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四百六十六)曲有误,周郎顾(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一集

齐大柱通倭一案,严嵩可谓是煞费苦心,特地去找道长请了旨意,又安排锦衣卫动手抓人,不仅试探了道长的态度,也让清流投鼠忌器、无话可说,抓人是为了顺藤摸瓜,齐大柱是那根藤,海老爷跟谭伦才是那颗瓜。本来一切都在按部就班地向前推进着,可严嵩也没料到,半路竟杀出来个严世蕃,现在这藤都还没攥在自己手里,小阁老就要伸手去摸瓜了,明显是轻敌冒进、操之过急了。赵贞吉参海瑞对抗上司、对抗朝廷,严世蕃见状也不甘寂寞,立刻安排人去参海老爷通倭,全然不顾倭贼齐大柱此刻还在进京的路上,严世蕃以为自己是在趁热打铁、锦上添花、实际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妥妥的又当了一回猪队友。

严世蕃讲到动情处,不自觉地又吹起了牛哔,说什么“逼着赵贞吉下令抓了人”,把严阁老吓地一个激灵,心想,你特么参海瑞通倭已经是蠢到家了,怎么还把人给抓了,事前也不跟我商量商量,此时也顾不得装聋作哑了,变颜变色地问道,“你们抓了那个海瑞?”严世蕃见老爹误会了,急忙高声解释道,“眼下还没动他,抓的是淳安县的那个桑户头子,这个人从改稻为桑一开始就领头造反,后来又通倭,被何茂才抓了,竟然让那个海瑞给放了,还送到胡汝贞那儿去打仗,这不是反了天嘛。抓了他,这海瑞就跑不了,怂恿海瑞闹事的那些人都脱不了干系。”听严世蕃说只是抓了齐大柱,并没有动海瑞,严嵩如释重负般地点了点头,随即闭上了双眼,在心中默默地盘算着眼下的局势。

碍于严嵩的面子,道长虽然下旨抓了齐大柱,可从淳安到北京这一路,锦衣卫竟然足足走了两个多月,眼瞅着就要冬至了,齐大柱的案子连审都没审,这就是道长对通倭案的态度。正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个月过去了,严党竟然连区区一个齐大柱都没搞掉,就更别提去搞海瑞、谭伦了,严世蕃他们现在连根藤都没捋顺呢,还指望他们去摸瓜,这不是扯淡么。道长故意使了一手缓兵之计,就是要让严嵩知难而退,反正齐大柱、海瑞、谭伦,这仨人一个比一个难杀,严党如果不信,大可以来试试,看看这场生存大挑战,倭贼齐大柱到底能撑多久。本来齐大柱的事,就已经够让严嵩烦心的了,结果在这个节骨眼上,自己的宝贝儿子又伙同鄢懋卿,明目张胆地黑掉了道长200万两银子,这就叫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果然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啊!

小阁老还在喋喋不休地念叨着,要用齐大柱拉海老爷他们下水,严阁老的心思却早已飘到了九霄云外,闭着眼摇摇头,沮丧地说道,“不要惹事了,毕竟背后还牵着裕王呢”。俗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得放手时须放手,严嵩其实看的很清楚,能杀掉齐大柱已经是严党的极限了,严世蕃竟然还想着杀海瑞、杀谭伦,怕不是失了智吧,毕竟齐大柱通倭是假,可小阁老兜里的银子却是真的,真说该杀,严世蕃第一个就该杀。严世蕃此时也有些懵了,齐大柱通倭当时可是老爹亲口指认的,这才过了三个月,老人家怎么就打起退堂鼓来了,莫不是真的老糊涂了,想了片刻实在是不甘心,往严嵩跟前又凑了凑,倔强地说道,“爹,有些事你老不清楚,一个举人出身的七品小官,就能把浙江闹得天翻地覆,这郑泌昌、何茂才的命,有一半是丧在他的手里。这一次鄢懋卿去江南,他又公然叫板,跟老鄢过不去,哎,你说他凭什么,不就是仗着他背后有人嘛!老鄢也不争气,嗨,你说这老鄢愣是怕了他,连淳安县都没有敢去,你说气人不气人!”

小阁老的话说的也是入木三分,海老爷虽然无党,但他背后确实站着不少人,郑泌昌、何茂才的命,有一半是丧在了海老爷手里,剩下一半却是丧在了严世蕃手里。鄢懋卿南下巡盐本来是要路过淳安的,结果看了看胡公子的前车之鉴,思来想去还是觉得安全第一,果断选择了绕道。倒也不是鄢大人不争气,确实是犯不上,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知山有虎,自然要绕道走,鄢大人是来捞钱的,又不是来打老虎的。有一说一,严世蕃当着自己亲爹的面,一口一个“老鄢”叫的欢,也不知道这爷仨之间的辈分,到底是怎么论的,“小严”当着“老严”叫“老鄢”,这感觉确实怪怪的。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41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41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