈判。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后,程璧光被革职回故里,一度参加了兴中会,后因兴中会事牵连,程璧光逃至南洋槟榔屿。1896年,李鸿章出使欧洲路过槟榔屿时,程璧光前往谒见,李鸿章劝其回国,于是程璧光回国后重返海军,并历任兵舰管带、船政司司长、统领巡洋舰队等职。

清朝覆灭后,海军是个爷爷不亲、姥姥不爱的小角色,非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有时连军饷和基本的补给都非常困难。按说,海军应该由中央财政负责,但当时的北京政府穷得叮当响,哪里有钱给你海军(再说你也没啥大的用处,特别是在内战中)。由此,海军的各舰队只能靠着地方督军救济,混过一天是一天。

据说,这时孙先生倒是得了一笔巨款,有人说他收了德国政府的两百万马克,以帮助反对中国参战,其所谓秘密外交之秘密献金也。二战后,德国国家档案被全部公开,留学德国的台湾历史学家李国祁博士曾对此有所研究,据他所说,德国原赠孙先生的数目为两百万马克,但孙先生实际上只收了一百万;另外的一百万,据猜疑是经手人所中饱或德国另送他人。关于此事,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也曾多次提到。

读者看到这里,难免会有所怀疑,孙中山先生怎能收受外国的贿赂呢?而且按当时马克的国际汇率,一百万马克稍低于一百万美元,那可是一笔不得了的巨款呢。不过,革命嘛,就像打仗一样,那就得要钱,没钱打什么仗、革什么命呢?孙先生革命生涯几十年,经他手的革命经费何止千万,但有一点光明磊落,那就是一生不置私产,这却是不容怀疑的。

孔夫子说了嘛,大德无亏,小德出入可也。为着争取革命的成功,万事皆有可为。即便收受一百万马克,那也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就当是德国将庚子赔款还给了中国人民,不收白不收啦!

在段祺瑞拒绝恢复国会后,部分议员们来到广州并于8月25日召开了“非常国会”。所谓“非常”者,乃是人数不及法定出席人数也。按例,国会通常为“八百罗汉”,须过半数方可开会,当本届国会议员自选举后已近5年,部分议员或老或病或死或退,已经难以凑足八百,之前被黎元洪解散的那个国会也不过刚过半数。这次来广州“非常国会”的议员,人数在一百五十余人,已属不易。

经“非常国会”的“非常会议”之后,广州便组织了以孙先生为大元帅的军政府,与老段的北京政府遥相对峙,分庭抗礼,而其依靠的是势力却是西南军阀,如云南的唐继尧和两广的陆荣廷,这二位大佬也被选为元帅。

《北洋年代》连载137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小说在线阅读_第11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金满楼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民国往事---尚未凝固的国家历史第11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