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六十二)盗将行(下)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一集
严世蕃波澜不惊地望着朱七,不徐不疾地说,“都是钦命,没什么越礼不越礼的,把这个倭贼背后的人好好审出来,到时候我请七爷喝酒”,这倭贼都能跟朱七同乘一辆马车了,通倭的案子到底能审成什么样,小阁老心里也是实在没底,生怕朱七这厮故意拖延时间、偏袒回护,耽误了杀海瑞的大事,所以提前打个招呼,这就叫勿谓言之不预也。朱七敷衍地点了点头,转身上了马车,鄢懋卿望着渐行渐远的马车,眼神中似乎带着几分忧虑,严世蕃则依旧是一副不以为然的表情,摸了摸鼻尖上的雪片,大喇喇地笑着说,“好大的雪,好兆头阿,哈哈哈,一步雪便是一锭银子,咱们也不坐轿子,踏着雪去见老爷子,报喜去。”鄢懋卿南下巡盐这一路,确实走一步便是一锭银子,挣得全是特么的砍头钱,这场雪对大明而言,的确是个好兆头,因为严世蕃终于带着严党,把自己的路给走绝了,小阁老,你还是赶快给自家老爷子报喜去吧。
镇抚司诏狱的大门被从里向外推开,一个千户领着一群锦衣鱼贯而出,站在大门口翘首以盼,等了约莫一炷香的功夫,一队人马护着辆马车缓缓走到门前。马车刚停稳,一个锦衣卫率先跳了出来,朱七则是不慌不忙地掀开帘子露出了半个身子,“七爷辛苦”,众人此时异口同声地喊道。“七爷,这趟差出的时间真是长啊,您多多受累”,那千户迎了上去,由衷地感慨了一句,朱七在浙江待了足有大半年,总算是回了北京,见到一群自家兄弟在门口迎接,心中不免也有几分感动,亲切地说道,“本来我打量,这个年要在浙江过了,总算回来了”,这也就是司礼监那边催的实在太紧,要真是按照朱七的性子,这齐大柱怕是要等年后才能到北京了。朱七和一群老兄弟寒暄了几句,扯了扯闲篇,便命人把齐大柱带了出来,那千户早早就安排好了牢房,又嚷嚷着让众人都来给七爷接风,朱七冲齐大柱挑了挑眉毛,说了声“走吧”,便迈步朝里走去。
齐大柱的一条腿已经迈进了诏狱的大门,耳边却忽然传来了熟悉的喊声,“爷!”,齐大柱倏地转过身,望见了不远处的柱嫂,心中不禁泛起一阵苦楚,难以置信地问了句,“你怎么进京来了”。柱嫂手里捧着个蓝布包袱,紧走几步来到齐大柱面前,跪了下去,呜咽着说道,“我是你的人,活着给你送饭,死了给你送灵,我到京城已经半个月了,拿着海老爷的信,住在翰林院高大人的家,爷,这是你的冬衣”,说罢便把那蓝布包袱递了过去。听着柱嫂那朴实无华的话语,齐大柱只感到五内如焚,有妻如此,夫复何求阿,只不过齐大柱想的很明白,正如杨金水所说,“家破人亡就该入十八层地狱,逍遥法外才能升大罗升天”,通倭罪若是坐实了,那可是要满门抄斩的,与其让柱嫂在自己这颗歪脖树上吊死,还不如劝她早点改嫁从良,说不定还能做个漏网之鱼。
不过有一说一,齐大柱被朱七抓走后,柱嫂在浙江上下奔走,如无头苍蝇般地四处碰壁,也不知虚耗了多少时日,最后好不容易搭上了芸娘的顺风船,一路颠簸来到北京才发现,自己那死鬼丈夫竟然还在路上,足足等了半个多月才在诏狱门口见到人,不知道的还以为这是退兔赛跑的故事呢,朱七的船早早出发,却好像在半路上睡着了,愣是让芸娘的船后发先至,最后竟然还能领先了半个多月,简直是没天理了。谭伦特地嘱咐过王用汲,柱嫂的事自己跟王用汲都不能直接插手,王润莲思来想去,觉得谭大人的话也不是全无道理,至少这句就该听,于是带着芸娘、柱嫂折回了淳安,找海老爷说明了缘由又补了,这才送二位姑娘上的路。翰林院的高大人家,这半个月想必是很热闹吧,本就不大的一处小院,不仅住了一个秦淮名妓,还住了一个快要守寡的年轻少丨妇丨,邻居们的反应可想而知,正经人家谁特么能干出这种荒唐事来,也就是这些放荡不羁的艺术家了,确实是玩的溜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