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六)柱嫂寻亲记(上)
本篇参考剧情第三十一集
齐大柱彻底地懵了,想不明白锦衣卫为什么会突然找上自己,下意识地问了句,“为什么”,讲道理,锦衣卫奉上谕抓人,根本不需要理由,更不需要解释什么,套上锁链直接带走就是了,但朱七明显对眼前这位肌肉猛男,多了几分异样的好感,所以便破例多说了一句,“是关于倭寇头子,井上十四郎的事”。齐大柱当初在淳安,从十四郎手里买过粮食,就为这事儿被扣上了通倭的帽子,后来海老爷逼着何茂才签了结案的文书,又推荐自己去参军,齐大柱亲手掐死了十三郎,本以为通倭的事儿已经翻篇了,没想到两个锦衣卫竟然旧事重提,明显是来者不善。齐大柱反应再慢,此时也发现自己上套了,尝试着挣扎了一下,“这事总得先禀报下部堂大人吧”,“不用了,胡部堂那儿我们会禀报,你立刻跟我们走!”,朱七“啪”地一声把腰牌拍在棋盘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齐大柱沉默了,心思转地飞快,这会儿走肯定是走不了了,拒捕是不可能拒捕的,毕竟是上过战场的汉子,死倒是不怕,只怕挨不过各种酷刑,最后还要连累胡部堂、海老爷跟妻子。
齐大柱跟田有禄耳语了几句,穿衣出门从此便人间蒸发了,柱嫂急地好似热锅上的蚂蚁,好在不久之后,胡部堂那里便传来了消息,齐大柱因为通倭的案子,被锦衣卫给抓走了。柱嫂一个妇道人家求告无门,老公被抓了,第一时间便去找胡部堂求助,齐大柱是自己贴身护卫的将官,出了通倭的事儿,胡宗宪第一个要避嫌,何况锦衣卫奉了上谕,抓人是迟早的事儿,人家没当着自己的面动手,已经是相当给面子了,这事儿胡部堂也是爱莫能助。大柱嫂又去找海老爷哭诉,海老爷此时也看清了严党顺藤摸瓜的路数,只是齐大柱是自己推荐的,海老爷同样需要避嫌,思来想去,只能把柱嫂托付给好基友王用汲同志,让他去找按察使谭伦,赶紧想办法捞人,大家都是一根儿绳上的蚂蚱,海老爷被拖下水,谭大人也未必就能独善其身。
王用汲自然知道事情轻重,和柱嫂在杭州碰了头,立刻去找谭伦,可是俩人在按察使衙门口一连等了几天,愣是没等到谭大人,王用汲知道谭伦这是故意躲着自己避而不见,于是疏通关系上下打听了一番,得知谭伦躲去了巡抚衙门的签押房,二话不说带着柱嫂直奔巡抚衙门而去。谭伦正坐在签押房里批阅文件,身旁还站着一个书吏,只听大门“啪”地一声被推开,满面怒容地王用汲闯了进来,身后还跟着个陌生女子,那书吏刚要出言阻止,却被谭大人伸手拦住,谭伦放下手边的文书,明知故问道,“怎么回事”,“找你”,王用汲毫不客气地答道。谭伦无奈地看看王用汲,又瞄了眼那个女人,知道今天是躲不过去了,于是挥手把那个书吏打发走,黑着脸埋怨道,“找我怎么找到这里来了,有什么事不能在按察使衙门,等我回去再说”。谭大人明摆着就是倒打一耙,但凡能在按察使衙门找到你,人家王用汲何必跑到巡抚衙门来堵人,王用汲也是真生气了,不留情面地说道,“哼,你们把一切都密谋好了,然后躲着我,按察使衙门等的到你吗?”
被王用汲如此挤兑,谭伦也有些恼了,站起身大声呵斥道,“王润莲,这里可是一省处置公务的机密之地,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带人进来!要谈公务,你这就立刻出去,到按察使衙门等我,要闹意气,就脱了官服,再跟我闹”。俗话说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这王润莲跟海瑞待久了,别的没学会,顶撞上司的臭毛病却学了不少。讲道理,王用汲能留在浙江做知州,谭大人也是做了不少工作的,不然依赵巡抚那个尿性,还不知道要把他打发到哪个省去呢,这王润莲才刚把一身蓝袍换了紫袍,就敢跟谭大人吹胡子瞪眼的,简直堪称大明版的农夫与蛇,也难怪谭大人急眼了。王用汲想要谈工作,就去按察使衙门等着,时候到了谭大人自然会见你;想要寻衅滋事,先把这身紫袍扒了再闹,闹完了带着身后那娘们,赶紧滚蛋,别影响谭大人工作。站在一旁的柱嫂越听心越凉,自己明明是上门求人帮忙的,结果正事儿还一句没说呢,俩位大人倒是先呛起来了,这次只怕又是所托非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