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八十一)直把兴国作分宜(终一)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二集
望着道长那副和颜悦色的表情,朱七心中仿佛一块石头落了地,喜上眉梢地说了句,“奴才,谢万岁爷隆恩!”,重重磕了个头,这才兴冲冲地转身迈步离去,朱七心里明白,道长留给齐大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正所谓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通倭的案子要审,大柱哥也要接着杵,总之七爷是得抓点紧了。盯着朱七逐渐远去的背影,道长忍俊不禁地笑出了声,瞟了一眼仍跪在地上的众人,漫不经心地说道,“朕都不惊,你们惊什么?好了,好了,好了,都起来吧”,实话实说,朱七的铁头功也就那么回事儿,真正吓人的还是道长说的那句话,敢拆了金銮殿分瓦片的主儿,若是让他逐了凌云志,怕是要笑黄巢不丈夫了。
众人心怀忐忑地直起身,吕芳急吼吼地轰走了一旁看戏的两个小太监,道长则是笑着调侃道,“你们家里的人,是不是也这样淘气啊”,一般小孩子淘气,都是家里大人没有管教好的原因,似朱七这般年纪的壮汉,竟也敢当着严阁老的面调皮捣蛋,自然是道长跟吕芳在背后撺掇的。徐阶低着头弯着腰,呢喃着应了声“是”,严嵩则是面无表情的一言不发,道长见状故作大度地说,“浙江那个人通倭的事,你们也都听见了,让镇抚司去审,无论牵涉到谁,这次朕绝不姑息”,有一说一,道长把这通倭的案子交给朱七去审,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绝不姑息,可这朱七又是如此的淘气,到时候怕是连齐大柱的媳妇儿,都未必能牵涉到,就更别提旁人了,道长这已经算是明摆着在拉偏架了。
“徐阶”,道长顿了片刻,又扭头冲着徐阶说道,“奏请朕调海瑞去严阁老家乡的奏本,就是你的学生赵贞吉上的,你说,这个海瑞还能用吗?”道长刚拉完偏架,又原封不动地把赵贞吉的球踢给了徐阶,徐阁老满脸尴尬地沉吟了一瞬,若说这海瑞能用吧,自己岂不是比刚才的朱七还淘气;若说这海瑞不能用吧,赵贞吉那里倒无所谓,裕王那边又该如何交代。一时间,徐阶只觉得进退维谷、左右为难,嗫嚅着说道,“至少在审清通倭情事之前,此人要革职待查”,徐阶不愧为一代太极宗师,并不正面回答道长的问题,而是理直气壮地把球又踢给了审案的朱七,海瑞这人到底能不能用,这个问题徐阁老现在也回答不了,毕竟通倭案审都还没审,鬼知道这海瑞是不是倭贼的同党,总之先让海老爷停职检查一段时间,观一观风色再说。
徐阁老这回答显得有些投机取巧,道长却好似浑然不觉一般,瞟了眼严嵩,阴阳怪气地问道,“严阁老,这样办这个案子,严世蕃满意否”,有一说一,要说淘气,严世蕃可是比朱七淘气多了,齐大柱通倭一案,一准儿是出自他的手笔,而且这厮不久前还黑了道长100万两银子,要是没有他爹拦着,这熊孩子说不定还真敢去玉熙宫揭瓦呢。道长可是独治天下40载的圣明天子,他老人家定下来的事情,竟还要画蛇添足地多问一嘴,“严世蕃满意否”,这分明就是在狠狠地扇严嵩的脸,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严世蕃成了今天这幅熊样,严嵩肯定是难辞其咎,当爹的不管孩子,社会自然会替他管。严嵩面沉似水,心中早已有了计较,坦然答道,“回皇上,臣以为通倭这件事,与海瑞毫无关系,臣同意赵贞吉的提议,让海瑞去江西分宜任知县。”就算没有道长今晚的旁敲侧击,针对齐大柱通倭一案,严嵩也已经打算偃旗息鼓了,如今正好是顺水推舟、就坡下驴,严阁老索性大大方方地表态,通倭案与海瑞无关,并且同意海老爷去江西分宜任知县,也算替徐阁老回答了道长刚才的问题。
严嵩之所以在通倭案上主动让步,是因为有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危机感,始终萦绕在自己的心头,道长对严党愈发地不满,这已是公开的秘密,严阁老唯一拿捏不准的是,道长对严党的忍耐是否已经到了极限。在严嵩看来,眼下道长的态度,是有些阴晴不定、暧昧不明,虽说总体上偏向清流那边居多,但也未必就会主动出手倒严,严阁老的当务之急是要带着严党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而不是死咬着通倭案不放,进一步地挑衅道长、刺激清流。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有时候放过别人,其实也是放过自己,更何况如今的严党,早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了,能守住己方高地就不错了,严世蕃还想着去野区团战反杀清流,这不是扯淡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