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四百零四)道长的小把戏(中二)

本篇参考剧情第二十九集

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长对严世蕃的不满也是逐步累积的,这会儿还只是嘴上骂两句,等过了年就该出手打屁股了。严嵩本来已经选择躺平任嘲了,可听见道长如此诋毁严世蕃,舐犊情深、爱子心切的老父亲,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总得替自己那不成器的儿子求个情,只得低着头诚恳地说道,“严世蕃无知人之明,臣奏请革去他的吏部堂官之职”。甭管是谁家的儿子,做错了事就该受罚,挨打就要立正,总之先让道长出了心头这口鸟气再说,至于具体该怎么罚,那还得辩证地看,熊孩子他爹要是没用了,流配三千里、砍头、抄家、诛九族,也算不得重;熊孩子他爹要是还有用,先臭骂一顿,再用戒尺狠狠地打几下手心,最后交一篇声泪俱下、触及灵魂的检查,也算不得轻,尤其是像严世蕃这种特殊情况,自然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

严世蕃现在还兼着吏部和工部的差事,按照严阁老的意思,因为小阁老的用人不当,间接给大明造成了难以估量的重大损失,理应免去他吏部的差事;至于道长的宫观,该修还是让他继续修,等什么时候小阁老把宫观修塌了,再免去他工部的差事也不迟。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当然对于小阁老而言,即使过而不能改,只要他爹还在位,想必问题也不大。严阁老算盘打地贼精,对严世蕃略加惩处,既可以消道长心头之火,又可以给清流们一个交代,宝贝儿子那边也不至于伤筋动骨,权当是交了点学费,买了个教训吧,以后咱就踏踏实实地给道长干工程,名正言顺地赚点儿回扣,这日子他不香嘛。毁堤淹田与通倭案本是子虚乌有,贪墨国帑、搜刮民财也是郑泌昌、何茂才二人的手笔,小阁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既不图财也不害命,唯一美中不足的便是“无知人之明”,连失察的罪过都谈不上,免去其吏部的差事已经算是从严、从重处罚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尔等清流还待怎样。

道长面无表情地思索了片刻,扭头冲着吕芳朗声说道,“严世蕃举荐的人也未必都是差的,譬若那个高翰文,去了浙江以后,就没有和郑泌昌、何茂才同流合污,倒被革职关在了诏狱里?一篙子打倒一船人,镇抚司那些奴婢是如何办差的?”这便是顾左右而言它了,道长没接严嵩的话茬,也不再提严世蕃眼瞎的事儿,反而还帮小阁老开脱了一句,拿芸娘的姘头高翰文做了个正面典型。所谓一篙子打倒一船人,道长嘴上责怪镇抚司的奴婢不会办差,心里骂的却是浙江办案的那帮清流,不当人子、不干人事,办一个简单的贪污案,本来杀掉郑、何二人也就够了,结果让清流这么一搅合,硬是逼道长又多搭进去织造局、针工局、巾帽局、尚衣监的四个总管太监。这人是杀了一溜够,可钱却没收回来多少,道长憋着满腹委屈,还要舔着脸去烧奏疏,朝局虽然稳住了,但这一波道长自己却是血亏。

道长不发话,小阁老自然还是兼着吏部与工部的差事,当初既然决定卖人情给严嵩,那这个人情就一定要做足,严世蕃不仅是毁堤淹田的幕后主使,还常年从道长的小金库里中饱私囊,这种欺天又欺君的大罪,道长都不追究了,“无识人之明”又算个锤子罪。这就跟朋友找你借钱是一个道理,朋友张嘴找你借十万救急,要么你就痛痛快快地借,要么你就找个理由果断拒绝,最怕的就是跟朋友叽叽歪歪磨蹭个半天,有心拒绝却又抹不开面子,最后心不甘情不愿地借了三万出去,恨不得一个月再催三回。若把事情办成这样,到时候自己钱没了不说,朋友那边还要落埋怨,觉得你这人扣扣搜搜地,既不够哥们也不够大气,何苦来哉呢。要想做人情就要学道长这般,要么不做,要做就一次性做足,做到十足赤金绝不打折,这便是金杯共汝饮,如果再搭配上白刃不相饶,那效果绝对是杠杠的。

这世上多的是塞翁失马一类的例子,比如杨金水这般,形势所迫之下,明明是不该罚的人,却硬是给罚了,结果却意外捡了条命回来,还恢复了自由身;再比如严世蕃这般,权衡利弊一番,明明是该罚的人,却硬是给保了,最后反倒是误了卿卿性命,落了个人财两空,只能感慨一句,报应也许会迟到,但永远都不会缺席。

闲话大明王朝1566》小说在线阅读_第35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linyuan_f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闲话大明王朝1566第35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